
前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在接受采访时呼吁,中国运动员应尽量地充实自己,这样在退役之后才能顺利地完成从“体育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近来中国一些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生活困难的问题引起关注。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在浴室中为人搓背,原全国重量级举重冠军才力因贫病交加33岁时早逝,长跑运动员艾冬梅为生计所迫变卖所获奖牌,这些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对此,邓亚萍认为,解决好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计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和社会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运动员也要有意识地为退役之后的生活早做准备。
邓亚萍说:“现在不少运动员退役之后出现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所从事的项目局限性太大,无法利用自己在运动项目上的优势找到好的出路;二是运动员自己的准备不够充分。中国的运动员从小就开始了专项训练,缺少在社会上立足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因此,一旦走向社会,在就业等方面就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邓亚萍希望现役运动员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有长远的眼光。她说:“运动员一定要多学习,掌握一门技能,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考虑得越早越好。”
一身正装参加全国两会的李晓霞显得干练而成熟。“一直在关注退役运动员,我想提这个方面的建议。”李晓霞说,从小她就在体育圈子里,与外界接触机会并不多。作为国家女子乒乓球队的“一姐”,谈及退役运动员生活困难,李晓霞数次红了眼睛。她告诉记者,运动员的圈子比较闭塞,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与社会接触较少,一旦退役,很难融入社会。“像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群众基础好的项目,退役运动员的生活不算难,而像举重、柔道、摔跤等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项目,运动员退役后很容易面临生活困境。”李晓霞说,不可能每个运动员都能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很多人退役后,自身的文化底蕴、水平与社会的差距很大。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她开始关注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特别是那些默默付出却没有机会取得好成绩的退役运动员,他们退役后的生活很难保障。“运动员退役后,自身理念的转变很重要”。
感谢看完全文的你一定是个积极向上对自己未来有所憧憬的人,如果你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感兴趣请关注我们,也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团队,让退役便失业的话题成为历史!
关注雅玲的微信公众号:退役运动员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