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吧 关注:39,501贴子:821,215

回复:暗物质及其它谜团,出版前抢鲜观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恒星。类星体中心的黑洞因不断蒸发,质量会越来越小,对旋臂的束缚力也越来越小,旋臂会因吸取黑洞蒸发出来的物质会越来越长,慢慢凝聚成一个圆形的超级恒星,超级恒星所形成的碳和硅等重元素突破浮力向中心下沉。当中心的物质达到一定量后会形成白矮星,白矮星在恒星内部通过万有引力使白矮星的表面的气体密度很大,高密度使中子星表面发生聚变,聚变在恒星内部产生高温,使恒星从内部开始膨胀,形成红巨星。最后爆炸,在中心区域会留下一个白矮星,这个白矮星就是一个表面发生聚变的中子星。相对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变成红巨星后,由于质量较小,不会爆炸,外围物质会被旋涡场和引力场吹散。
由于恒星不断的生成,恒星因为旋涡场的作用而自转,自转使其对空间有一定的抗拒力,也是因为自转,空间中的旋涡场会将其加速得更快。这样离心力加大,恒星会被星系抛得相对较远。不再像类星体时期气体不能凝聚成团而旋转,就不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而远离黑洞,所以才被黑洞不断的吸入而跟随黑洞蒸发的物质一同形成喷流。
在星系形成初期,星系的颜色和年老星系一样都是红色,年老星系主要是能量和氢元素减少,恒星聚变反应减缓。而星系形成初期,是其恒星大多是体积较小的红矮星,恒星周围的气体或尘埃还在不断向恒星聚拢,当恒星体积足够大时,才会呈现太阳一样的白色,整个星系也就呈现白色。对于年轻和年老星系的辨别,科学家主要通过α射线的辐射量来辨别。对于上图,可以看出星系正处于中期,


63楼2015-12-11 18:59
回复

    撕裂而爆炸,是由于在超新星爆炸之前,白矮星周围的恒星物质通过引力使空间向恒星中心方向收缩,空间受到引力作用,同时空间也产生一个向外的反作用力,企图撕碎恒星。空间的反作用力大部分作用在白矮星外围的恒星物质上,所以白矮星在到达质量空白区没有被撕裂而继续转化成中子星。在白矮星向中子星转化时,恒星内部产生的能量会突然增大,白矮星向中子星转化的过程是很快的,这时,恒星由于内部快速产生大量的能量而迅速膨胀而爆炸。所以没有恒星中心能直接产生出黑洞,因为产生中子星就足以毁灭任何恒星。因为崩塌成黑洞或中子星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而且速度很快。只有在巨型恒星爆炸后,所形成的中子星有足够的质量,才会再次崩塌成黑洞。
    其实,在银河系能形成恒星级黑洞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个是银心,另一个是团状星团的中以区域,这些区域的恒星很密,在中子星向黑洞转化时,使其不会产生质量空白区,就是中子是在吸取足够的物质时,快要行成黑洞时,中子星周围的恒星会会用引力作用把空间结构向中子星方向拉,使中子星周围的空间结构较密,不至于使中子星被空间结构,或者说是以太网撕裂。因为以太网的张力与以太网的密度成反比。
    对于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大爆炸在银河系形成早期起到很大的作用,大量恒星变成白矮星后,白矮星自身也发生一些聚变,这些聚变产生子大量重金属原子,爆炸以后的碎片转化成行星,行星里也保


