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围绕“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中国北方知名旅游目的地、科技引导型先进制造业基地、京津冀都市圈生态发展示范区”战略目标,立足本身优势,做好绿色、生态文章,力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打造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该县以提高种植养殖效益为核心,积极加强科学技术支撑,力求实现种养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建成了以昊艺香菇、恒泰水貂、银洞山肉羊、晟天肉牛等种养基地为龙头的一批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北果园、城南庄为重点的十万亩大枣产业园区,实现大枣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并积极推进平阳镇、王林口镇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4.06万亩,大枣种植面积达到25.1万亩,肉牛存栏2.13万头,肉羊存栏27.5万只,肉鸡出栏266万只,建香菇大棚377栋。
打造北方知名旅游目的地。该县以休闲旅游度假为方向,整合资源、深入规划、加强建设,积极做强旅游产业。完成了阜平县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总体规划、天生桥AAAAA景区创建规划、古北岳神仙山文化旅游区和城南庄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总投资4.7亿元的云花溪谷旅游建设项目已完成3公里步游路、13公里旅游公路,2万平米停车场及景区山门正在施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名舍生态休闲度假村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总投资3.9亿元的沙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完成堤防等水利工程;总投资9473万元的北环路和总投资5400万元的顾家台至瓦窑旅游公路实现通车;总投资3.13亿元的县城至城南庄红色旅游路项目完成19.4公里。
打造科技引导型先进制造业基地。该县按照“产业、骨干企业、项目、园区”四位一体的模式,积极引进高端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县域经济产业支撑。出台《关于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九条规定》,优化项目入驻环境。目前,总投资53.8亿元、占地12平方公里的阜东产业园区建设,已完成3028亩土地收储工作;总投资2亿元的中电投平阳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16.57兆瓦;总投资1亿元的英利阜平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3亿元的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阜平矿业完成技改项目;总投资1.07亿元的有机磷钾复合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安装并开始试生产;总投资14亿元的中广核龙泉关风光互补发电项目正式签约,已进入前期工作。
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生态发展示范区。为变生态资源优势为产业竞争优势,该县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大力推进荒山绿化和水系治理工作。初步完成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主要河道整治方案,实施了国家太行山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全民植树造林,年内完成人工造林7.26万亩,实施封山育林2万亩,对县域内9处地质灾害点和保阜高速两侧17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进行生态涵养或旅游观光改造,实现生态恢复和综合利用。
打造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该县以提高种植养殖效益为核心,积极加强科学技术支撑,力求实现种养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建成了以昊艺香菇、恒泰水貂、银洞山肉羊、晟天肉牛等种养基地为龙头的一批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北果园、城南庄为重点的十万亩大枣产业园区,实现大枣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并积极推进平阳镇、王林口镇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4.06万亩,大枣种植面积达到25.1万亩,肉牛存栏2.13万头,肉羊存栏27.5万只,肉鸡出栏266万只,建香菇大棚377栋。
打造北方知名旅游目的地。该县以休闲旅游度假为方向,整合资源、深入规划、加强建设,积极做强旅游产业。完成了阜平县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总体规划、天生桥AAAAA景区创建规划、古北岳神仙山文化旅游区和城南庄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总投资4.7亿元的云花溪谷旅游建设项目已完成3公里步游路、13公里旅游公路,2万平米停车场及景区山门正在施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名舍生态休闲度假村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总投资3.9亿元的沙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完成堤防等水利工程;总投资9473万元的北环路和总投资5400万元的顾家台至瓦窑旅游公路实现通车;总投资3.13亿元的县城至城南庄红色旅游路项目完成19.4公里。
打造科技引导型先进制造业基地。该县按照“产业、骨干企业、项目、园区”四位一体的模式,积极引进高端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县域经济产业支撑。出台《关于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九条规定》,优化项目入驻环境。目前,总投资53.8亿元、占地12平方公里的阜东产业园区建设,已完成3028亩土地收储工作;总投资2亿元的中电投平阳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16.57兆瓦;总投资1亿元的英利阜平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3亿元的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阜平矿业完成技改项目;总投资1.07亿元的有机磷钾复合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安装并开始试生产;总投资14亿元的中广核龙泉关风光互补发电项目正式签约,已进入前期工作。
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生态发展示范区。为变生态资源优势为产业竞争优势,该县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大力推进荒山绿化和水系治理工作。初步完成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主要河道整治方案,实施了国家太行山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全民植树造林,年内完成人工造林7.26万亩,实施封山育林2万亩,对县域内9处地质灾害点和保阜高速两侧17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进行生态涵养或旅游观光改造,实现生态恢复和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