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白色的柳絮如雪漫天的飘扬,路边的迎春开了又谢,春意盎然的气氛中有一颗颗焦躁的心不安地跳动。
何沐汐紧紧抱着一摞练习册和笔记本,匆匆走进了自习室。阳光透过紧闭的玻璃窗斜射进来,在几乎密不透风的自习室中形成了类似温室效应的燥热,让人昏昏欲睡。她挑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摊开一本题集,深吸一口气投入到做题的模式当中。所谓“刷题”是何沐汐曾经最厌恶的学习方法,但是面临着将至的SAT、SAT科目考试和AP考试,她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何沐汐从小就是被以出国为目标培养长大的。
虽然父亲是个普通到没有职称的大学老师,母亲身体不佳,在沐汐很小的时候就无法工作了,但是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沐汐的父母都有过出国的愿望,但是因不同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了。二人便将他们的梦想,以一种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转嫁到了沐汐身上。有人说,人生应该既不是父母的后续,也不是子女的前传,沐汐觉得不然。
从英语光盘到电影,从原版小说到新闻网站,何沐汐几乎是双重文化伴随着成长的,按照父母计划安排的路线,顺风顺水的前行。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何沐汐有着对英语,又或者所有语言有一种迷恋和执着。她认为语言是沟通表达的方式,有着神秘的魅力,而不应该被刻版化,或者被应试教育所打消兴趣。而这样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喜爱,将沐汐推上了这条出国路。只不过,这条路没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和简单。接踵而来的9门考试,将是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她摇摇头将这些杂念甩出脑海,盯着面前的几道物理题一点思路都找不到。她环顾四周寻找熟悉的身影,终于在一个角落中看到了陈昀。
“嘿,我能问你几道题吗?”她走过去轻声询问,拉开他身旁的椅子坐了下来。
“好。”他抬起头看看来人,点了点头。
俗话说上了贼船,就得跟着贼走。沐汐为了应付这几门考试,卸载了手机和电脑上的聊天软件,放弃了每天的锻炼,一门心思投入到备考的过程当中,经常上课上到晚上九点,披星戴月、筋疲力尽地回家,可是她依然很开心。
除了见林杉的时间明显少了起来以外。
只有早晨的匆匆一瞥,或者一周一两次的见面,连发短信的频率都减小了。林杉也从未打扰过沐汐,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沐汐推着自行车陪他走到地铁站的十分钟里,林杉会将沐汐错过的一些消息告诉她。
夕阳拉长了两个人的影子,两人也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短暂的时间逃离现实,摆脱烦恼,只有对方的笑,专注的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在川流不息的路口,何沐汐一时忘记注意车辆,说笑着径直走进车流,而身旁的车辆冲她直奔而来,惊慌中鸣笛打了方向盘。她被近在咫尺的笛声吓得差点蹦起来,还未反应过来已被谁一把拉了回来搂入怀中,她下意识地一手紧紧握住自行车把,另一首揪住那人的衣袖,惊魂未定地瞪着车辆从身边驶过。半晌她才回过神,脸微红着直起身子摆脱了倚靠。
“谢谢。”她垂下头眼神望着路口来往的车辆,回避着他的目光。
“没事,还好它车速不算快。”他的语气中满是担忧,慌张得让人听起来似乎刚刚逃离生死的是他一样,“倒是你自己以后小心点啊。还有,以后不必说谢了。”
她点点头,趁着车流的稀少急忙过了马路,一直到走到地铁站分别时两人都没有再说过一句话。但是分别后,何沐汐呆呆地停驻在原地,注视着他背影消失的地方,听着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脑海中是刚刚那人死死搂住不放的怀抱。她忽然莫名想起自己在网上无意冒犯别人的那次,林杉也是这样将自己护在身边的。
何沐汐和林杉是在一个书友交流的QQ群里相识的。两人恰巧都迷着同一本科幻小说,又支持着同一个冷门cp, 便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那时网络上在流行人物语言cos,也就是文字形式的角色扮演,简称语C,何沐汐和林杉各自cos着共同喜欢的那对cp的两个角色。两人从剧情的推理,到人物的分析,到cp的可能发展,再到角色扮演中的对话,聊得不亦乐乎。
或许有时候喜欢真的只是一个举动或者一句话的瞬间,亦或许是时间慢慢累积起来的过程。
何沐汐刚刚入语c圈的时候还带着些自以为是的骄傲,还不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不知道如何把控话语的度。在一次QQ群里的谈话中她的一句话引起了一个人的误解,恰巧那个人还比她在圈子里的资历深,脾气又直率倔强,语言略带尖刻,便对着沐汐冷嘲热讽。无论沐汐如何道歉,她仍然不依不饶,说早就看沐汐不顺眼。
在所有安慰和维护沐汐的人当中,林杉是唯一一个在群中站出来与她当面对峙的人。他说,沐汐一直把你当做圈子中的前辈又敬又怕地对待,你呢?
