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深秋下着雨吧 关注:9贴子:776
  • 1回复贴,共1

┈━═☆纤络╰☆小筑·.╃搬砖╆═→浅谈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命题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海市第八中学 沈红


1楼2008-06-23 16:24回复

    从1998年开始,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命题突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脉,突破了传统作文命题的框架,能够较好地测试出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即以2002年的试题为例,写作题《面对大海》大气、海派,它跟现实的关联处于若即若离之间,人人都能有话可说,但又很难猜到,因而它的测试可信度较高。反观全国卷与北京卷的作文题,相对容易猜到。当代社会正处于转轨时期,观念的冲突,人们必然面临严峻的选择;秩序的不整,社会需要重建有效的规则;迷茫和焦虑,最终必将导致心态的浮躁。因而象选择、规则、浮躁这样的概念,明显处在过热的焦点之上,不宜作为正规考试的作文题目。

    而综观今年学生的写作情况,要得高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显示人格的自我。相对于依然重视思想教育的全国卷、北京卷的写作试题,“面对大海”一题更侧重于人格塑造,能够更好地避免假话、套话。考生中有人写“精卫的自述”,有人写“礁石的伤痕”,有人写“巨大的聚宝盆”,有人写“冒险的勇气”,总之,能较好地彰显个性的风采。

    ②驰骋自由的想象。“面对大海”一题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都有较强的自由度。广阔的弹性空间,更开拓了学生挥洒漂亮文笔的自由天地,这在那篇满分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年有幸为《新闻晚报》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当时我完全站在一个考生的角度,文中涉及到了将近二十个跟大海有关的人物、名著或是典故。当时我兴致很高,完全有兴趣再写两篇同题作文,我想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庄子的《秋水篇》、曹操的《观沧海》、《威尼斯商人》中的海上风险、电影《林则徐》以及黄遵宪《哀旅顺》中的海上风暴等等内容。当然也可以从海派风格的角度洋洋洒洒地展开。这充分说明了这个题目有情可抒,有物可写。相近的写作题目往往在时间和空间的弹性上见出高下。例如87年和97年的上海卷作文题都跟抗战的背景相关,但比较而言,97年作文题可供发挥的空间相对较窄,因而据说佳作较少。

    ③展示多样的笔法。考试说明里对写作有这样的要求:“会写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文章及应用文。写作要具有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合理安排结构层次的能力等。”虽然本文“文体不限”,但标题与提示有强烈的要求抒情的指向。不知为何,只要提到华丽的文风,就会马上令人联想到华而不实,这实在是一种偏见。所谓华丽,不仅指词藻的繁丰,骈俪的形式,典故的选用,引用的穿插,还包括句式的灵活多变,词格的交错出现,同样还包括思辨时的正反结合,举例时的点面结合,时间上的从古到今,空间上的由中及外等等。华丽并非写作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必需正视中学生写作的过渡性,引导学生在这一无法飞跃的阶段迈好坚实的脚步。同时,追求华丽而实的文风,实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容的儒雅性格,培养严谨的科学气质。让我们将学生的思路与行文引向潇洒奔放的境界,让莘莘学子的思想自由地飞翔起来。

    ④注意话题的特点。不可忽视该作文题目的情景设置,有的作文想象丰富,但游出去不回来也不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

    今年上海卷的写作命题可谓跟前两年一脉相承,它的总体导向是良好的。它能够在数、理、化等学科都强调标准、精确的背景之下,为语文学科的浪漫和想象挣得可贵的一席之地。这样的题目,能够唤醒青年学生应有的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豪气和激情,而不至于在题目设置的重重陷阱之前日益谨小慎微、猥琐可悲,丧失了青春最可宝贵的锐气和锋芒。我们不能仅仅培养螺丝钉,我们的学生应该更有自信,老师应当容忍甚至提倡青年学生不妨豪放甚至嚣张一些。



    以上对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宏观鸟瞰是粗疏的,只是希望这些命题趋势能对具体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引导学生从茫茫的题海之中抬起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所做的题目是否对路和有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当在力避繁琐、强调能力的前提下尽早地返朴归真


    4楼2008-06-23 1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