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4月18日,是我第二次参加A公益的公益活动。在这一天当中我见识了训练有素的各位领队以及才华横溢的美女摄像和编辑,同时还认识了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爱心人士。
记得最初加入该团队的时候,只是抱着一种在闲暇时间尽己所能的做点有意义的事儿。然而,当我身披蓝马甲被人质问活动的意义与形式的时候却略显尴尬。答与不答以及如何回答都代表着团队的形象与社会影响力,此时的我深刻的体会着语言的魅力。
从山下到山上,伴随着艰辛与劳累,体会着团结与友爱。自上而下的蓝色风景线与野游队伍明显分隔,手中的垃圾袋代表着不一样的登上意义。大家的欢声笑语在山间游荡,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累。山顶上的席地而坐、食物的分享以及各自的精彩介绍都摆脱了尘世的繁文缛节,我们因公益而相遇。
活动的当天有人质问团队的性质,资金的来源、活动的形式、加入的方式以及加入的目的和参与的体会。很多东西我都知之甚少,只是当被人问到参加活动后的体会时。我答:“有啊!他们每个人都带着笑容,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们通过给别人献出爱心而获得自身的快乐。”
别人的质疑我并不感到意外,只是人们对活动的误解确有几分伤感。从开始到结束,我断续的听到这样的称赞声:“你们是捡垃圾的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你们每周都来捡吗?”“谢谢”“辛苦了”。不知道大家听到这样的称赞是啥感想?反正我很不舒服。或许我们的行动得到了正面的认可,但是却让别人误解了活动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用语言和文字向大家明示:“我们不是捡垃圾的,我们活动的目的不是别人扔我们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别人不仍我们不用捡。”
A公益.梦妍亲笔——20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