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植物?
为证明所谓“杀害植物”理论有多荒谬,暂时假设:食用植物造成了植物痛苦,但即使如此,按照逻辑肉食者也理应立即转而不吃肉。因为吃肉比吃素损毁更多的植物,在美国,70%至80%的玉米、小麦、燕麦和大豆用于喂养每年被残忍杀害而食用的超过100亿的动物;全球则约一半的农作物用于喂养超过600亿的动物。因此,如果人类停止吃肉,那需损毁的植物会少得多;一个纯素食者食用的植物约只是一个肉食者直接食用及间接损毁植物的十分之一:纯素食仍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因为纯素食不仅保护了动物,还少损毁许多倍的植物,同时也少伤害许多倍的由于种植农作物而被伤害的昆虫等动物。
另外几乎所有肉食者在吃肉的同时,是同时也吃植物的,按照“杀害植物”论者自己的论点,如果他们慈善,那应该连植物也不吃才是:因为他们说植物能感知痛苦。
但很遗憾,这些事实对以“食用植物也是杀生”错误论点作为自己吃肉盾牌的肉食者可能也不起作用,因为他们不是在乎动物的痛苦,或在乎植物的“痛苦”(按照他们自己的错误理论),而只是费尽心思为吃肉搜寻又一个错误无力的借口。
吃肉比吃素需要更多的农作物,在美国,70%至80%的玉米、小麦、燕麦和大豆用于喂养每年被残忍杀害而食用的超过100亿的动物;全球则约一半的农作物用于喂养超过600亿的动物。因此,如果人类停止吃肉,那所需农作物会少得多:一个纯素食者食用的农作物约只是一个肉食者直接食用及间接所需的十分之一:纯素食仍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因为纯素食不仅保护了动物,还少需许多倍的农作物,同时也少伤害许多倍的由于种植农作物而被伤害的昆虫等动物。
植物有感情?
起先,科学界对巴克斯特的“发现”只觉得荒唐可笑,无人理睬。直到1974年,巴克斯特的“发现”经过大众媒体的宣扬已广为人知,康奈尔大学霍络威兹(Kenneth A. Horowitz)等三名生物学家决定重复巴克斯特的一个实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据巴克斯特的报告,当他在小叶喜林芋(Philodendronscandens,一种天南星科观赏植物)面前将卤虫(一种水生节肢动物)加到沸水中煮死时,植物出现了电生理反应。霍络威兹等人根据巴克斯特发表的论文以及私下通信重复了这个实验,但是在巴克斯特的同意下,做了两点改动:使用能更稳定地测定叶面电流变化的仪器,以及做了对照实验:每一组实验中,三次往沸水里加卤虫,两次往沸水里加水。霍络威兹等人对四株植株重复了该实验,统计结果表明:往沸水里加卤虫和往沸水里加水,所检测到的植物电生理变化并无不同,也就是说,植物对卤虫被杀死并无特别的反应。霍络威兹等人在1974年和1975年两次学术会议上报告了重复不出“巴克斯特效应”,并在1975年8月8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其论文。在1975年的会议上,另一名科学家科梅兹(J.M.Kmetz)也报告了类似的阴性结果,论文发表在1977年的《美国心理研究会杂志》上。1978年,科梅兹为《怀疑探索者》撰文驳斥“巴克斯特效应”,指出巴克斯特在其研究中没有做对照实验,一旦有对照组可供对比,就观察不到植物对人的思维或威胁有特别的反应。巴克斯特所纪录的测谎器曲线,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静电作用、房间里的机械振动、湿度的变化等等。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植物有感情”是一个特别的主张,然而其主张者所出示的证据却如此不值得推敲,一旦使用了更严格的实验条件,这个主张就被推翻。科学界对此已有了定论。
总结:植物没有中枢神经和大脑,理论上没有意识,更没有痛觉。疼痛是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的。虽然某些植物会有应激反应,但不代表感受到了疼痛。杰里米·边沁将感受痛苦的能力视为一个生物具有权益的关键特征。而且,生产肉类需要杀害更多植物,也算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欲知世上刀兵劫,需听屠门半夜声。