    66楼2015-12-11 19:00
    回复

      存有这种重金属元素。也是这种爆炸,使银河系很少有中子星,尽管银河系曾经有过大量恒星产生的白矮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多是白矮星碎片所形成的行星。
      目前,我们银河系所看到的,都是二代或三代恒星,一代巨型恒星爆炸所产生的尘埃和气体相对密集的区域会形成一些小行星,这些小行星通过万有引力会吸引氢气形成二代小一点的恒星,这些恒星形成初期,聚变主要发生在表面,越向内部压力越小,反应越弱,晚期会有所不同。二代恒星晚期发生爆炸后,会在星系当中产生大量星际尘埃,这些星际尘埃会被其它恒星吸引过去,形成带状,再慢慢汇聚成小行星,我们的地球就是这些小行星中的一个。由于引力的原因,恒星的表面和行星有所不同,太阳的表面主要是类似泡沫状的液体,引力产生的压力虽然足以将表面气体液化,但由于温度过高,气体发生膨胀,所以才形成这种状态。


      67楼2015-12-11 19:00
      回复


        68楼2015-12-11 19:01
        回复

          (恒星表面)
          恒星的形成不光产生了星系,而且对我们研究宇宙也有很大作用,恒星的光芒有的是从300亿光年外传到地球,但不能说宇宙的半径有300亿光年那么长,因为早期的宇宙光传播的很慢,速度和宇宙的直径成正比,这和弹簧的纵波类似。再说,宇
          宙只是一个“气泡”包着以太网,“气泡”的边界是
          以太网和绝对真空的分界面,绝对真空只是纯粹的空间,光到达“气泡”边界会返回继续传播,这就给计算宇宙距离时造成错觉。但也不能以宇宙的年龄用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判断标准,因为星系的气体和尘埃对光和电磁波有干涉衍射作用,从而干挠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大部分都是由核外电子发出的光干涉形成,而宇宙爆炸的前50亿年内,物质主要以黑洞和中子星的状态存在,根本没有形成电子,当宇宙膨胀到一定时期,空间结构的张力足够从原子核中撕开电子时,才产生可见光。在宇宙诞生30亿年到50亿年左右的时间,主要是通过中子星产生少量的X射线。
          对于星光的红移,比如同一种绿光,其波长在不同宇宙时期有所不同,波长和各宇宙时期的光速成正比,光速又与宇宙的直径成正比。对于100亿年前的绿光,到达现在人的眼里,绿光的波长会随空间的膨胀而增加,到达人眼时,除多普勒能量消耗红移的部分以外,其原始波长和现在发出的绿光无异,因为其原始波长随着宇宙膨胀红移成和现在


          69楼2015-12-11 19:01
          回复

            一样的绿光波长。而当时的宇宙直径可能只有现在的百分之一,同样的X光发出时的波长只有现在发出的X波长的百分之一,传到我们这边,已经被现在的宇宙同化成和现在的X光一样的波长。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选择那一种光作为参考,最好是X光之类波长较短的光。
            而被称为宇宙烛光的超新星,它所发出的光之所以用红移来判断星系远离速度,是因为多普勒红移可以测量发光点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超新星相对于以太网可以看成是相对运动的,它和以太网一起膨胀,但有一个相对速度,所以超新星和地球之间的以太网很特别。
            宇宙空间中的以太网,也可以说是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物体有一个相互作用关系,星体周围的空间结构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很密,物体既然可以作用于空间,那么空间也同样可以反作用于物体,空间结构像网袋套着篮球一样套着星体,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星系。当宇宙整体膨胀时,也就是空间结构膨胀时,空间结构会同“网袋”一起向外膨胀,“网袋”会牵引着星体远离宇宙中心向外扩散。由于星体有一定的惯性,“网袋”和星体的运动不能同步,也就是空间结构的膨胀加速度要快于星体的加速度。星体向外扩散的加速度大小由空间结构和星体的速度差的大小决定。速度差越大,星体的加速度越大。我们目前的宇宙是处于减速膨胀阶段,相当于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下有往回收缩的趋势。举个例子,假如弹簧处于自然伸展下的长度为1米,


