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颍州驿中,日光明朗,无风无尘。秀竹碧翠欲滴,春花泛白映红,旖旎春光,却乏人问津。沿墙角密密匝匝一圈唤柱四周,散着不少装束齐整的衙役,明晃晃几杆长枪,兀的惹眼。
明明是深春正好,小园内却透着股肃穆气氛,异常寂静。深深井下断续传出的低低交谈声,没在暖热阳光中,瞬间便被高亢的蝉鸣掩去了。
秦之明与王肃站在井中支起的桁架上,面面相觑。
眼前的一片井壁正随着隆隆的暗哑声响缓缓移开,内里幽暗深邃,也不知通向何方。这暗道久不通风,乍开之下,浓重的秽气迎面而上,两人一时俱有些晕眩。
“学生上去,唤几个衙差下来如何?”
王肃点头道:“偏劳先生了。说来惭愧,本官入仕三十余年,见识虽不甚广,也曾辗转数州,奉圭朝中;这等精巧的机关,却是见所未见。若非先生指点,恐怕便要轻易放过了。”
秦之明昨夜回房,已将各色用具收拾妥当,预备趁着无事在文彦博和王肃面前显显本领,也好叫乔元泗面上增光;清早起来,只在房中安心静候。
他这几日已瞧出乔元泗有些心神不宁,只当他是因着调任的事情心中不快,又在颍州耽搁久了,圣意不明,难免有些烦躁。昨看他将自己荐给王肃,又兴致勃勃在井下查探良久,只当他心境已复,很是快慰;谁知直至辰时,也不见这位东翁的踪影,不免怏怏,即便对着王肃,也有些无精打采。直至此刻,机关倏然洞开,心情方才振奋了些,因笑道:“大人过誉了,学生哪里敢当。听东翁说起,昨夜大人一问之下,便解得这井中蹊跷,好叫学生羡慕。”
少时,数名衙役束缚停当,从井口下来,便向暗道深处而去。秦之明也不离开,秉起一支火烛,上下打量,方才将这入口处看清:四尺见方,墙面整滑,向下的梯级也齐齐整整,绝非一时之工。
王肃却有些灰心:他原指望这机关开后,对那命案或有助益,谁知竟是个陈年未有人迹的,不免沮丧。
这两人一个贪看机关,一个心事重重,井中也就安静下来,只听衙役遥遥呼声传来:“大人,这边封死了,可还要挖深些?”
王肃正要开口,旁边秦之明低声急道:“王大人,先问清里头情形再作打算。”
王肃却不在意,见他面上笑意敛去,神情专注,又是期待,又是担忧,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随意回道:“先生自便吧。”
秦之明心下大急,再不推让,匆匆喝道:“且慢!大人有话问!”
当下也顾不得礼节,大力搡了搡呆立的王肃,见他仍是茫然,自己也不好越俎代庖,只得自壁上取下支火把,撩起长衫下摆,束紧袖口,一猫腰也钻进了暗道。谁知这入口虽见逼仄,倒是越走越宽,约莫向下有三丈光景,陡然转平,直向深处纵横而去。
秦之明一面走,一面默算脚步,揣摩方向,眼神却越发沉重。起先进去的几名衙役,簇在暗道尽头指指点点;见他来了,正要上来邀功,却见这位师爷恁的肃穆,忙息了谈论,小心等候吩咐。
秦之明也知自己面色不佳,欲待笑笑,却觉面上僵硬,只得缓声对那些衙役道:“诸位辛苦了,这就上去罢,顺便请你们家大人单独前来,只说秦师爷有事请教。”
暗道深处,气本污浊,加之火把松油,气味甚是不堪。衙役们听他如此说,也不在乎他面上神情,蒙赦一般飞快散去,霎时只余秦之明一人,对着面前形制奇特的绞索,心思百转,也不知过了几刻。
踌躇间,王肃的沉静嗓音已在身后响起:“先生,看了这半日,其中委曲可能详尽?”
