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04年是看在黄石公的名气才读《素书》的,刚开始看时,感觉非常好,打算背的,到后来越来越看不下去了。
后来看了别人的考证,才知道 《素书》是张商英写的,假托黄石公罢了。
张商英本人并无大成就,所以他的经验也只有那么多价值了。
书写得太繁琐了,几乎就是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大杂烩,一大堆的道理,反而乱了头绪。有些句子纯粹是为了湊成对仗形式,而反复啰嗦
例如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苦莫苦于多愿,吉莫吉于知足,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短莫短于苟得。”
这段话,几个词就能讲清: 足智多谋, 忍辱负重,修身养德,待人以诚,知足常乐,不贪不傲,大公无私。 背成语不比背这些好得多吗
还有:“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凑成了两句,其实就一个意思“用贤”
当然本书读几遍还是可以的,深入就没必要了。就像现在《人民日报》的那些社论,那么多的大道理,难道说得不对吗?对还是对,但没有深度。
,<道德经>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简约,深刻。没有一句废话,才是真正的至理名言
后来看了别人的考证,才知道 《素书》是张商英写的,假托黄石公罢了。
张商英本人并无大成就,所以他的经验也只有那么多价值了。
书写得太繁琐了,几乎就是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大杂烩,一大堆的道理,反而乱了头绪。有些句子纯粹是为了湊成对仗形式,而反复啰嗦
例如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苦莫苦于多愿,吉莫吉于知足,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短莫短于苟得。”
这段话,几个词就能讲清: 足智多谋, 忍辱负重,修身养德,待人以诚,知足常乐,不贪不傲,大公无私。 背成语不比背这些好得多吗
还有:“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凑成了两句,其实就一个意思“用贤”
当然本书读几遍还是可以的,深入就没必要了。就像现在《人民日报》的那些社论,那么多的大道理,难道说得不对吗?对还是对,但没有深度。
,<道德经>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简约,深刻。没有一句废话,才是真正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