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狂潮刚刚过去,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消费投诉,我市各地的“剁手党”们收到货物后,发现的问题真不少。面对马上来临的“双12”和2016年元旦春节,你会购买一些网络上的“三无”产品,还有所谓美容院特制或特别推荐的“特效”美容化妆用品吗?
那么,金华生产领域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又是如何?为掌握我市生产领域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今年市市场监管局投入13.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化妆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双12”和2016年元旦节前夕,该局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
125个批次全部合格
金华是化妆品生产大市,生产企业数占全省的50.4%,产品主要包括甲油、化妆粉、口红等彩妆类和香水,以出口为主,产值每年以10%~20%递增。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生产领域的美容修饰类、护肤类和香水类化妆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涉及的化妆品具体有:指甲油、眼影、唇彩、腮红、粉饼、精华液、护手霜等。依据国家标准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对抽检产品进行了铅、砷、汞、甲醇和微生物项目检验,对照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与评价。
昨天,检测结果出炉了,125个批次全部合格,实现了企业监督抽检覆盖率和合格率两个100%。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手工秘制护肤品难保安全
“我被一些手工秘制护肤品给害惨了。”昨天说起此事,市区某高校大三学生小董仍心有余悸。原来,小董的同寝室好友小楼是手工秘制护肤品的忠实粉丝,小楼经常向她推荐一些手工坊生产的护肤品。前几天,小楼给她推荐了一款“全能面霜”,说是用完了效果特别好。小董发现小楼气色挺不错且痘痘也消去不少。长期被痘痘困扰的小董心动不已,就花了256元从网上购买了一瓶“全能面霜”。
第一天刚涂完,小董觉得脸上有点辣辣的,网店老板说这是正常反应,小楼表示她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于是小董第二天继续使用,结果脸上冒出了几颗痘痘。网店老板坚持表示这是在排毒,坚持用一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第三天一早起来,小董满脸都是红红肿肿的痘痘,她赶忙到市中心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过敏,且情况比较严重,需要输液治疗,就算痊愈之后,她脸上的皮肤也很可能变成敏感肌肤。据医生介绍,小楼用着没问题不代表别人都用着好,这种“三无”产品还是不要轻易地去尝试。
为此,记者昨天咨询了化妆品方面专家,“再昂贵的护肤品作用也是有限,想要好的肌肤,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比任何护肤品都有效果。”一专家表示,很多手工护肤品并不能达到其宣传效果,反而有可能对皮肤造成损害。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网上很多标榜“独家秘制”、“手工天然”的药品、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大部分都是“三无”产品,并没有通过国家认证。不要说保证效果,就连最基本的安全可能都无法保障。
据介绍,网络电商的监管目前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这些“三无”产品何时能取缔?发生问题之后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这些都是随着网购的快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
市市场监管局发出消费警示
“专业祛斑不留痕”、“秘方美白,一周见效”……这些听起来很美的化妆品是否真如推销者所说能带来神奇的改变呢?其实不然。昨天,市市场监管局发出化妆品消费警示,以此来提醒广大消费者:“美丽谎言”不要轻信,尽量从正规商店购买正品化妆品。
1.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时,应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电脑小票,票据上注明购买化妆品的名称、生产厂家和生产批号,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选购国产化妆品时,注意检查产品外包装有无卫生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有无标明生产企业名称、联系方式、地址、成分、使用方法等;包装或说明书上有无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合格标记。
3.消费者选购进口化妆品时,应注意检查有无中文标签标明进口商名称、联系方式、产品的用途、使用方法、保存条件、使用期限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还应注意产品必须标注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准文号或备案号。
4.在购买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时,应检查产品包装上有无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批准文号。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批准文号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5.消费者可以拨打化妆品外包装上标示的防伪查询电话,如果拨打化妆品外包装上标示的防伪查询电话出现无人接听的情况,该化妆品有可能为假冒产品。
6.化妆品不应标注适应症,不得宣称疗效和使用医疗术语。凡在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违规标识化妆品的以及违法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的,不要轻信。
7.不要接受美容美发单位推销的医疗整形服务或者使用其现场制作的化妆品。