秦之明点点头,轻声道:“大人,这绞索并不难开。将叩锥取来,不消一刻功夫,也就成了。若学生料得不差,开了此门,绞索一拉,头顶开窗,上去便见分晓。”
“既如此,本官立即唤人……”
“王大人!”秦之明口气急促。
王肃转过头,火光摇曳中,一双眼睛坚持地直瞪着自己,好似有祸事将临一般;心中一凛,居然有种说不出的慌张,在胸中隐隐涌动:“秦先生,元吉请教。”
秦之明一躬到底,低低道:“此门一开,易进难退,可进不可退,大人千万三思。”
“秦先生,此处有如黄泉,只管明言,元吉洗耳恭听。”
秦之明看着他,见他神情至诚,俯身向前,竭诚而言:“大人进来时,可曾留意这梯级走向,暗道深浅?学生虽不曾带有指南针,估摸这方向,应是朝着东北而去。只是这暗道纵横不足二十丈,出去之后,必然仍在驿馆之中。”说到此处,忽然刹住,只静静凝视着王肃,却不肯多言。
听到此处,王肃只觉得脊上一股凉气冲上,心旌动荡。
照秦之明所言,暗道出口,不在乔元泗暂住的东厢,便在文彦博下榻的北厢。开了这门,若要彻查,莫说这两位未必肯应,就是自己,也不便开口相请;若不彻查,机关一开,自然留下痕迹,众口纭纭,传扬出去,日后只说自己身为知州,任由命案搁置,谁还记得今日这样难处。然而,平白放任这大好的线索在眼前过去,委实与自己平日性格相抵,实有些憋闷。
乔元泗调离永州明明已有月余,本该早早上京面圣,倒在这小小的颍州驿馆中盘桓甚久,也不四处游玩,却有些奇怪。昨日不曾在意,此时细细想来,他初见自己时,颇为冷淡;待听说井中发现尸首,再闻得机关一事,面上神情又是不同。自己下井查探,原是职份所在,无可非议;这乔元泗却从头至尾,一个片段不肯放过,若非文彦博忽然发病,恐怕连自己与石震的谈话也要一并听去。只是文彦博既为太师,识器理致,居然也对这命案在意非常,更是不可思议。
王肃依着所见种种,如此想来,虽是南辕北辙,却也不无道理,一时间只觉冷汗涔涔,透出脊背。看在秦之明眼中,却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方才诸语,句句不假,唯独将一件事轻轻瞒过。他年纪已过五秩,于机关一术浸淫颇久,初进来时稍一留神,早猜到这暗道直通东厢。却忌惮着王肃外放之前,清易标榜,濯濯自高,若不攀上文彦博,只怕他不肯罢休;如今观他神色变幻,知他虽是犹疑,究竟不会造次,这才放下心来。却也担心他不过一时畏怯,只作无意,忙在一旁添道:“久不做这勾当,在此处不过待了片刻,居然气闷……”
王肃双眸一收,意色举止已然如常:“先生真有不适,不如暂且回房休息便了。”
秦之明抚掌道:“大人自当不昧学生所言。”
说话间,两人再不瞧那石壁,相与着沿来路而去。冷清清暗道中,呜呜风声渐起,只入口处偶尔传来些零落回声:“学生驽钝,愧对大人。”
“秦先生太谦了。明练简至,本官不能及。这机关开与不开,本不甚要紧;却害得先生旧病发作,王肃惭愧。”
众人听见秦之明对那机关也是无能为力,自己不过白白受了半日煎熬,一哄之下,忙忙将二人扶出井外,登时散去。秦之明也不在意,拱手向王肃道:“王大人,东翁此时,多半在拆看信牍;调任之时,案头繁杂,学生须得过去帮衬帮衬。”
看王肃微微颔首,又听他吩咐唤柱旁各衙役小心看守,再不许人复入井下,微微一笑,缓步朝东厢而去。
秦之明说得确是不错。乔元泗此刻,正坐在临窗的书案旁,手中一张信笺,密密麻麻,墨迹新鲜。
清早他与文彦博相晤不欢,便打定主意要凭一己之力寻找文书下落;不多时果然收到三岔港传回的消息,片刻不停,先将诸般事由开列纸上,便自琢磨起来。看那信笺上,一连串日期首尾相咬,乔元泗挺秀的眉头,不禁拧作一团:
四年前(元佑壬申)大理入贡,阿里骨遣人入京,收到文书
一年前(绍圣甲戌)西夏与大理交通,阿里骨进献狮子,以子入朝为质
今年(绍圣乙亥)
三月,大理来贡,将至永州
三月十七,诏调离永州
三月二十四,阿里骨遣人入京
四月初七,诏即刻进京
四月十一,诏华容郡王宗愈进为嗣濮王
四月十五,至三岔港,修补衣箱
四月十七,至颍州,诏就地等候文彦博三岔港传言颍州驿馆内藏得珍宝
四月十九,三岔港内各地流民增多(携带兵器者众)
四月二十四,驿馆失窃,文书丢失,暗橱内发现长剑一把井下有人死去(仵作言,是扼死后用利器砍下头颅)
四月二十八,文彦博至颍州。
颍州驿中,日光明朗,无风无尘。秀竹碧翠欲滴,春花泛白映红,旖旎春光,却乏人问津。沿墙角密密匝匝一圈唤柱四周,散着不少装束齐整的衙役,明晃晃几杆长枪,兀的惹眼。
明明是深春正好,小园内却透着股肃穆气氛,异常寂静。深深井下断续传出的低低交谈声,没在暖热阳光中,瞬间便被高亢的蝉鸣掩去了。
秦之明与王肃站在井中支起的桁架上,面面相觑。
眼前的一片井壁正随着隆隆的暗哑声响缓缓移开,内里幽暗深邃,也不知通向何方。这暗道久不通风,乍开之下,浓重的秽气迎面而上,两人一时俱有些晕眩。
“学生上去,唤几个衙差下来如何?”
