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_汉唐吧 关注:104贴子:498
  • 3回复贴,共1

【汉服正能量文章】从“昏”与“婚”字考看当下人的崇古心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重光


IP属地:四川1楼2015-12-11 10:18回复
    一、考证:真相是昏还是婚
    不论查看哪个版本的《古代汉语》,我们都能很轻易地得出结论:“昏”与“婚”是一对古今字。
    现在我们看到“昏”字,马上就会联想到“黄昏”。诚然,《说文解字·日部》中说道:“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声。”冥就是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的是傍晚天刚黑的时候。后来,“昏”又假借用作“婚”,如《诗经·邶风·谷风》有:“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说文解字·女部》释“婚”字时说:“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日婚。从女从昏,昏,亦声。”由“从女从昏”我们可知,“婚”是个会意字(即“婚”字的象形含义是一个女子黄昏时出嫁);而右半边的“昏”兼作声旁,所以“婚”又是形声字(即“婚”主要的一个“女子”的活动且这个字读作“hūn”),综上两点,“婚”是亦声字。
    姑且不论古人为什么选择在黄昏这个时间点结婚的社会历史背景,单纯从“昏”、“婚”二字的演变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因为古人娶亲常常在天黑时进行,所以“昏”字引申出了“结婚”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分解字的记录词义功能,便在“昏”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偏旁“女”,另外造字“婚”。也就是说,对于“结婚”这个含义而言,“昏”只是兼带此意义,而“婚”则是专用词。
    同时可以看到,从先秦时代的金文、鼎文、籀文中已经可以看到成型的“婚”字,汉代的《说文解字》也已为“婚”字上了户口,而《尔雅》、《史记》、《玉台新咏》等一系列文献作品中有“婚”无“昏”的证据更使我们确定,从“昏”到“婚”的演变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最晚至汉代以后,社会上公认的代表“结婚”这一含义的字是“婚”而不是“昏”。


    IP属地:四川3楼2015-12-11 10:19
    回复
      三、论道:崇古是自信还是自卑
      崇古思想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便对更加远古的从前充满向往。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对于崇古思想也作出了充满思辨的评论——
      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在崇古的大前提下,黄帝王朝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孔丘开始刻意的美化他们,这是一个大契机,他为中华人提出一个美丽的回顾——而不是美丽的前瞻。崇古是儒家的中心思想,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儒家系统为了政治上的目的,在它的思想体系内,把纪元前二十四、二十三世纪黄帝王朝第六第七两位君主在位的时代,形容成为空前美好的世界——三十余年惨重水灾,死人千万的史实则一笔抹杀。第六任君主唐尧帝伊祁放勋和第七任君主虞舜帝姚重华,简称“尧舜”,也是形容为比天老爷、比耶稣还要仁慈完善的圣人,他们之间权力转移方式,更美化为一首抒情诗一样的自动“禅让”制度。(摘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崇古思想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惯性,而崇古的背后则是民族自信心。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侵占式的涌入,似乎一切西洋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我们开始试图全盘西化——组词造语需得有“洋味”,衣饰打扮都以欧化为荣——一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都成了落后,甚至无数知名学者都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荒谬口号。此时由于经济政治地位的地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严重的自卑使我们对一切文化传承都产生了质疑。而现在,经过数十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风的吹拂,我们又骤然发现了传统文化的好,于是一切与“古”有关的东西都成为了我们炫耀品味的证据。却殊不知这种盲目的自信说到底也只是为极度的自卑找些理直气壮的借口罢了。
      真正的民族自信心,是建立在对本民族历史的正确认识之上。了解本国历史,对本国历史充满敬意,不以今人之心妄测古人,也不随意给古人穿上所谓“皇帝的新衣”。如此这般建立起正面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再来谈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把几个古代词汇重新拿出来使用就叫做复兴了,真正的复兴是基于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采取与时俱进的传承。
      愿我族人都能重拾民族自信,愿我华夏早日复兴。


      IP属地:四川5楼2015-12-11 10:19
      回复
        何谓崇古?何谓现代?
        古可怕否?古不可怕。
        可怕的是,无知无畏
           正礼仪于中华,存衣冠于华夏。化天工于造物,以文化守汉家。
                 —— 【新汉服吧】
          这里是汉文化的家园 一个民族复兴的起点 欢迎同袍来此 这里你将遇到真正的华夏儿郎 期待与同胞共同守护民族的服装!
        ——————
        送上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kw=%E6%96%B0%E6%B1%89%E6%9C%8D&ie=utf-8&tp=0
        ——此生华夏,虽死无憾!
           ——道阻且长,且看吾辈!
           ——小崇君专用!我是汉服复兴者,我为汉服代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11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