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证:真相是昏还是婚
不论查看哪个版本的《古代汉语》,我们都能很轻易地得出结论:“昏”与“婚”是一对古今字。
现在我们看到“昏”字,马上就会联想到“黄昏”。诚然,《说文解字·日部》中说道:“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声。”冥就是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的是傍晚天刚黑的时候。后来,“昏”又假借用作“婚”,如《诗经·邶风·谷风》有:“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说文解字·女部》释“婚”字时说:“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日婚。从女从昏,昏,亦声。”由“从女从昏”我们可知,“婚”是个会意字(即“婚”字的象形含义是一个女子黄昏时出嫁);而右半边的“昏”兼作声旁,所以“婚”又是形声字(即“婚”主要的一个“女子”的活动且这个字读作“hūn”),综上两点,“婚”是亦声字。
姑且不论古人为什么选择在黄昏这个时间点结婚的社会历史背景,单纯从“昏”、“婚”二字的演变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因为古人娶亲常常在天黑时进行,所以“昏”字引申出了“结婚”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分解字的记录词义功能,便在“昏”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偏旁“女”,另外造字“婚”。也就是说,对于“结婚”这个含义而言,“昏”只是兼带此意义,而“婚”则是专用词。
同时可以看到,从先秦时代的金文、鼎文、籀文中已经可以看到成型的“婚”字,汉代的《说文解字》也已为“婚”字上了户口,而《尔雅》、《史记》、《玉台新咏》等一系列文献作品中有“婚”无“昏”的证据更使我们确定,从“昏”到“婚”的演变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最晚至汉代以后,社会上公认的代表“结婚”这一含义的字是“婚”而不是“昏”。
不论查看哪个版本的《古代汉语》,我们都能很轻易地得出结论:“昏”与“婚”是一对古今字。
现在我们看到“昏”字,马上就会联想到“黄昏”。诚然,《说文解字·日部》中说道:“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声。”冥就是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的是傍晚天刚黑的时候。后来,“昏”又假借用作“婚”,如《诗经·邶风·谷风》有:“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说文解字·女部》释“婚”字时说:“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日婚。从女从昏,昏,亦声。”由“从女从昏”我们可知,“婚”是个会意字(即“婚”字的象形含义是一个女子黄昏时出嫁);而右半边的“昏”兼作声旁,所以“婚”又是形声字(即“婚”主要的一个“女子”的活动且这个字读作“hūn”),综上两点,“婚”是亦声字。
姑且不论古人为什么选择在黄昏这个时间点结婚的社会历史背景,单纯从“昏”、“婚”二字的演变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因为古人娶亲常常在天黑时进行,所以“昏”字引申出了“结婚”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分解字的记录词义功能,便在“昏”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偏旁“女”,另外造字“婚”。也就是说,对于“结婚”这个含义而言,“昏”只是兼带此意义,而“婚”则是专用词。
同时可以看到,从先秦时代的金文、鼎文、籀文中已经可以看到成型的“婚”字,汉代的《说文解字》也已为“婚”字上了户口,而《尔雅》、《史记》、《玉台新咏》等一系列文献作品中有“婚”无“昏”的证据更使我们确定,从“昏”到“婚”的演变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最晚至汉代以后,社会上公认的代表“结婚”这一含义的字是“婚”而不是“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