王肃点头道:“偏劳先生了。说来惭愧,本官入仕三十余年,见识虽不甚广,也曾辗转数州,奉圭朝中;这等精巧的机关,却是见所未见。若非先生指点,恐怕便要轻易放过了。”
秦之明昨夜回房,已将各色用具收拾妥当,预备趁着无事在文彦博和王肃面前显显本领,也好叫乔元泗面上增光;清早起来,只在房中安心静候。
他这几日已瞧出乔元泗有些心神不宁,只当他是因着调任的事情心中不快,又在颍州耽搁久了,圣意不明,难免有些烦躁。昨看他将自己荐给王肃,又兴致勃勃在井下查探良久,只当他心境已复,很是快慰;谁知直至辰时,也不见这位东翁的踪影,不免怏怏,即便对着王肃,也有些无精打采。直至此刻,机关倏然洞开,心情方才振奋了些,因笑道:“大人过誉了,学生哪里敢当。听东翁说起,昨夜大人一问之下,便解得这井中蹊跷,好叫学生羡慕。”
少时,数名衙役束缚停当,从井口下来,便向暗道深处而去。秦之明也不离开,秉起一支火烛,上下打量,方才将这入口处看清:四尺见方,墙面整滑,向下的梯级也齐齐整整,绝非一时之工。
王肃却有些灰心:他原指望这机关开后,对那命案或有助益,谁知竟是个陈年未有人迹的,不免沮丧。
这两人一个贪看机关,一个心事重重,井中也就安静下来,只听衙役遥遥呼声传来:“大人,这边封死了,可还要挖深些?”
王肃正要开口,旁边秦之明低声急道:“王大人,先问清里头情形再作打算。”
王肃却不在意,见他面上笑意敛去,神情专注,又是期待,又是担忧,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随意回道:“先生自便吧。”
秦之明心下大急,再不推让,匆匆喝道:“且慢!大人有话问!”
当下也顾不得礼节,大力搡了搡呆立的王肃,见他仍是茫然,自己也不好越俎代庖,只得自壁上取下支火把,撩起长衫下摆,束紧袖口,一猫腰也钻进了暗道。谁知这入口虽见逼仄,倒是越走越宽,约莫向下有三丈光景,陡然转平,直向深处纵横而去。
秦之明一面走,一面默算脚步,揣摩方向,眼神却越发沉重。起先进去的几名衙役,簇在暗道尽头指指点点;见他来了,正要上来邀功,却见这位师爷恁的肃穆,忙息了谈论,小心等候吩咐。
秦之明也知自己面色不佳,欲待笑笑,却觉面上僵硬,只得缓声对那些衙役道:“诸位辛苦了,这就上去罢,顺便请你们家大人单独前来,只说秦师爷有事请教。”
暗道深处,气本污浊,加之火把松油,气味甚是不堪。衙役们听他如此说,也不在乎他面上神情,蒙赦一般飞快散去,霎时只余秦之明一人,对着面前形制奇特的绞索,心思百转,也不知过了几刻。
踌躇间,王肃的沉静嗓音已在身后响起:“先生,看了这半日,其中委曲可能详尽?”
