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2.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是接案。
3.小孙发现自从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整天都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小孙由于需要上班,白天不能在家陪伴父亲,非常担心,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父亲。在这个案例中,小孙的父亲是潜在的服务对象。
4.老张经常对妻子家庭暴力,妻子向法院起诉离婚,老张不同意。法院将老张转介给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帮助老张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老张属于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5.社区的王奶奶因为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工作,自己一人带着孙子生活。最近王奶奶找到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小阳请求帮忙解决孙子喜欢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小阳向王奶奶了解了一些情况,王奶奶曾找过班主任教训过孙子,也找过孙子的姑姑、舅舅等亲戚帮助过孙子改正行为,但是都收效不大。小阳的这个过程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6.小张夫妻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不一致而经常争吵,小张太太为此要求离婚。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小张夫妻俩争吵的基本情况后,问他们“根据你们讲的情况,你们觉得问题出在哪里?”社会工作者这样是为了界定问题。
7.社会工作这小刘在和服务对象王大姐面谈的时候,两人讨论了王大姐对自己和对小刘的期望,小刘对自己和王大姐在服务中的期望,两人找出了各自想法的差异并且达成了一致,这个过程是完成面谈任务中的澄清小刘和王大姐的角色和期望。
8.上小学二年级的小芳在地震之后经常晚上哭醒,白天也非常黏人。小芳的母亲来社会工作站求助,但社会工作站中没有擅长儿童创伤辅导的工作者,对该社会工作站来说,最恰当的做法是:将小芳转介到其他服务机构。
9.一般来说,在个案工作中转介的理由是: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
10.小萍患有轻微的抑郁,家庭成员中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社区社会工作者老白想帮助小萍一家人。老白刚进入小萍家庭时,遭到了小萍家人的反对。他们不让老白进门,老白花了不少时间向小萍的家人和小萍介绍自己的姓名,主要负责什么工作、个人的专长是什么,能够为他们一家人提供什么服务等,慢慢地小萍一家人开始接受老白。老白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面谈技巧是:主动介绍自己。
11.小蔡来向社会工作者老江求助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当小蔡叙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老江用“是的”、“然后呢”这些回应来鼓励小蔡继续说下去。最终老江帮助小蔡澄清她自己的想法。老江在此过程中采用的面谈技巧是倾听。
12.治疗性沟通是指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13.面谈中做好倾听最重要的方面是:理解对方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14.张奶奶和儿媳经常有矛盾,张奶奶请社区的社会工作者“管管儿媳”,为了有效帮助张奶奶一家,社会工作者请张爷爷和张奶奶详细讲述事情原委,还请邻居介绍张奶奶家的情况,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是询问。
15.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需要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其中属于投射技术的是角色扮演。
16.社会工作者小汤在和同事开展外展社会工作时发现有两个7岁左右的儿童流落街头,两个孩子衣衫单薄,面黄肌瘦,好几天没有吃饭,并且都在发着高烧。按照问题的优先次序,小汤和同事应:先送孩子们就医。
17.在社会工作程序中预估处于接案后,正式展开服务之前。
18.预估需要完成多项任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预估任务的是:决定服务对象问题的优先顺序。
19.“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预估阶段。
20.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是: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21.小明的奶奶因为小明性格内向经常被班上德文同学欺负而向社会工作者老张求助,想解决小明受歧视和受欺负的现状。老张在制定服务计划时,和小明一起讨论商量,让小明也对解决自己的问题做出努力。老张的做法符合制定服务计划原则中的: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2.为了帮助大志戒毒,社会工作者与大志制定服务计划目标时,再次谈到了他目前的生活处境和问题,如没有工作,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缺乏亲戚朋友的帮助等,社会工作者这样做是为了确定问题与需要。
23.在制订服务计划阶段,定义目标是指:将标界定清楚,以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定义目标,以利目标的执行。
24、制定服务计划时需要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下列选项属于介入行动的是:危机干预。
25、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小会如何克服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扰其他同学的问题。在制定目标时,社会工作者一共列出了6条,经过和小会的讨论,去除了小会觉得目标太高,不容易达到的2条,最后确定了4个目标。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做法是: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
26.社会工作者小曦在儿童福利院工作,最近儿童福利院新接收了一位弃婴,经过各项手续和检查后,她和同事一起准备为这名弃婴安排寄养家庭,让孩子能更好的获得照料和关爱。小曦的介入行动是:安置服务。
27.社会工作者小贾在一所乡镇小学提供服务,在选择介入行动时发现原有的计划出现了问题。原先设定的为全校学生提供的服务需要孩子们的父母一起配合完成,但是他发现学校里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年迈的祖父母无法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于是小贾调整了介入行动,小贾的做法遵循了介入行动的考虑服务对象的特点原则。
29.社会工作者小丁在为社区内网瘾青少年提供服务时发现,对他们的介入行动如果针对其家庭进行时比单纯针对青少年个人有效得多,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丁和督导商量之后改变了介入行动,针对家庭进行服务。小丁的这种调整遵循了介入行动的个别化原则。
30.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目标,这个过程称为:评估。
