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青年...吧 关注:53贴子:378
  • 2回复贴,共1

捐衣过剩谁的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峡晚报讯 徐剑锋
2007年,为帮助贫困学生,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为学校解了忧。8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一直没有停止,学校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但这却让学校犯了愁。
  每年几十吨的捐赠衣物让山区小学发愁,这无疑是对爱心的一种浪费,也击中了僵化的民间慈善思路:如果“需要”和“给予”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像洪水一般的爱”反而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沦为一种爱心负担。
  献爱心也好,送温暖也罢,不仅要有心,还要用心。问题在于,“中国式”爱心捐衣“伤不起”,也暴露出慈善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顽疾。有几个问题如鲠在喉:一者,8年间,得石镇中心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御寒衣物也不需要那么多了,为何早已 “泛黄”的捐赠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和终止?二者,面对堆积如山的衣物,谁能来个爱心资源“乾坤大挪移”,让御寒衣物更加高效地实现供需对接?
  爱心不该有“终点”,但却要谨防被“浪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捐衣过剩”,怎样让“爱心效益”实现最大化?鉴于很多爱心人士乐善好施是“一时兴起”,只有强化双向信息沟通和科学统筹安排,才能避免“爱心扎堆”产生的负效应。尤其是在“互联网 ”慈善的年代里,加快构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统一调配的全国性慈善公共平台迫在眉睫。而对爱心人士来讲,爱心捐赠也应遵循客观规律与现实需求,尤其是对受助者的情况和信息要随时给予关注,从而避免爱心的“旱涝不均”。
  再往深里看,“捐衣过剩”其实也是民间慈善管理缺失之殇。成熟的慈善生态之下,容不得有混乱的捐赠市场,也不该让 “爱心尴尬”掺杂其中,更不能沦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民间慈善如何得到激活与发展,扶持与监管不可或缺,当务之急在立好规矩、敬畏善意的同时,更应整合资源、对称信息,将其纳入到制度规范和法则约束的笼子里。


1楼2015-11-27 10:17回复
    管理缺乏,制度的不成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27 12:40
    回复
      很有道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28 0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