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校友吧 关注:240贴子:15,863
  • 0回复贴,共1

【干货到底“干不干”】最近一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干货到底“干不干”】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到了年底,会议颇多,会后大家特别爱讲的话是:哪个会讲的“干货”多,哪个会讲的干货少,多的就是好,少就是不好。
我最初也颇为认同,但后来想想还是有些不安。大家的“干货”标准是什么?在没有任何前奏的情况下,这些直接告诉的方法,是否拿来即可上手,用起来即可有效?
接触过不少校长,爱用“干货”者,学校都做得不大。
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些“干货”只能提供教条的方法,而不能提供方法背后的“规律”,于是这种“干货”方法就会因为时间、地点、操办人的不同而效果变动很大,偶尔有成功的,也只是小成果而已。
这种抛弃了前因的“干货”在目前很有市场,大概就是因为大家学习的心情比较浮躁所致,既不愿意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去研发适合自己的课程与方法,面对别人的成果,也缺少静下去思考来龙去脉的耐心,于是,拿来主义就大行其道,“干货”也就成为紧俏商品。
不容否认,相对于艰涩的理念原著,与从其他行业注水而来的“水货”来讲,“干货”还是有其实用价值,用起来,效果也来得快,但不管怎样,也不能让“干货”把我们的独立思维给弄丢了。
但实际上,干货只能解决“饥饿感”,而不能解决“饥饿”,干货是“拿来主义”的轻便,却少了很多思考,可解决一时之困境,却定不了一世之江山。
因此,窦昆老师课的宗旨,:“干货”必须是来自于实践的结晶,是一线校长上下求索的规律与技巧,用己之得而启众智,个性突出的同时共性也明显。“干货”只有与学校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后希望校长们在参会学习时还是要认真听,深入想,细致做方得真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10 21: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