            70楼2015-12-11 19:01
            回复

              间结构的网格数的每秒的变化量也在增大,相当于弹簧通过增加匝数增加机械波的能量消耗,而光波所谓的消耗就是多普勒红移。目前的速度差变化比较明显,宇宙的膨胀阶段应该相当于弹簧伸长到1.5米左右的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实验室的弹簧纵波的传播和光很像,不管弹簧如何拉伸,波速如何变化,同一列波在从弹簧一端传到另一端,能量消耗是相等的。也就是在波传播的过程中,你拉伸弹簧,波到达另一端时,弹簧匝数一定,消耗的能量恒定,不会因弹簧拉长或缩短而影响,这一点类似于多普勒红移。
              空间中的以太网结构可以类比为弹簧,光波可以类比为弹簧的纵波,弹簧上任意两点间的匝数一定后,当相同的弹簧波经过这两点时,消耗的能量恒定,不管这两点是因为弹簧伸长或缩短而使距离改变,因为这两点间匝数始终不变,所以消耗的能量恒定。相对于空间,银河系中心和远处河外星系的恒星相对以太网基本都是静止的,改变它们距离的是宇宙膨胀导致它们之间的以太网被拉长,它们之间的以太网含量恒定相当于弹簧的匝数没有改变。所以光波不会因为以太网的伸长而消耗不同的能量,也就是不同时间,星体的多普勒红移是一定的,同宇宙膨胀没有关系,波长的变化量和距离的增加量成正比。相当于弹簧上波正在传播时拉弹簧也会导致波的波长变长,弹簧此刻伸长量同纵波波长的增加量成正比。


              72楼2015-12-11 19:02
              回复

                说起星体和以太网之间的运动关系,对于银河系级别的星系,在宇宙大多时间里,它是和宇宙中的以太网一起膨胀,而只有在宇宙爆炸的时候有一个相对位移,因为以太网拉伸对支点造成一个撕扯效果,当以太网因膨胀造成拉力足够大时,支点被撕裂而发生爆炸,这样爆炸的碎片相当于是星体,它后于宇宙空间中的以太网扩散。同样的道理,因为以太网没有多少惯性,在宇宙大收缩时,以太网又先于星体收缩,也会造成星体和以太网有一个相对位移。相对论的参照系应该以银河系级别星系中以为标准,因为为它们之间在宇宙大多时间可以看成是相对静止的。而地球相对于银河系中心有一个相对运动,也可以看成是相对以太的运动。可以代入相对论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宇宙大爆炸的具体成因,我们通过相对论也能大概理解一点,我们知道万有引力是星体首先作用于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发生向星体方向收缩,而旁边的星体也会使周围的空间结构向自己方向收缩,由于相互争夺空间结构而导致相互吸引,就像两个人在拔河。而宇宙大爆炸是支点吸引空间结构,但空间结构要跟随宇宙一起膨胀,所以空间结构从各个方向反作用于支点,达到一定限度后,支点被撕裂而形成大爆炸,爆炸碎片形成了二代黑洞支点。


                73楼2015-12-11 19:02
                回复

                  第五节 宇宙大崩塌
                  宇宙大崩塌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所有物质通过万有引力作用向宇宙中心收缩成一个点。
                  我们现在的宇宙状态是所有物质通过暗能量和万有引力在作减加速运动,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运动。当暗能量消耗得差不多时,万有引力取得了优势,宇宙扩张的加速度变为零。然后,整个宇宙作减速运动,由于整个还在扩张,万有引力对宇宙的掌控越来越弱,减速的量在不断减小,但这个量的变化相对很微小。在宇宙减速扩张到速度为零时,宇宙开始收缩,处于加速度不断增加的加速收缩状态。
                  当宇宙收缩时,我们人类包括各种生物早已灭绝。因为在收缩之前,宇宙的物质已经挥发的差不多了。上一节我们说到物质的放射性加剧,其实放射性才是真正的宇宙挥发。由于宇宙整体以太网的扩张,原始的大中型黑洞被撕裂成星系。而现在以太网正在像撕裂黑洞一样撕裂物质,这些物质都是稳定性不强的多中子物质,是人们通常称的放射性元素。以后元素周期表里会不断转化出新的放射性元素,甚至于到最后可能连氢原子都转化成放射性元素,到那时,宇宙就只有电子了,一切物质都挥发殆尽了。也有可能氢原子还没有转化成放射性元素的时候宇宙就开始收缩了。


