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行天下吧 关注:2,715贴子:56,866
  • 10回复贴,共1

回家吗?中国农民工的抉择时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济好不好,可以问问打工的。
三十年多来,大批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来回穿梭,他们是带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股最主要力量。随着中国经济无可避免地转型,这些或老或少的人们都面临着一道人生选择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1-13 18:56回复
    该报记者探访了河北西郭庄村,这里距离北京155英里(约合250公里)。村里已经很多年少见青壮年男子,但今年,许多这样的人却回到了村里。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王宏雄(音译)今年39岁,从少年时期就在中国东北的工地打工。但过去的两个月,他都在家中的田里干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13 18:56
    收起回复
      不打工了,回老家做个小生意?中国新一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想法已经不是这么简单了。
      NPR采访了另一位湖北蕲春女孩,她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JoJo Gao。她曾经在上海的美容院打工。对于前几年一直在大都市打拼、甚至还结交外国朋友的她来说,回到家乡确实有一点失落感——这里去年秋天才开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但她决定留下来。在上海,学习舞蹈是她的业余兴趣,她现在却可以凭借这种本领在蕲春开设舞蹈工作室,教小朋友跳舞。对她来说,这是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职业。
      张建峰(音译)看起来是另一个成功故事。他之前在广东房地产业工作,两年前他终于回家,这时蕲春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大为发展。有了在广东的工作经验,他在家乡的工资比在广东翻了一倍。“说实话,如果挣得(跟在广东)一样多,家里人在这,当然是在家乡工作好了。”张建峰看来也很满足。
      在NPR记者看来,这些人虽然依旧思念城市生活,但有了在大城市学到的新技能和更开阔的眼界,回乡开辟一片天地可能是他们的好机会。
      回到河北西郭庄村,当地的农民工们却提醒我们事情没有这么美好。《华尔街日报》在采访之后就替他们忧虑:这些人只能在建筑工地干活,没有任何其他技能和积蓄来创业。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也根本不会种地。
      报道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年轻一代农民工和其父辈一代之间的差异。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1.25亿80后农民工中有80%从来没有农业劳作经历,55%在大城市和中型城市工作。这些年轻人无法适应在城市打工之外的其他生活。
      年轻的农民工的想法似乎也增加了他们就业的困难。现年19岁的王超对《华尔街日报》记者说,他不愿意到餐馆等服务业场所打工,而是希望找到另一份工厂里的活:
      “工厂的工作要舒服得多,而且工资也更高。”
      “Factory work is so much more comfortable in comparison, and betterpaid.”
      然而现在简单的“打工”职位在工厂里已经越来越少,餐厅服务、快递、送外卖这样的城市服务工作则日渐增加。
      想要在“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里找到出路,有些事是打工者自己该做的,而有些事,整个社会责无旁贷。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1-13 18:5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13 20:33
        回复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1-13 21:41
          回复
            66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1-13 22:20
            回复
              说实话,我这边都是外地人过来工作,现在外地人回家了,那么本地在外面做生意的也该回家了吧,这就是一条产业链,没有1就没有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1-14 0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