秦之明点点头,轻声道:“大人,这绞索并不难开。将叩锥取来,不消一刻功夫,也就成了。若学生料得不差,开了此门,绞索一拉,头顶开窗,上去便见分晓。”
“既如此,本官立即唤人……”
“王大人!”秦之明口气急促。
王肃转过头,火光摇曳中,一双眼睛坚持地直瞪着自己,好似有祸事将临一般;心中一凛,居然有种说不出的慌张,在胸中隐隐涌动:“秦先生,元吉请教。”
秦之明一躬到底,低低道:“此门一开,易进难退,可进不可退,大人千万三思。”
“秦先生,此处有如黄泉,只管明言,元吉洗耳恭听。”
秦之明看着他,见他神情至诚,俯身向前,竭诚而言:“大人进来时,可曾留意这梯级走向,暗道深浅?学生虽不曾带有指南针,估摸这方向,应是朝着东北而去。只是这暗道纵横不足二十丈,出去之后,必然仍在驿馆之中。”说到此处,忽然刹住,只静静凝视着王肃,却不肯多言。
听到此处,王肃只觉得脊上一股凉气冲上,心旌动荡。
照秦之明所言,暗道出口,不在乔元泗暂住的东厢,便在文彦博下榻的北厢。开了这门,若要彻查,莫说这两位未必肯应,就是自己,也不便开口相请;若不彻查,机关一开,自然留下痕迹,众口纭纭,传扬出去,日后只说自己身为知州,任由命案搁置,谁还记得今日这样难处。然而,平白放任这大好的线索在眼前过去,委实与自己平日性格相抵,实有些憋闷。
乔元泗调离永州明明已有月余,本该早早上京面圣,倒在这小小的颍州驿馆中盘桓甚久,也不四处游玩,却有些奇怪。昨日不曾在意,此时细细想来,他初见自己时,颇为冷淡;待听说井中发现尸首,再闻得机关一事,面上神情又是不同。自己下井查探,原是职份所在,无可非议;这乔元泗却从头至尾,一个片段不肯放过,若非文彦博忽然发病,恐怕连自己与石震的谈话也要一并听去。只是文彦博既为太师,识器理致,居然也对这命案在意非常,更是不可思议。
王肃依着所见种种,如此想来,虽是南辕北辙,却也不无道理,一时间只觉冷汗涔涔,透出脊背。看在秦之明眼中,却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方才诸语,句句不假,唯独将一件事轻轻瞒过。他年纪已过五秩,于机关一术浸淫颇久,初进来时稍一留神,早猜到这暗道直通东厢。却忌惮着王肃外放之前,清易标榜,濯濯自高,若不攀上文彦博,只怕他不肯罢休;如今观他神色变幻,知他虽是犹疑,究竟不会造次,这才放下心来。却也担心他不过一时畏怯,只作无意,忙在一旁添道:“久不做这勾当,在此处不过待了片刻,居然气闷……”
王肃双眸一收,意色举止已然如常:“先生真有不适,不如暂且回房休息便了。”
秦之明抚掌道:“大人自当不昧学生所言。”
说话间,两人再不瞧那石壁,相与着沿来路而去。冷清清暗道中,呜呜风声渐起,只入口处偶尔传来些零落回声:“学生驽钝,愧对大人。”
“秦先生太谦了。明练简至,本官不能及。这机关开与不开,本不甚要紧;却害得先生旧病发作,王肃惭愧。”
众人听见秦之明对那机关也是无能为力,自己不过白白受了半日煎熬,一哄之下,忙忙将二人扶出井外,登时散去。秦之明也不在意,拱手向王肃道:“王大人,东翁此时,多半在拆看信牍;调任之时,案头繁杂,学生须得过去帮衬帮衬。”
看王肃微微颔首,又听他吩咐唤柱旁各衙役小心看守,再不许人复入井下,微微一笑,缓步朝东厢而去。
秦之明说得确是不错。乔元泗此刻,正坐在临窗的书案旁,手中一张信笺,密密麻麻,墨迹新鲜。
清早他与文彦博相晤不欢,便打定主意要凭一己之力寻找文书下落;不多时果然收到三岔港传回的消息,片刻不停,先将诸般事由开列纸上,便自琢磨起来。看那信笺上,一连串日期首尾相咬,乔元泗挺秀的眉头,不禁拧作一团:
四年前(元佑壬申)大理入贡,阿里骨遣人入京,收到文书
一年前(绍圣甲戌)西夏与大理交通,阿里骨进献狮子,以子入朝为质
今年(绍圣乙亥)
三月,大理来贡,将至永州
三月十七,诏调离永州
三月二十四,阿里骨遣人入京
四月初七,诏即刻进京
四月十一,诏华容郡王宗愈进为嗣濮王
四月十五,至三岔港,修补衣箱
四月十七,至颍州,诏就地等候文彦博三岔港传言颍州驿馆内藏得珍宝
四月十九,三岔港内各地流民增多(携带兵器者众)
四月二十四,驿馆失窃,文书丢失,暗橱内发现长剑一把井下有人死去(仵作言,是扼死后用利器砍下头颅)
四月二十八,文彦博至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