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夫人吧 关注:7贴子:161
  • 3回复贴,共1

就植甄恋是否存在做一些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高兴能深入探讨一下这段公案,首先,君文中有:现代人思维去脑补古人的做法。这句话我觉得有待商榷,君不是现代人吗?君又怎知君之思维,就不是以“现代人思维去脑补古人的做法。”?关于植甄恋这个公案,君是纯从现有资料中去推敲寻求,《曹植黄初年间获罪过程及原因的再探讨》一文因时间关系,我只能大略读了读,对君引用资料之充分细致大为佩服,如果当初我才写《洛神赋》时能读到此文就好了,不过,对于文中一些关键的地方,君与我应是所见略同,小细节也许有出入,大地方基本一致。至于谈到非常关键的植甄恋,君是从纯文献资料的角度考虑,只要资料没有的,就是没有。而之所以今天会沸沸扬扬地传遍子建与甄氏恋情的说法,全发端于子建的《洛神赋》,是以要搞清这个问题,研究《洛神赋》很重要。


IP属地:云南1楼2015-11-17 12:58回复
    我是个写文的,会从《洛神赋》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搜求蛛丝马迹,这一点,李商隐可能更认同我的看法:宓妃留枕魏王才。他也认为有这段恋情,原因就是赋中那传达出来的,非常真挚深厚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不是单方面的,既有子建的: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也有洛神的: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马伯庸在他的文章《风雨洛神赋》中,对甄氏是有偏见的,一开始也认为这只是一篇想像之文,但他细读此赋后,想法改变了:“赋中那种情真意切的心绪,那种澎湃浩荡的感情,一千年之后仍旧让人感觉到无比震撼。实在无法想象,曹植歌颂的会是一位虚无缥缈的仙子,在现实里没有任何寄情。”是的,这种感情,令无数代人,在读过之后,都被深深感染并且感动。之所以如此,首先是那感情非常浓烈美好真纯,其次是子建的八斗大才,将这感情用最贴切妥当优美的文字很真实、很好地传达了出来,并让每一位读到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并且为之叹惋。这种感情,肯定不是一个臣子对君主的感情,尤其子建被整得那么惨之后,更不可能对他那个亲大哥还会有这种感情。其次也不是对崔氏和谢妃的感情,因赋中传达出来的,是人神道殊的遗憾与悲哀,而崔氏、谢妃都是子建名正言顺的妻子。通读全赋,子建对洛神是求而不得,崔氏显然不在此列,而作此赋时,谢妃好好的在鄄城呢,显然也没有不能聚首的痛苦。那这位洛神,就显然另有其人了。


    IP属地:云南2楼2015-11-17 12:58
    回复
      其实我花11年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写作此小说,不是为了搜奇猎艳,或者满足窥探古人隐私的无聊的个人癖好。1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1年?尤其是从33到44,人生最好的11年?我作此书,纯是因为气愤!气愤天性淳良厚道的子建被误解为一个嗜酒、不知轻重的浪子,甚至一本官方的正规出版物在提到子建的《求自试表》时,评论他是“还想当官”!也气愤阴险狠毒的曹丕被粉饰吹捧,他的恶行被掩盖。同时也气愤守礼自持的甄夫人被诸多小说、电视剧塑造成要么淫荡、要么轻浮,最好的,也将她搞成一个为了情就不顾人伦礼法的妇人。子建如果爱上这样一个妇人,形象当然也就会很不堪。所以爱护子建的人们,才会竭力否认这段恋情,但如果爱护子建,个人以为应有更理智的态度,那就是,到底有没有这段恋情?如果没有,怎么会传出了植甄恋这种“谣言”,而且一传就是一千多年?如果有,甄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是否配得上这样令人动容的一段爱情?在当时严苛的礼法及环境当中,怎么会产生这样一段感情?身处那种“男女七岁不同席、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两人如何面对这种“不伦之恋”?......


      IP属地:云南3楼2015-11-17 12:59
      回复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也不知表达清楚我的创作意图没有,那就是把一个相对真实的子建、曹丕及甄夫人呈现给世人,清除泼向子建、甄夫人的污水,顺便揭露曹丕阴险下作的真面目,并将世人脑中已固化的一些东西作些改变,譬如卞太后不是一个遇事只会擦眼抹泪的庸常老太太,曹彰也不是一个毫无头脑的武夫,崔氏可能并不是世人们以为的那么贤良......人很复杂,因人而生的历史更是复杂,我希望,能以我的秃笔,展示这种复杂性,并多少还原一点历史的真实,我不知我做到了没有,但我已经尽力了。


        IP属地:云南4楼2015-11-17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