那一刻沐汐的眼泪忽然就不争气的流出来了。她隔着模糊的泪眼看着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一行行字,半是委屈半是感激地沉默着。
当沐汐将这件事告诉宋爽,自己的闺蜜给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带着“这你居然还不明白”的微笑说,他八成是喜欢上你了。
后来沐汐才知道,林杉一直认为那个女孩儿对沐汐的偏见有他的原因在里面。
白色的柳絮如雪漫天的飘扬,路边的迎春开了又谢,春意盎然的气氛中有一颗颗焦躁的心不安地跳动。
何沐汐紧紧抱着一摞练习册和笔记本,匆匆走进了自习室。阳光透过紧闭的玻璃窗斜射进来,在几乎密不透风的自习室中形成了类似温室效应的燥热,让人昏昏欲睡。她挑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摊开一本题集,深吸一口气投入到做题的模式当中。所谓“刷题”是何沐汐曾经最厌恶的学习方法,但是面临着将至的SAT、SAT科目考试和AP考试,她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何沐汐从小就是被以出国为目标培养长大的。
虽然父亲是个普通到没有职称的大学老师,母亲身体不佳,在沐汐很小的时候就无法工作了,但是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沐汐的父母都有过出国的愿望,但是因不同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了。二人便将他们的梦想,以一种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转嫁到了沐汐身上。有人说,人生应该既不是父母的后续,也不是子女的前传,沐汐觉得不然。
从英语光盘到电影,从原版小说到新闻网站,何沐汐几乎是双重文化伴随着成长的,按照父母计划安排的路线,顺风顺水的前行。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何沐汐有着对英语,又或者所有语言有一种迷恋和执着。她认为语言是沟通表达的方式,有着神秘的魅力,而不应该被刻版化,或者被应试教育所打消兴趣。而这样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喜爱,将沐汐推上了这条出国路。只不过,这条路没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和简单。接踵而来的9门考试,将是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她摇摇头将这些杂念甩出脑海,盯着面前的几道物理题一点思路都找不到。她环顾四周寻找熟悉的身影,终于在一个角落中看到了陈昀。
“嘿,我能问你几道题吗?”她走过去轻声询问,拉开他身旁的椅子坐了下来。
“好。”他抬起头看看来人,点了点头。
俗话说上了贼船,就得跟着贼走。沐汐为了应付这几门考试,卸载了手机和电脑上的聊天软件,放弃了每天的锻炼,一门心思投入到备考的过程当中,经常上课上到晚上九点,披星戴月、筋疲力尽地回家,可是她依然很开心。
除了见林杉的时间明显少了起来以外。
只有早晨的匆匆一瞥,或者一周一两次的见面,连发短信的频率都减小了。林杉也从未打扰过沐汐,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沐汐推着自行车陪他走到地铁站的十分钟里,林杉会将沐汐错过的一些消息告诉她。
夕阳拉长了两个人的影子,两人也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短暂的时间逃离现实,摆脱烦恼,只有对方的笑,专注的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在川流不息的路口,何沐汐一时忘记注意车辆,说笑着径直走进车流,而身旁的车辆冲她直奔而来,惊慌中鸣笛打了方向盘。她被近在咫尺的笛声吓得差点蹦起来,还未反应过来已被谁一把拉了回来搂入怀中,她下意识地一手紧紧握住自行车把,另一首揪住那人的衣袖,惊魂未定地瞪着车辆从身边驶过。半晌她才回过神,脸微红着直起身子摆脱了倚靠。
“谢谢。”她垂下头眼神望着路口来往的车辆,回避着他的目光。
“没事,还好它车速不算快。”他的语气中满是担忧,慌张得让人听起来似乎刚刚逃离生死的是他一样,“倒是你自己以后小心点啊。还有,以后不必说谢了。”
她点点头,趁着车流的稀少急忙过了马路,一直到走到地铁站分别时两人都没有再说过一句话。但是分别后,何沐汐呆呆地停驻在原地,注视着他背影消失的地方,听着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脑海中是刚刚那人死死搂住不放的怀抱。她忽然莫名想起自己在网上无意冒犯别人的那次,林杉也是这样将自己护在身边的。
何沐汐和林杉是在一个书友交流的QQ群里相识的。两人恰巧都迷着同一本科幻小说,又支持着同一个冷门cp, 便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那时网络上在流行人物语言cos,也就是文字形式的角色扮演,简称语C,何沐汐和林杉各自cos着共同喜欢的那对cp的两个角色。两人从剧情的推理,到人物的分析,到cp的可能发展,再到角色扮演中的对话,聊得不亦乐乎。
或许有时候喜欢真的只是一个举动或者一句话的瞬间,亦或许是时间慢慢累积起来的过程。
何沐汐刚刚入语c圈的时候还带着些自以为是的骄傲,还不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不知道如何把控话语的度。在一次QQ群里的谈话中她的一句话引起了一个人的误解,恰巧那个人还比她在圈子里的资历深,脾气又直率倔强,语言略带尖刻,便对着沐汐冷嘲热讽。无论沐汐如何道歉,她仍然不依不饶,说早就看沐汐不顺眼。
在所有安慰和维护沐汐的人当中,林杉是唯一一个在群中站出来与她当面对峙的人。他说,沐汐一直把你当做圈子中的前辈又敬又怕地对待,你呢?
那一刻沐汐的眼泪忽然就不争气的流出来了。她隔着模糊的泪眼看着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一行行字,半是委屈半是感激地沉默着。
当沐汐将这件事告诉宋爽,自己的闺蜜给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带着“这你居然还不明白”的微笑说,他八成是喜欢上你了。
后来沐汐才知道,林杉一直认为那个女孩儿对沐汐的偏见有他的原因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