                  74楼2015-12-11 19:03
                  回复

                    不同的宇宙时期,除了光速不同外,万有引力常数G也不同。我们拿现在和过去两个不同的宇宙时期来说下面是不同宇宙时期G与光速的关系式:
                    G现/G过=C²现/C²过
                    万有引力常数G与光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以太的密度也与光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以太密度的三次方根与光速成反比,所以我们就找到光速与以太张力的比例关系
                    以太的张力与以太波动速度或者说是光速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我们可以用一根很长的弹簧来做实验,通过对弹簧的拉伸和压缩,测量出在不同张力作用下,纵波的传输速度,找出张力与速度的比例关系.其中纵波传播速度的增加量与弹簧整体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这一点与光波相似,光波传播速度与以太网的密度有关,与引力大小无关,或者说无直接关系。引力首先作用于周围的以太网,再由以太网的密度影响光速。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以太网的这种属性,使宇宙像弹簧一样来回振荡,周而复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减速膨胀的时期,也就是第三宇宙时期。宇宙的新旧交替,是伴随着叠加在一起的平行宇宙同时的。以太网的属性也导致大爆炸的产生,大爆炸由以太网产生的膨胀力与支点宇宙因与以太网交换以太气产生的收缩力或者说万有引力之间的对抗造成的。原理和中型黑洞爆炸一样。


                    76楼2015-12-11 19:03
                    回复


                      78楼2015-12-11 19:04
                      回复
                        请看图,宇宙在支点时期,空间是先膨胀到一定阶段后,奇点才开始因爆炸而散开,这是空间结构向外膨胀与万有引力相对抗,反作用于奇点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宇宙大爆炸,奇点时期的宇宙可以看成是一个超级黑洞,这个黑洞由于空间的膨胀,空间对支点产生个向四周拉伸的力,当力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发生爆炸,黑洞爆炸也是这个原理。


                        79楼2015-12-11 19:04
                        回复

                          第八节 宇宙整体结构
                          美国有位科学家提出宇宙是振荡式的,这个理论没有得到国际认可,在这里可以通过以太学的理论来证明。
                          如果把总宇宙比成我们现在的小宇宙,我们的小宇宙在总宇宙中的级别就像我们宇宙中的一个星系。总宇宙在支点时期产生爆炸以后,形成一个椭球形宇宙,在椭球的两个顶端抛射出小型宇宙后再收缩成支点,然后再爆炸,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来回振荡。抛射出的宇宙也有可能是中型宇宙,中型宇宙爆炸以后会产生出小型宇宙。宇宙与宇宙间的以太是不相连的,在宇宙分裂出来的时候,以太就被撕裂了,所以相互之间没有引力作用。
                          我们的宇宙应该是总宇宙中的小型宇宙,而且是一个椭球形宇宙。我们的地球处于椭球形宇宙中,所受到的向外拉伸的张力也是不对称的,地球指向宇宙两个顶端的方向上受到的张力最大,这也是地球成椭圆形的一个因素。
                          总宇宙虽然能抛射出宇宙,但由于它总的以太量一定,所有只能产生出一定数量的宇宙。相比之下,我们的宇宙就不太可能抛射出星系来。虽然在我们的宇宙收缩的瞬间,宇宙两端以太的张力最大,但还不足以撕开以太,因为星系由于质量问题惯性有限。如图,图1为并列宇宙,并列宇宙间是没有以太的绝对真空,连光都无法到达。图2为单个宇宙。


                          80楼2015-12-11 19:05
                          回复


                            81楼2015-12-11 19:05
                            回复


                              82楼2015-12-11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