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hlend吧 关注:43贴子:76,265

【原翻】中国人在汉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2-09 17:36回复
    开楼目的:force to 完成作业 我要日更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12-09 17:38
    收起回复
      01.
      在汉堡“赤贫的中国伙夫”,这如《大城市警察》书里那幅描绘汉堡警长古斯塔夫·罗舍尔摇铃的插图标题相同。那些汉堡警察用机警的双眼监督着中国海员的工作间断,并企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无条件地阻止中国人在圣保利的长久移民。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2-09 17:39
      回复
        02.
        真实的汉堡港生活
        一张充满“讽刺”的明信片(大约1910年)上描绘了汉堡港形形色色的,充满异国情调的氛围。港口附近的外国海员和外语交流都是正常的景象。然而作为有色人种的黑人海员和中国海员,由于他们外表的不同仍旧十分引人注目。
        --
        如果你去港口散步,去感受外国的风俗,
        或许你会喜欢,这里呈现出的景致,
        黑色、白色、金色,美丽而又五彩斑斓,
        这是他们和谐共生的时刻,
        高尚的三人组忘其所以,
        大多蠢货都很无忧无虑。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12-09 17:40
        回复
          ===tbc===
          一会儿接着更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12-09 17:41
          回复
            说更就更,楼主坑品就是这么好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12-09 22:16
            回复
              明天要大更今天毕竟第一天 感觉剧情发展太慢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12-09 22:20
              回复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12-09 22:21
                回复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市政府加大了对卫生方面的管理,并增设了新的公共机构,如港口医生(1893)和港口医院(1900/01)。第一位港口医生,也是后来享有盛誉的热带病专科医生伯哈德·诺赫脱针对卫生方面的危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给汉堡市规定了这样的特殊任务:“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德意志联邦应从海路上阻挡外国常见病的侵入。”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12-09 22:40
                  回复
                    GOOD night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5-12-09 22:43
                    回复
                      楼楼这个好好看今天敢不敢更完03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2-10 13:40
                      收起回复
                        自古十四楼是爸爸 楼上那位仁兄我虽然没见过 但是目测单纯美丽 是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12-10 14:16
                        收起回复
                          这一方面阐述了海运公司与警察的联系,一方面又表明了中国海员的生活情况。也因此单独的中国人总能在需要调解房客住宿的时候立刻解决问题。口译员郭广寿从世纪之交的时候开始就住在城市的专区并享有政府机关的信任,他的工作以及对于专区和德国语言知识的了解是稀有并且宝贵的,以至于他也会偶尔受托前往不来梅承担口译工作。还有一些中国人也成功久留在了汉堡,像是一些小组织的中国洗衣工,安定地在洗衣作坊工作。
                          中国人在汉堡居住的人员数量在那时一直是非常稀少的。1890年的时候有43人,而到了十年后则只剩下22人。1910年的时候统计数字登记在册的中国人共有207人,但其中只有很少人被熟知,当时的计数工作会在正式规定的日期实施,而统计出的结果经常存在很大的误差。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5-12-16 14:52
                          回复
                            同样地,中国在汉堡的海员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在所谓国际化的圣保利,他们也几乎无法得到正视。巴德·奥尔登在1908关于汉堡港的著述中写道:“棕色的水手,马来人和爪哇人蜂拥在圣保利的城境,卖那些他们旅途中收获的罕见物品:贝壳,箭鱼的双牙,以及非洲的河马鞭子。” 所谓的“棕色水手”,无疑指的就是中国的海员,他们相对来说较深的肤色经常令欧洲人将其与马来人混淆。中国的海员在城市里总企图赚到更多的十芬尼。
                            甚至在反应汉堡港繁荣和国际化的明信片上也经常这样画着非写实的中国海员,他们的周围站着同样的外国海员,多数都是黑人。
                            1914年8月1日,一战爆发。而尽管早前的政治对抗已持续数周,战争的到来还是使世界上大多数在船海员陷入惊恐之中,这其中也包括在汉堡的约800名有色人种海员。大约340名印度人,283名中国人和187名阿拉伯人位于汉堡港的轮船上。他们被安排在临时的驻地,事实上就是快速改建的轮船内,并且被警方当局和港口医生集中地监督着。一部分中国海员允许迁移至荷兰,而轮船公司则继续给百人的中国小组灌输希望,说明战争将会马上结束,而人们可以很快重新开始行船工作。他们被安置在赫伯轮船“将军号”上,它在1912年新船下水的时候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船,并且几乎象征了德国的民用工业水平。中国人在那里担任维修保养的工作并有规律的使用锅炉供暖,以保证轮船本身不出现损坏。
                            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向德国宣战,在1912年中华民国覆灭之后产生的新政府寄希望于通过参战,将被日本军占领的前德国殖民地中国胶州重新收回。中国人在德国被视为“敌对的外国人”,而这几乎与当时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评价等同。
                            一位名叫泰AF的中国人在1915年的时候向汉堡的学校写了抗议信,虽不确定他是在汉堡公司工作还是在那里学习,但可以知道他并非是港口的海员。他在信中写道:“首先我想向您询问,现在是否有方法能向孩子们解释,中国对德是完全友好的,而非处在敌对的状态。并且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在中国对德如此友善的情况下,还要饱受那些到处呼喊的“Tschin-Tschan”(这个词我是来德国之后才接触到的,中文中并不存在),“Döt is Chineis”等等蜚语的困扰。并且他们经常向我们做出令人恶心的表情,意思好像是在讽刺我们拥有细长的眼睛。同样连成年人也经常参与到这种恶作剧中来,当然最严重的群体还是孩子们。而直到今天为止,只要我在德国的日子,就没有一天不受到谩骂的侵扰。”这样的一封信是那个时代少数存留的文件之一,而它也清晰地表明了当时中国移民的生活环境与立场。汉堡的居民经常将中国人与日本人混淆,而这在战争的时代对中国人是极为不利的。而日常生活中那些对“外国人”感兴趣的孩子们,也经常在大街上把学到的格言和歌曲轮唱,以此纠缠和侮辱异乡的移民。
                            新的境况使得部分在汉堡的中国海员遭受到极为恶劣的对待。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5-12-17 19:32
                            回复
                              新的境况使得部分在汉堡的中国海员遭受到极为恶劣的对待。13位受瑞克麦斯线路雇用的中国人在1917年的秋天卖掉轮船后沦为失业人员并且从九月开始不再获得任何的海员工资,因为他们的雇主不允许支付给“敌对的”外国人薪水,并坚持着错误的雇佣关系。
                              “海员们的工资支付是受限的,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去从事新的工作,当然弹药工厂除外。”海员们不希望在德国的企业里接收中国的反战者,以此来强调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国家意识。汉堡政府着力于就此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且考虑着,将工资丰厚的人的部分收入,以为海运业保留中国劳动力为出发点,支付给迫切需要添置衣服和鞋子的中国海员。
                              此外他们会在被赫伯公司结束雇用之前获得一份在街道洗衣店的工作,而市政府也与相关的食物供应商合作,借以使中国人在食物供求紧张的情况下获得一定量的谷物和大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绝大多数在汉堡以及德国其他地方的中国人都得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1919年年中,一个由150名来自不来梅,以及80名来自汉堡的中国海员组成的团队前往哥本哈根并在那里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这次战争成为了中国在德海员的重大转折点。在1914年之前,即使特别是在港口附近和圣保利常有中国人的存在,他们的亲属却仍旧无法进行长久移民。而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才慢慢改变。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5-12-17 2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