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吧 关注:1,227,299贴子:6,587,865
  • 22回复贴,共1

一眼千年,10分钟带你穿越5000年茶叶发展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眼千年,10分钟带你穿越5000年茶叶发展史!

5000年前,老祖宗们是怎么喝茶的?茶又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如今的样子?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又是怎么形成的?10分钟带你穿越5000年茶叶发展史!
两汉及以前(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220年)——鲜叶

约五千年前,古人就探知了野生茶树的药用功能,并一直作为药用,以后又做成茶菜、茶粥当作食物。
西汉宣帝时期王褒的《僮约》有“武阳买荼”和“烹荼尽具”的表述,这里的“荼”指的就是茶,这说明当时茶叶已成为商品上市交易。
直至两汉,茶叶的形态都是以鲜叶为主的。
三国至隋朝(220-618)——制饼晒干

三国至隋朝这段时间,茶叶的主要加工方式是制饼晒干。
在三国魏明帝时的张揖在《广雅》中说明了当时鲜叶紧压成饼的制茶方式,并对煮饮方法作了记述,即先炙烤饼茶,捣碾成末,放入碗中以沸汤冲泡,然后加佐料混煮羹饮。
这种制饼晒干的过程可以视为制茶工艺的萌芽。
唐以及五代十国(618-979)——蒸青做饼,出现炒青

蒸青是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一种茶类,比炒青的历史更悠久。陆羽的《茶经》里就有蒸青茶制法的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唐宋时盛行蒸青法,就是以蒸汽将鲜叶蒸软、而后揉捻、干燥而成。这样制成的茶叶色绿汤绿叶绿,十分悦目。
唐代茶叶已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加工形态,虽饼茶的生产与饮用仍占主要地位,但也开始萌发炒青茶技术。
宋(960-1297)——蒸青团茶

宋代对茶的品质更为讲究。宋代茶叶制作承袭唐代蒸青制饼加工技术,但工艺更为精细,称为团片。
宋代的团饼茶一方面为了改善茶叶苦涩味,在“采之”与“蒸之”之间加入“洗之”工序,即将鲜叶洗涤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蒸压、干燥;另一方面压制团饼茶的模具和技术上,力求茶饼外形奇特,面饰图文并茂,极其精致。
“龙凤团茶”是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称之为“龙凤团茶”。
元(1279-1368)——蒸青散茶

元代的饮茶方式及器具,主要承袭于宋代。元代制茶形态从开始的蒸青团茶向蒸青散茶发展。
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的记载说明了这种转变趋势:“茗有片,有散,片者即龙团,旧法,散者则不蒸而于之,如今之茶也。始知南渡之后,茶渐以不蒸为贵矣。”元黄庆二年(1313)王祯的《农书》中提到三种茶叶“茗茶、末茶、腊茶”,其中的“茗茶”即指草茶、叶茶,并且“腊茶最贵……惟允贡献,民间罕见之”,其中的“腊茶”即为团茶,可见元代初期民间已经以散茶为主。
蒸青散茶可以保持茶叶原有香味,之后改进的炒青散茶则利于发挥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是制茶工艺的重大改革。
明(1368-1644)——炒青绿茶,黄、黑、白茶出现
现在所说的黄茶类,是在绿茶制作程序中加入闷黄工艺逐渐演变而来的,与出现在宋代“晚春采造”的品质低廉“黄茶”不同。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其中“乘热便贮”类似于现代黄茶制作工艺中的“堆积闷黄”。
由上述史料可知,黄茶的制作方法在明代即已形成。
黑茶的产生最初是由于绿茶杀青叶量多或者火温低,使叶色变黑或者绿茶毛坯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
黑茶最早出现在明洪武(朱元璋)初年,这时四川一带便有黑茶生产,后传入湖南,至明朝后期“长沙铁色(明代茶名)”成为当时全国96种名茶之一。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上疏提到了黑茶的生产( 1524年):“商茶低仍,悉征黑茶,产地有限……”这都说明明代黑茶已经出现,并趋于发展成熟了。
在明代,以日晒为主的白茶制作方法开始出现,工艺类似于现代白茶的加工工艺中“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明代屠隆在《茶笺》中把这种“宜以日晒者,青翠香洁,胜以火炒”的茶称为“日晒茶”。
清(1644-1911)——红茶、青茶迅速发展,六大茶类基本形成

红茶的出现是由于发现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用日晒代替杀青可以使揉捻后的叶子变红,逐渐发展出新的制茶技术。
正如古籍中所载的“红茶以晒蒸分,红茶先晒,乘热覆以布,色变红再晒,不过火。”
红茶是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的小种红茶开始起源,并逐步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工夫红茶创自福建,后传至安徽、江西等地,也产生了诸如祁门工夫红茶等闻名于世的工夫茶。
清代茶叶出口贸易日益繁荣,红茶因其口味更为西方所认同,渐渐取代绿茶成为茶叶出口贸易中的主要类别。
青茶,即乌龙茶,大致是在明代产生,至清代发展成熟的。
清代前期《王草堂茶说》已有乌龙茶详尽的加工方式,“炒焙兼施”,所以才能在制成之后“半青半红”,即为如今的青茶。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认为,据《安溪县志》记载,乌龙茶应该为劳动人民于清朝雍正年间创制发明。
直至清代,绿、黄、黑、白、红及黑茶六大茶类的制作方法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大茶类更进一步发展完善,机械制茶的生产方式迅速发展,形成了如今六大茶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IP属地:湖南1楼2015-12-08 23:42回复
    不得不说楼主,我平时都很少爆粗的,但是看了楼主的写的内容,这摆明是逼我骂人!!!
    这些内容写得太他妈传神,太他妈好了,我都快看哭了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12-09 00:0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09 00:09
      收起回复
        我来顶帖,给你加精盐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12-09 00:16
        收起回复
          楼主 我摆好Pose了
          快点,手好酸
          你到底拍不拍啊
          不拍我就水你了
          我不是水货水货不是我我是水货你是水货我是水货我不是水货你是水货你不是水货我是水货水货是你你是水货我是水货水货是你你是水货水货是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09 00:25
          回复
            速度与激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09 00:25
            回复
              打错了,是速度与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2-09 00:25
              收起回复
                谢谢科普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12-09 00:32
                收起回复
                  阅过,好评,留足印,表支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2-09 0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