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干部的发展前景如何
1.从高度来看:军事政工干部基本都是一一对应的,基层有军政主官,机关有司令和政治部门,级别也都是一样的,只是排序有先后而已。
2.从速度来看:有十分年轻的团长,也有一直干到转业的副营职参谋;有调职迅速的指导员、教导员,也有快熬到任职年限的副政委 。这要看你个人的努力和能够争取到的机遇,没有定论。
但总体来看(注意,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所有情况),政工干部的使用广度更大,更有弹性。一直以来,对政工干部的军事素质衡量标准存有误区(现在正在慢慢改善),要求偏低,只要会,就说得过去,把组织、党务、思想工作搞好就行。然而连长就不一样了,兵种专业和战术战法都要很精通。因此,炮兵指导员到步兵、通信、工化等连队一样干,而步兵连长是绝壁干不了炮兵连长的。在机关也一样,干事使用流动的速率比起参谋的使用速率总体是快那么一点的。但殊途同归,发展好不好其实还有更多的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基层干部如何转为政工干部
政委那种级别一般都比较强,文学内涵高,政委一般都可脱稿教育,教育一下午,也可不带重复的。而其它大部分做教育都是一句话反复重复好几遍换着花样讲,没什么意思。
成为一名正式的政工干部,通常需要两个方面条件,缺一不可(领导和机遇):
1、领导:你的领导是否对你足够满意,如果他觉得你是一个可塑之才,他会对你平时的工作情况、形象气质、爱好特长,来有意识地引导你走上政工岗位。如,写报道,演讲主持,给战士上课、搞教育、教唱歌等等。这些都是打开你走向政工干部的一系列展示平台。但这些东西要充分发挥作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领导想不想用你,想用你的领导是军事口还是政工口。
2、机遇:你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机遇的出现而作准备。军事或者政工岗位并不会一直空,你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等职位空出,位子就是你的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但是,你的人生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偶然而发生错位。
例如,机关缺一个参谋或者干事,某个连队连长或指导员的位置空了出来。这些职位不是你想去的政工,但是领导有用你的意愿,那你如果不同意,那么第一种就是自己期待的政工位置始终空不出来,延误了自己的发展;第二种就是最不愿看见的,得罪了那一位想用你的领导,在他手上你很难翻身。
总的来说,极少有人天生就是军事或者政工干部,工作都是一样干,两者都是作战指挥员,只是分工侧重不同,但都要抓全面工作,在考虑军事还是政工之前,更应该认清自己,看看自己的性格在哪个岗位上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才是决定你能否有长远发展的关键。过去还有许多军事转政工和政工转军事的例子,但现在越来越少了。
部队公文是有一定套路的,不同的机关、不同领导的风格,都会有不同的材料要求。但总体跑不过这几点:
①结构。对上汇报、对下讲话,动员、总结,报告、请示,这些都有特定的结构和行文套路,一定要拿捏好。
②表达。就是要表达清晰准确,每个字都经得起推敲。
③层次。不是文章结构的层次,而是文章内容的思想层次,各级机关的材料都有不同的层次,师一下更实,重在工作,军以上更注重思想性,要善于拎起来说。
④行文。精炼、精准、文采。
⑤意图。就是符合领导的意图,写出他想说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说实话,任务牵引能力 ,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你的政工文笔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在校期间,你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尤其是社科、历史等方面书籍)来丰富自己大脑中的”素材库“,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但写作能力高低的根源,还是你思考问题的能力,调用素材、驾驭文字,都是为了表达你的思想。文采再好,写得再多,没有思想也是空洞的。然而思想更多地根植于对实际经历的土壤,因此,做好到基层一线锻炼、体验、思考的准备吧。
1.从高度来看:军事政工干部基本都是一一对应的,基层有军政主官,机关有司令和政治部门,级别也都是一样的,只是排序有先后而已。
2.从速度来看:有十分年轻的团长,也有一直干到转业的副营职参谋;有调职迅速的指导员、教导员,也有快熬到任职年限的副政委 。这要看你个人的努力和能够争取到的机遇,没有定论。
但总体来看(注意,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所有情况),政工干部的使用广度更大,更有弹性。一直以来,对政工干部的军事素质衡量标准存有误区(现在正在慢慢改善),要求偏低,只要会,就说得过去,把组织、党务、思想工作搞好就行。然而连长就不一样了,兵种专业和战术战法都要很精通。因此,炮兵指导员到步兵、通信、工化等连队一样干,而步兵连长是绝壁干不了炮兵连长的。在机关也一样,干事使用流动的速率比起参谋的使用速率总体是快那么一点的。但殊途同归,发展好不好其实还有更多的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基层干部如何转为政工干部
政委那种级别一般都比较强,文学内涵高,政委一般都可脱稿教育,教育一下午,也可不带重复的。而其它大部分做教育都是一句话反复重复好几遍换着花样讲,没什么意思。
成为一名正式的政工干部,通常需要两个方面条件,缺一不可(领导和机遇):
1、领导:你的领导是否对你足够满意,如果他觉得你是一个可塑之才,他会对你平时的工作情况、形象气质、爱好特长,来有意识地引导你走上政工岗位。如,写报道,演讲主持,给战士上课、搞教育、教唱歌等等。这些都是打开你走向政工干部的一系列展示平台。但这些东西要充分发挥作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领导想不想用你,想用你的领导是军事口还是政工口。
2、机遇:你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机遇的出现而作准备。军事或者政工岗位并不会一直空,你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等职位空出,位子就是你的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但是,你的人生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偶然而发生错位。
例如,机关缺一个参谋或者干事,某个连队连长或指导员的位置空了出来。这些职位不是你想去的政工,但是领导有用你的意愿,那你如果不同意,那么第一种就是自己期待的政工位置始终空不出来,延误了自己的发展;第二种就是最不愿看见的,得罪了那一位想用你的领导,在他手上你很难翻身。
总的来说,极少有人天生就是军事或者政工干部,工作都是一样干,两者都是作战指挥员,只是分工侧重不同,但都要抓全面工作,在考虑军事还是政工之前,更应该认清自己,看看自己的性格在哪个岗位上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才是决定你能否有长远发展的关键。过去还有许多军事转政工和政工转军事的例子,但现在越来越少了。
部队公文是有一定套路的,不同的机关、不同领导的风格,都会有不同的材料要求。但总体跑不过这几点:
①结构。对上汇报、对下讲话,动员、总结,报告、请示,这些都有特定的结构和行文套路,一定要拿捏好。
②表达。就是要表达清晰准确,每个字都经得起推敲。
③层次。不是文章结构的层次,而是文章内容的思想层次,各级机关的材料都有不同的层次,师一下更实,重在工作,军以上更注重思想性,要善于拎起来说。
④行文。精炼、精准、文采。
⑤意图。就是符合领导的意图,写出他想说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说实话,任务牵引能力 ,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你的政工文笔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在校期间,你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尤其是社科、历史等方面书籍)来丰富自己大脑中的”素材库“,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但写作能力高低的根源,还是你思考问题的能力,调用素材、驾驭文字,都是为了表达你的思想。文采再好,写得再多,没有思想也是空洞的。然而思想更多地根植于对实际经历的土壤,因此,做好到基层一线锻炼、体验、思考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