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伟大的人物,伟大人物之间的伟大关系,实在令人神往,想着就让人觉得舒服。中国民谚也说:“好汉敬好汉”,果然如此,在好汉之间,各种真正伟大的价值才会被认为是伟大的,各种不同一般的行为才会被理解和欣赏。可惜这种伟大的事情在生活中太少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早就发现小人们不喜欢优秀的人,例子是:爱非斯人赶走了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并且说“我们中间不要优秀的人,如果有,让他到别处去,到别人中间去吧”。
现在我想谈谈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在哲学上的根本区别。人们一般更多地注意到他们思想的联系,通常认为他们在思想上毕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他们都算是“分析哲学家”。可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觉得他的哲学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以至于罗素不能理解?而且,维特根斯坦虽然被分析哲学家们奉为宗师,但是维特根斯坦恐怕不会认为他和分析哲学家是一伙。我想是这样的: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许多细节确实被罗素和其他分析哲学家所接受和利用,但是在哲学的主旨上却完全不同,结果,分析哲学是一种没有包含维特根斯坦思想主旨的哲学。所以维特根斯坦才会觉得罗素等人误解了他的主要观点(而不是细节)。可以说,分析哲学以为,对事物的逻辑的和科学的描述本身包含着一种哲学观点,而维特根斯坦则认为这种逻辑的和科学的描述恰恰只是逻辑的和科学的观点而并非同时是一种哲学观点,哲学只不过是一种让逻辑的归逻辑、让科学的归科学、让某种事情归某种事情的活动,是一种“把帐一笔一笔算清”的活动而已。维特根斯坦甚至认为:“没有一种方法是哲学的方法,虽然有各种方法,就像有不同的疗法”(《哲学研究》133节)。至于那些无法算清的、也就是不可说的东西就不用去说了——其中也许至少有一部分可以给予宗教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