8.消费者如使用化妆品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肿、脱屑、色素异常、皮肤干燥、瘙痒、刺痛等疑似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
那么,金华生产领域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又是如何?为掌握我市生产领域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今年市市场监管局投入13.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化妆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双12”和2016年元旦节前夕,该局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
125个批次全部合格
金华是化妆品生产大市,生产企业数占全省的50.4%,产品主要包括甲油、化妆粉、口红等彩妆类和香水,以出口为主,产值每年以10%~20%递增。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生产领域的美容修饰类、护肤类和香水类化妆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涉及的化妆品具体有:指甲油、眼影、唇彩、腮红、粉饼、精华液、护手霜等。依据国家标准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对抽检产品进行了铅、砷、汞、甲醇和微生物项目检验,对照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与评价。
昨天,检测结果出炉了,125个批次全部合格,实现了企业监督抽检覆盖率和合格率两个100%。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手工秘制护肤品难保安全
“我被一些手工秘制护肤品给害惨了。”昨天说起此事,市区某高校大三学生小董仍心有余悸。原来,小董的同寝室好友小楼是手工秘制护肤品的忠实粉丝,小楼经常向她推荐一些手工坊生产的护肤品。前几天,小楼给她推荐了一款“全能面霜”,说是用完了效果特别好。小董发现小楼气色挺不错且痘痘也消去不少。长期被痘痘困扰的小董心动不已,就花了256元从网上购买了一瓶“全能面霜”。
第一天刚涂完,小董觉得脸上有点辣辣的,网店老板说这是正常反应,小楼表示她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于是小董第二天继续使用,结果脸上冒出了几颗痘痘。网店老板坚持表示这是在排毒,坚持用一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第三天一早起来,小董满脸都是红红肿肿的痘痘,她赶忙到市中心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过敏,且情况比较严重,需要输液治疗,就算痊愈之后,她脸上的皮肤也很可能变成敏感肌肤。据医生介绍,小楼用着没问题不代表别人都用着好,这种“三无”产品还是不要轻易地去尝试。
为此,记者昨天咨询了化妆品方面专家,“再昂贵的护肤品作用也是有限,想要好的肌肤,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比任何护肤品都有效果。”一专家表示,很多手工护肤品并不能达到其宣传效果,反而有可能对皮肤造成损害。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网上很多标榜“独家秘制”、“手工天然”的药品、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大部分都是“三无”产品,并没有通过国家认证。不要说保证效果,就连最基本的安全可能都无法保障。
据介绍,网络电商的监管目前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这些“三无”产品何时能取缔?发生问题之后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这些都是随着网购的快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
市市场监管局发出消费警示
“专业祛斑不留痕”、“秘方美白,一周见效”……这些听起来很美的化妆品是否真如推销者所说能带来神奇的改变呢?其实不然。昨天,市市场监管局发出化妆品消费警示,以此来提醒广大消费者:“美丽谎言”不要轻信,尽量从正规商店购买正品化妆品。
1.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时,应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电脑小票,票据上注明购买化妆品的名称、生产厂家和生产批号,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选购国产化妆品时,注意检查产品外包装有无卫生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有无标明生产企业名称、联系方式、地址、成分、使用方法等;包装或说明书上有无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合格标记。
3.消费者选购进口化妆品时,应注意检查有无中文标签标明进口商名称、联系方式、产品的用途、使用方法、保存条件、使用期限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同时还应注意产品必须标注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准文号或备案号。
4.在购买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时,应检查产品包装上有无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批准文号。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批准文号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5.消费者可以拨打化妆品外包装上标示的防伪查询电话,如果拨打化妆品外包装上标示的防伪查询电话出现无人接听的情况,该化妆品有可能为假冒产品。
6.化妆品不应标注适应症,不得宣称疗效和使用医疗术语。凡在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违规标识化妆品的以及违法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的,不要轻信。
7.不要接受美容美发单位推销的医疗整形服务或者使用其现场制作的化妆品。
8.消费者如使用化妆品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肿、脱屑、色素异常、皮肤干燥、瘙痒、刺痛等疑似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