2.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是接案。
3.小孙发现自从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整天都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小孙由于需要上班,白天不能在家陪伴父亲,非常担心,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父亲。在这个案例中,小孙的父亲是潜在的服务对象。
4.老张经常对妻子家庭暴力,妻子向法院起诉离婚,老张不同意。法院将老张转介给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帮助老张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老张属于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5.社区的王奶奶因为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工作,自己一人带着孙子生活。最近王奶奶找到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小阳请求帮忙解决孙子喜欢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小阳向王奶奶了解了一些情况,王奶奶曾找过班主任教训过孙子,也找过孙子的姑姑、舅舅等亲戚帮助过孙子改正行为,但是都收效不大。小阳的这个过程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6.小张夫妻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不一致而经常争吵,小张太太为此要求离婚。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小张夫妻俩争吵的基本情况后,问他们“根据你们讲的情况,你们觉得问题出在哪里?”社会工作者这样是为了界定问题。
7.社会工作这小刘在和服务对象王大姐面谈的时候,两人讨论了王大姐对自己和对小刘的期望,小刘对自己和王大姐在服务中的期望,两人找出了各自想法的差异并且达成了一致,这个过程是完成面谈任务中的澄清小刘和王大姐的角色和期望。
8.上小学二年级的小芳在地震之后经常晚上哭醒,白天也非常黏人。小芳的母亲来社会工作站求助,但社会工作站中没有擅长儿童创伤辅导的工作者,对该社会工作站来说,最恰当的做法是:将小芳转介到其他服务机构。
9.一般来说,在个案工作中转介的理由是: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
10.小萍患有轻微的抑郁,家庭成员中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社区社会工作者老白想帮助小萍一家人。老白刚进入小萍家庭时,遭到了小萍家人的反对。他们不让老白进门,老白花了不少时间向小萍的家人和小萍介绍自己的姓名,主要负责什么工作、个人的专长是什么,能够为他们一家人提供什么服务等,慢慢地小萍一家人开始接受老白。老白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面谈技巧是:主动介绍自己。
11.小蔡来向社会工作者老江求助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当小蔡叙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老江用“是的”、“然后呢”这些回应来鼓励小蔡继续说下去。最终老江帮助小蔡澄清她自己的想法。老江在此过程中采用的面谈技巧是倾听。
12.治疗性沟通是指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13.面谈中做好倾听最重要的方面是:理解对方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14.张奶奶和儿媳经常有矛盾,张奶奶请社区的社会工作者“管管儿媳”,为了有效帮助张奶奶一家,社会工作者请张爷爷和张奶奶详细讲述事情原委,还请邻居介绍张奶奶家的情况,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是询问。
15.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需要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其中属于投射技术的是角色扮演。
16.社会工作者小汤在和同事开展外展社会工作时发现有两个7岁左右的儿童流落街头,两个孩子衣衫单薄,面黄肌瘦,好几天没有吃饭,并且都在发着高烧。按照问题的优先次序,小汤和同事应:先送孩子们就医。
17.在社会工作程序中预估处于接案后,正式展开服务之前。
18.预估需要完成多项任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预估任务的是:决定服务对象问题的优先顺序。
19.“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预估阶段。
20.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是: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21.小明的奶奶因为小明性格内向经常被班上德文同学欺负而向社会工作者老张求助,想解决小明受歧视和受欺负的现状。老张在制定服务计划时,和小明一起讨论商量,让小明也对解决自己的问题做出努力。老张的做法符合制定服务计划原则中的: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2.为了帮助大志戒毒,社会工作者与大志制定服务计划目标时,再次谈到了他目前的生活处境和问题,如没有工作,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缺乏亲戚朋友的帮助等,社会工作者这样做是为了确定问题与需要。
23.在制订服务计划阶段,定义目标是指:将标界定清楚,以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定义目标,以利目标的执行。
24、制定服务计划时需要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下列选项属于介入行动的是:危机干预。
25、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小会如何克服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扰其他同学的问题。在制定目标时,社会工作者一共列出了6条,经过和小会的讨论,去除了小会觉得目标太高,不容易达到的2条,最后确定了4个目标。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做法是: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
26.社会工作者小曦在儿童福利院工作,最近儿童福利院新接收了一位弃婴,经过各项手续和检查后,她和同事一起准备为这名弃婴安排寄养家庭,让孩子能更好的获得照料和关爱。小曦的介入行动是:安置服务。
27.社会工作者小贾在一所乡镇小学提供服务,在选择介入行动时发现原有的计划出现了问题。原先设定的为全校学生提供的服务需要孩子们的父母一起配合完成,但是他发现学校里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年迈的祖父母无法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于是小贾调整了介入行动,小贾的做法遵循了介入行动的考虑服务对象的特点原则。
29.社会工作者小丁在为社区内网瘾青少年提供服务时发现,对他们的介入行动如果针对其家庭进行时比单纯针对青少年个人有效得多,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丁和督导商量之后改变了介入行动,针对家庭进行服务。小丁的这种调整遵循了介入行动的个别化原则。
30.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目标,这个过程称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