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浪潮》看过后,感受很深刻,但却很琐碎,尽量整理总结下。
每一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突然你发现,只要加入一个群体,和他们一样,打扮、起哄、行动一致就能获得别人羡慕的眼光,就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而且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妥和害处,你会加入吗?
经常受人欺负,让人排挤,没人会在意你的感受,加入这个群体,你第一次受到了他人的重视,第一次体会到了深刻的存在感,第一次觉得有人为你撑腰,你会加入吗?
将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了一个组织,你所在意的一切东西都在这个组织上,但最终发现这个组织只是一个肥皂泡,而且已经破碎消逝的无踪,这种强烈的落差感也难怪结尾的小伙子饮弹自杀了。
中国的人们看这个电影看到一半,都有种想冷笑的感觉:我学生时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何必如此大惊小怪。但差别就是,电影中的是在一所国外的学校中出现了如此的一个组织,就像一盘散沙中突然凝聚出了一块软泥,而我们的周围早已是泥潭一片。无论什么事物,一家独大失控的情况总是很容易出现,而若视线所及均如此,彼此竞争就已足够,怎么可能会无限扩长。
学生是最容易被蛊惑的,年轻气盛、追求个性、渴望独立、不甘束缚。他们不会想到,束缚的方式有很多种,强制只是最低等的方式。而追求个性,所有人追求的不同,某天都实现了,其实又只是另一种相同而已。
放到现在想想看,有人说受的教育越多,人就越难被控制思想;又有人说受到的教育越多,人就越容易误入歧途。至少如果一个人是充实的,清晰的,可控欲望的,受到他人蛊惑的情况应是会小很多,如果人因渴望而陷入疯狂,他是看不清他所处周围的任何事情的。而当某天他恍然惊醒,很可能已身不由己。为什么?因为让他恍然惊醒的事情,一定不会是小事,而这件事更可能是他亲手造成。悬崖勒马固然很好,但就怕勒马之时,马已飞出崖边。
最后补一个之前看到的,也是关于体制的问题。为什么从小到大又分文理,又考研,只有政治课是从小上到大?感觉最好的回答是这样的:你以为从小上到大真的是为了体现政治的重要性?不。谁喜欢上政治?没几个喜欢上政治。谁都知道学生很讨厌政治课,但为什么还要安排政治课坚持上到最后甚至到考研?目的不是让你们喜欢政治,而是像你们现在所表现的一样,就是为了让你们讨厌政治。因为只有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不去关心政治,这个国家才能稳定。如果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开始关心政治问题了,就说明这个国家就真的要出问题了。
每一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突然你发现,只要加入一个群体,和他们一样,打扮、起哄、行动一致就能获得别人羡慕的眼光,就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而且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妥和害处,你会加入吗?
经常受人欺负,让人排挤,没人会在意你的感受,加入这个群体,你第一次受到了他人的重视,第一次体会到了深刻的存在感,第一次觉得有人为你撑腰,你会加入吗?
将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了一个组织,你所在意的一切东西都在这个组织上,但最终发现这个组织只是一个肥皂泡,而且已经破碎消逝的无踪,这种强烈的落差感也难怪结尾的小伙子饮弹自杀了。
中国的人们看这个电影看到一半,都有种想冷笑的感觉:我学生时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何必如此大惊小怪。但差别就是,电影中的是在一所国外的学校中出现了如此的一个组织,就像一盘散沙中突然凝聚出了一块软泥,而我们的周围早已是泥潭一片。无论什么事物,一家独大失控的情况总是很容易出现,而若视线所及均如此,彼此竞争就已足够,怎么可能会无限扩长。
学生是最容易被蛊惑的,年轻气盛、追求个性、渴望独立、不甘束缚。他们不会想到,束缚的方式有很多种,强制只是最低等的方式。而追求个性,所有人追求的不同,某天都实现了,其实又只是另一种相同而已。
放到现在想想看,有人说受的教育越多,人就越难被控制思想;又有人说受到的教育越多,人就越容易误入歧途。至少如果一个人是充实的,清晰的,可控欲望的,受到他人蛊惑的情况应是会小很多,如果人因渴望而陷入疯狂,他是看不清他所处周围的任何事情的。而当某天他恍然惊醒,很可能已身不由己。为什么?因为让他恍然惊醒的事情,一定不会是小事,而这件事更可能是他亲手造成。悬崖勒马固然很好,但就怕勒马之时,马已飞出崖边。
最后补一个之前看到的,也是关于体制的问题。为什么从小到大又分文理,又考研,只有政治课是从小上到大?感觉最好的回答是这样的:你以为从小上到大真的是为了体现政治的重要性?不。谁喜欢上政治?没几个喜欢上政治。谁都知道学生很讨厌政治课,但为什么还要安排政治课坚持上到最后甚至到考研?目的不是让你们喜欢政治,而是像你们现在所表现的一样,就是为了让你们讨厌政治。因为只有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不去关心政治,这个国家才能稳定。如果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开始关心政治问题了,就说明这个国家就真的要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