为证明所谓“杀害植物”理论有多荒谬,暂时假设:食用植物造成了植物痛苦,但即使如此,按照逻辑肉食者也理应立即转而不吃肉。因为吃肉比吃素损毁更多的植物,在美国,70%至80%的玉米、小麦、燕麦和大豆用于喂养每年被残忍杀害而食用的超过100亿的动物;全球则约一半的农作物用于喂养超过600亿的动物。因此,如果人类停止吃肉,那需损毁的植物会少得多;一个纯素食者食用的植物约只是一个肉食者直接食用及间接损毁植物的十分之一:纯素食仍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因为纯素食不仅保护了动物,还少损毁许多倍的植物,同时也少伤害许多倍的由于种植农作物而被伤害的昆虫等动物。
另外几乎所有肉食者在吃肉的同时,是同时也吃植物的,按照“杀害植物”论者自己的论点,如果他们慈善,那应该连植物也不吃才是:因为他们说植物能感知痛苦。
但很遗憾,这些事实对以“食用植物也是杀生”错误论点作为自己吃肉盾牌的肉食者可能也不起作用,因为他们不是在乎动物的痛苦,或在乎植物的“痛苦”(按照他们自己的错误理论),而只是费尽心思为吃肉搜寻又一个错误无力的借口。
吃肉比吃素需要更多的农作物,在美国,70%至80%的玉米、小麦、燕麦和大豆用于喂养每年被残忍杀害而食用的超过100亿的动物;全球则约一半的农作物用于喂养超过600亿的动物。因此,如果人类停止吃肉,那所需农作物会少得多:一个纯素食者食用的农作物约只是一个肉食者直接食用及间接所需的十分之一:纯素食仍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因为纯素食不仅保护了动物,还少需许多倍的农作物,同时也少伤害许多倍的由于种植农作物而被伤害的昆虫等动物。
植物有感情?
起先,科学界对巴克斯特的“发现”只觉得荒唐可笑,无人理睬。直到1974年,巴克斯特的“发现”经过大众媒体的宣扬已广为人知,康奈尔大学霍络威兹(Kenneth A. Horowitz)等三名生物学家决定重复巴克斯特的一个实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据巴克斯特的报告,当他在小叶喜林芋(Philodendronscandens,一种天南星科观赏植物)面前将卤虫(一种水生节肢动物)加到沸水中煮死时,植物出现了电生理反应。霍络威兹等人根据巴克斯特发表的论文以及私下通信重复了这个实验,但是在巴克斯特的同意下,做了两点改动:使用能更稳定地测定叶面电流变化的仪器,以及做了对照实验:每一组实验中,三次往沸水里加卤虫,两次往沸水里加水。霍络威兹等人对四株植株重复了该实验,统计结果表明:往沸水里加卤虫和往沸水里加水,所检测到的植物电生理变化并无不同,也就是说,植物对卤虫被杀死并无特别的反应。霍络威兹等人在1974年和1975年两次学术会议上报告了重复不出“巴克斯特效应”,并在1975年8月8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其论文。在1975年的会议上,另一名科学家科梅兹(J.M.Kmetz)也报告了类似的阴性结果,论文发表在1977年的《美国心理研究会杂志》上。1978年,科梅兹为《怀疑探索者》撰文驳斥“巴克斯特效应”,指出巴克斯特在其研究中没有做对照实验,一旦有对照组可供对比,就观察不到植物对人的思维或威胁有特别的反应。巴克斯特所纪录的测谎器曲线,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静电作用、房间里的机械振动、湿度的变化等等。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植物有感情”是一个特别的主张,然而其主张者所出示的证据却如此不值得推敲,一旦使用了更严格的实验条件,这个主张就被推翻。科学界对此已有了定论。
总结:植物没有中枢神经和大脑,理论上没有意识,更没有痛觉。疼痛是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的。虽然某些植物会有应激反应,但不代表感受到了疼痛。杰里米·边沁将感受痛苦的能力视为一个生物具有权益的关键特征。而且,生产肉类需要杀害更多植物,也算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欲知世上刀兵劫,需听屠门半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