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吧 关注:152贴子:296
  • 6回复贴,共1

十大驳论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引用: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24 18:21回复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2-24 18:21
    回复
      引用完毕。
      “中文房间”问题足够著名,这是塞尔为了反击图灵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
      机器可以有思想吗?这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问题。图灵问:“有思想”是什么意思?我
      说它有思想,你不承认怎么办?我们怎么判断一台机器是不是有思想?
      于是图灵设计了一个“图灵测试”,图灵认为这是一个可操作的标准——如果机器通过了
      这个测试,我们就应当承认它有思想。
      图灵测试是这样的:把一个等待测试的计算机和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分别关在两间屋子
      里,然后让你提问题,你通过提问,通过分析机器和人对你的问题的回答来想办法区分哪一
      个是机器,哪一个是人。如果你无法区分,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就证明这台机器
      和人一样具有思维,有思想——这是一台会思考的机器。
      塞尔用中文房间这个思想试验反击图灵——事实上这确实彻底击溃了图灵。
      中文房间应当这样说才是正确的:一个不懂中文的人(西方人认为中文就像天书一样难
      以理解,如果他认为你的话难以理解,就会说:你说的简直就是中文!)被关在一间封闭的
      屋子里,屋里有一个完整的中文对照表——任何一个中文句子都对应一个其他的句子,事实
      上对应的那个句子是前一个句子的答案。你可以用中文向这个人提问,问题写在一张纸条上
      传给这个人,这个人只要查找对照表,找到对应的中文句子传出来就行了。那么,这个完全
      不懂中文的人,确实像一个精通中文的一样回答一切中文问题,但是他丝毫不“知道”任何一
      句话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更强烈的反击:把爱因斯坦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汇编成一本
      书,那么你拿任何一个问题去问爱因斯坦,与翻着本书会得到同样的答案,现在我们能说这
      本书像爱因斯坦一样会思考吗?
      所以转了一大圈,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前面说过的第二个悖论——空地上的奶
      牛,要重新审视柏拉图的JTB:什么是“知道”?“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公理是不能证明的,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不能定义的。你定义
      一个概念必须使用其他概念,如果你的定义是合理的、适当的,而不是胡扯蛋,那就要求你
      使用的概念比被定义的概念更基本。“知道”这样的概念就像“时间”,你不问我,我仿佛完全
      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要求给出一个定义,世界上却没有人做得到。
      按照郭伦凯郭尔的观点:对于那些最近本的概念,你不能定义,但是你可以举例说明。
      我们刚刚诞生的时候脑袋里没有任何概念,也就不能定义任何东西,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形成
      概念,靠的就是具体的事例。定义能够很好地形成概念,举例也行——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有人认为我只要看见一件东西我就会知道,那么你要面临以下的困难:
      镜子里反映了一只手机的影像,但是镜子并不知道那里有一只手机。
      手机的影像反映到我的眼睛了——这与反映到镜子里没有任何区别——然后变成电信
      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里,这时候我就知道了这里有一只手机。
      问题是:手机的影像反映到摄像机里,然后变成电信号传导到电视机里,电视机为什么
      不知道那里有一只手机?
      下面的问题更尖锐:
      11/16页
      假如我像流行小说中说的一样穿越时空跑到秦朝,我拿着手机给秦始皇看:“大王,你
      看这是什么?”秦始皇会怎么回答?
      “我不知道。”
      秦始皇明明亲眼看见了手机,他为什么“不知道”呢?
      Das曰:除非你脑袋里头首先有必要的相关知识、概念,并且能够使用这些知识、概念
      对感觉到的事实、现象、真理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否则你不可能“知
      道”任何东西。
      显然这是康德的观点,但是这不是康德发明的。柏拉图就是这样说的,不可思议的是这
      观点竟然得到他的徒弟亚里士多德的赞同——这是很不寻常的事。亚里士多德整天扯着喉咙
      高喊:“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只要是柏拉图说的,亚里士多德总要踩上几脚。亚里士
      多德不可能轻易同意柏拉图的观点,如果他同意了,那肯定是不得不接受。亚里士多德何许
      人也?当然,我不反对你挑战亚里士多德挑战不了的东西——你虽然没有亚里士多德聪明,
      毕竟比他有知识的多。
      现在我们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不知道”:秦始皇脑袋里没有“手机”这个概念,没有关于
      手机的相关知识,所以他看见一只手机,也不知道这是手机。秦始皇有“物体”、“东西”的概
      念,他知道这是一个硬的、长方体的东西,但是他不知道把手机这个东西归为“东西”下边的
      哪一个分类,更不知道它的性质、特点和用途,所以,秦始皇“不知道”手机是什么。
      总之,一台计算机无论多么先进,它没有概念、没有知识,它不可能“知道”任何东西,
      当然永远不可能思考。小孩刚出生的时候脑袋里也没有任何概念和知识,但是他却能够自己
      形成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一切是怎么可能的?不知道!柏拉图说他生前在绝对的世界中拥
      有绝对的知识,出生以后他能够隐隐约约地回忆出一些来——这显然是胡扯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24 18:22
      回复
        康德说这些
        知识是与生俱来的,不依赖任何经验——这显然是废话,和不说没有什么区别。你非要问这
        些知识是哪里来的,那么请你参阅das的《童言无忌——我是谁》系列。这篇文章还没有写
        完,所以没有人完全“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刚出生的小孩能够在没有任何知识和概念的前
        提下形成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人类其他一切知识都建立在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这
        是一个事实。我们虽然知道这个事实、这个真理,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
        怎样完成的,因而我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强人工智能的梦想可以到此为止了。你要想让电脑
        思考,必须给它建立概念和知识;你要想给它建立概念和知识,它必须首先拥有基本的概念
        和知识,这些基本的知识它只能自己建立起来,你不能给与它——正如你不能给与一个小孩
        和一只猫。你要想让电脑自己建立基本知识,必须首先明白小孩是怎样完成这一切的,要明
        白这一切需要什么前提和条件,然后才能考虑把这一切移植到电脑上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
        的。现在我们连小孩怎样建立基本概念都一无所知,谈论强人工智能无异于痴人说梦。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2-24 18:23
        回复
          以上是楼主本人复制粘贴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24 18:40
          回复
            本帖不错(*๓´╰╯`๓)♡不好反驳~~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13 00:53
            回复
              我还是相信科学,说不定宇宙中还有机械文明呢,说不定人类还能制造机器生命,只是时间的问题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7-10-19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