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我对面一对母女在对话。
妈妈问:“今天幼儿园比赛你得了第几呀?”
“第二!”孩子开心大笑,听上去无比骄傲。
闲来无事,我打算顺便听听这孩子的语言和语音情况,不巧的是……
“倒数第二啊?”妈妈笑嘻嘻地说。
“第二!”孩子大声喊道。她使劲瞪了妈妈一眼,然后把头转向窗户。无论妈妈后来说什么,她都不吱声了。
唉,好好的一段亲子互动就这么被妈妈玩 game over 了……
是不是有些人觉得偶尔逗逗孩子,看看他们可爱的反应也挺有趣的?
我觉得一点都不有趣,但是很“有效”——是亲子关系的有效杀手。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孩子经不起太多戏弄。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是有限的,也希望父母是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从这段对话和孩子的反应,能够看出这种戏弄很可能是习惯性的。
大人也许觉得“开个玩笑”能逗孩子说更多的话,而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
让孩子觉得与人交流是轻松而愉快的,这是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一要旨。与之背道而驰的,是强迫孩子在他人面前打招呼、说英语、背唐诗、做表演。
如何让孩子感觉说话很舒服?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专心听、耐心听、虚心听。家长要放下手里的事情,蹲下或者坐下,平视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听;要听完孩子想说的话,不急于打断,更不要动不动就批判一番;要将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说话的语气是平等的,以商量的口吻讨论事情。
另外,尽量采取“多描述、少提问”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提问似乎可以让孩子多说话,但会无形中置孩子于被期待回答的压力之下,同时孩子往往回答结束后就不再讲更多的话了。描述则正相反,孩子没有压力,却会说更多的话。你若不信,不妨在下次孩子玩沙子的时候试试这两种方式:
1. 提问:“你在用沙子做什么呢?”“这是城堡吗?”“我可以一起玩吗?”
2. 描述:“你的沙子真多!”“这像一个城堡!”“我把恐龙带过来,咱们一起玩儿!”
曾有英国研究人员在幼儿园录像,老师们看回放的时候十分吃惊——居然短短几分钟里问了孩子几十个问题!然而孩子并不买账,每次像完成任务般地回答完就结束了互动。当换成“描述”模式后,孩子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当然,“少提问”并不是“不提问”,而是要注意提问的时候多问一些开放式问题(咱们怎样才能打败法师?他为什么没有嘲讽随从?),少问一些封闭式问题(你这张是传说牌?他有武器吗?),这样可以得到孩子更多的回应。
最好可以让孩子通过多感官来联系事物的名称。多感官的输入还可以保证语言刺激的丰富性,比如在学习苹果时,孩子不光能够学到“苹果”这个名词,还可以了解相关的动词(吃、切、削)、形容词(大的、红的、圆的、好吃的)、量词(个)等等。
输入词汇的时候,家长最好能够经常在生活中找机会重复(哇,看超市里有很多苹果!)。另外,起初展示苹果的时候最好放在自己的嘴边、面朝孩子说「苹果」,让其看到你说两个字时的口型。重要的是,家长需要经常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因为孩子最关注的是眼前的物体,幼儿的注意力有时难以同时处理两件事情(一边玩一边听别人说话),这时你给他/她展示其他东西的时候,其吸收率会很低。家长在和孩子家长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干扰,比如减少环境当中的其他声音(把电视关上、有人做菜时关上厨房门……),以及其他会过度吸引孩子兴趣的玩具,等等。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能说出来的句子长短不同,家长可以先听孩子说什么,让自己说的句子比孩子说的多一个词,这样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进步更快。比如孩子说“苹果”,我们说“红色的苹果”;孩子说“红色的苹果”,我们说“红色的大苹果”。以此类推。
如果孩子说话有语误,我们怎么纠正比较好呢?可以按照下面的例子来做。
孩子:“我昨天去火车了。”
家长:“哦?你昨天去坐火车了呀?”
孩子:“嗯。”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说错很多话,这是必经阶段,家长不必担心(除非孩子说话能力较同龄儿童相差很多)。只要我们采用上面例子中的“正确语言回放”策略,几次后孩子就能说对“去坐火车”了。
哪怕孩子真的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语言障碍,这些策略也同样有效。有些孩子仅仅是轻微的语言发育迟缓,在言语治疗师为家长提供亲子互动方面的指导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可以更快地赶上同龄人。
最后,无论孩子是否处在能听懂我们说话的阶段,一定要每天都多花些时间认真地和他/她互动、说话。虽然孩子天生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环境中的语言养料。如果你不跟孩子说话,他/她会很寂寞;如果你一直不和孩子说话,他/她将会沉默!
注:本文节选自知乎盐电子书《跟孩子一起学说话》,作者孙斯扬,英国注册言语治疗师,英国皇家言语治疗师学院会员。点击电子书亚马逊链接,安卓及苹果商店下载“Kindle阅读器”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