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吧 关注:24贴子:872

一日一帖 2008年6月29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6-29 15:16回复
    嗯 帮我把这个帖子补充完整吧


    每个故事都介绍一下 一天一贴 好么~~~

    http://tieba.baidu.com/f?kz=414397022


    2楼2008-06-29 15:18
    回复
      - -


      3楼2008-06-29 15:19
      回复
        嗯 乖 么~


        4楼2008-06-29 15:19
        回复
          火烧博望坡: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诸葛亮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人一一派出城外,各个吩咐如此如此。 
          由于三往隆中,才请得诸葛亮出山,此后刘备与诸葛亮请好日密,自然冷落了关、张二弟,早就引起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的不满。现在大敌当前,眼看着一个年轻人发号施令,指东挥西,关羽忍不住问:“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张飞等人十分气愤,要看看这个诸葛亮到底有多大本事。诸葛亮在城里也没闲着,督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使刘备亦疑惑不定。读者自然也拭目以待。 

          结果,诸葛亮略施小计,在博望坡用火攻败曹军,终令关、张等人折服。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书中还有赞诸葛亮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然而,历史上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没有出山。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使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敦、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一日,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敦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原来火烧博望坡之战乃刘备亲自指挥,功在刘备,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三国志·李典传》亦记载了博望坡之战。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敦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率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敦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拒《先主传》与《李典传》的记载来看,刘备虽此战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而且,《三国志》的《武帝纪》、《夏侯敦传》、《于禁传》及《资治通鉴》等均未记载这次战斗。说明博望坡之战的规模并不算大。由于刘备与曹兵交战胜绩较少,所以火烧博望坡之战才被《三国演义》大肆渲染。 

          另外,据《三国志》,博望坡之火系刘备为引曹兵入伏,伪遁前自烧屯营而起,非如《三国演义》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后用火攻。 

          历史上的刘备多给人以政治家的印象似少军事才能,博望坡之战表明他还是一个军事家。而《三国演义》为表诸葛亮出手不凡,却将此战之功记于孔明名下,实为刘备不平


          5楼2008-06-29 15:27
          回复
            美人


            6楼2008-06-29 15:31
            回复
              三顾毛驴 三顾毛驴~~~~


              7楼2008-06-29 15:32
              回复
                小猫刚使了一个 美人


                8楼2008-06-29 15:33
                回复
                  偶不系美银涅`` 偶系菲祖牛大美眉


                  9楼2008-06-29 15:37
                  回复
                    火烧新野和火烧博望坡不是一个事么..



                    原来二者有连带关系.. 想起来那一集了..


                    不过 这些都是三国演义的纪


                    12楼2008-06-30 22:20
                    回复
                      诸葛亮舌战群儒 概括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14楼2008-07-01 07:33
                      回复
                        智激周瑜:
                        曹操准备攻打江东(孙权),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 
                        诸葛亮说曹操攻打江东只为二乔(大乔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献二乔可退曹操兵,周瑜当然不会献出二乔,所以周瑜决计抗曹。 
                        孙权听从周瑜,也决计抗曹。 
                        周瑜问诸葛亮怎样破曹,诸葛亮对周瑜说孙权惧怕曹操兵多,没有下定决心抗曹,周瑜当夜见孙权,孙权果然惧怕曹操兵多。周瑜对他说曹操兵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不足惧,给我5万精兵足以破曹。于是孙权才下定决心。 
                        周瑜于是发现诸葛亮是劲敌,想要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在孙权手下做事)说服诸葛亮一起为孙权做事,但是反而被诸葛亮劝说让他到刘备这边来。


                        15楼2008-07-02 16:49
                        回复
                          你这智激周瑜 写得不够详细


                          亮亮修改《铜雀台赋》 变“二桥”为“二乔”的经典都米有


                          看看我介http://tieba.baidu.com/f?kz=414391142




                          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 -"-


                          16楼2008-07-02 20:01
                          回复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17楼2008-07-03 18:29
                            回复
                              借东风:
                              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刘备孙权两家结成了抗曹联盟。孙权大将周瑜十分嫉妒刘备军师诸葛亮的才能,想把他置于死地。他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若误期造不出便以军法从事。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长江的大雾,在夜里用数十只绑满稻草人的船只在曹营前击鼓呐喊。曹军用箭射击,结果全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万支。
                                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更觉得诸葛亮不可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了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临走还给周瑜留下这样的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周瑜只得作罢。


                              18楼2008-07-04 07: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