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羽真正意义上的种鸽是每一个鸽人的热望。然而,如愿者少之又少。不少人用赛鸽包括冠军鸽作为种鸽,认为这是一个捷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 赛鸽不是种鸽,种鸽也不是赛鸽。 赛事决定赛鸽,赛鸽决定种鸽。 赛鸽需要打造,种鸽需要制造。 赛鸽和种鸽各不相同又相互关联,既矛盾又统一,共存于一个矛盾体中。 一羽真正意义上的种鸽必须具备以下特质:定向力,意志力,克恶气候力,抗病力,爆发力,持续力,躲避天敌人害力等综合素质,并可将这种综合素质稳定遗传。这里面有两个要件:一是综合素质,二是稳定遗传,两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这两个要件只有600--1000公里级比赛才能检验。 短平快则无法验证,因为这种比赛只能检验鸽子的单一素质——体力,而只具备单一素质的鸽子根本不够种鸽标准。如果用这种赛鸽做种,所出鸽子只能越飞越短,越飞越难。 600-1000公里级比赛验证了种鸽必备的第一个要件还不够,还要验证这种综合素质是昙花一现还是连年发挥,须在600公里以上级别连年比赛中检验。只有经受住这种连年“多关赛”的鸽子才是真正具备种鸽要件的鸽子。即便如此,这羽鸽子也不能直接做种,还须经过一番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改造制作功夫,才能完成种鸽制造,使其成为一羽真正意义上的种鸽。 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配上代; 二:配平代; 三:配子代。 方法一:假设这羽鸽子是雄鸽,回配其母,在子代中选一羽最像它的雄,直接送入种鸽棚; 方法二:配其胞姐或胞妹,须是600公里以上级别参赛,作出子代选一羽最象它的雄,直接送入种鸽棚; 方法三:配其女,须是600公里以上级别参赛赛鸽,作出子代选一羽最像它的雌(雌鸽雄相),送入种鸽棚。 至此,才算真正拥有种鸽。 假定这羽赛鸽母亲优秀,用第一种方法作出的子代集中了其母大部优秀基因,已是纯度较高的一羽种鸽,因此无需经过赛场验证,直接留种; 第二种方法胞兄胞妹相配,最能集中其父母双方优秀基因,同样留雄,是因为母亲的优秀基因通过儿子传给孙子孙女,其中奥妙不言自明; 第三种方法之所以留雌,是因为这羽雌能够强势遗传其父并通过其父强势遗传其祖母的优秀基因,容易取得育种成功。 如果在此基础上,用这羽雌继续回配其父,进行到五重近亲时则改为留雄,等于是其父的复制,这便是种鸽的进一步制造。留雄还是留雌,看似简单,实则有个伴性遗传问题,这是另一个话题。 为什么够种鸽标准的赛鸽不能直接作为种鸽呢? 这是因为它只在600公里以上级别参赛比赛中验证了其具备种鸽的一个要件:综合素质;而种鸽必备的另一个要件:稳定遗传,则需其子代验证。 如果这羽鸽子是杂交鸽,遗传基因携带的是杂合子,容易产生不确定性遗传裂变,子代走向难以控制,弄不好就作出四不像子代。 假若这羽赛鸽是近交作出,能否直接做种呢?同样不适合。因为虽然近交鸽的遗传基因携带的是纯合子,不存在遗传不稳的问题,但它可能存在飞伤问题。一旦飞伤,所含特质无法遗传,同样无法取得满意效果。 而制造出的种鸽没有飞过,不存在飞伤问题;因是近亲作出,身上所含亲本的优秀基因已变成纯合子,稳定遗传的几率较高,较易作出优秀子代。 一羽真正意义上的种鸽从发现到制造完毕,整个过程大约需要6至7年时间,当然这里面也有个打提前量的问题,本文不议。 这样制造出的种鸽虽然费时耗力,但一旦拥有,作出子代可挑战任何距离,任何天候,摘金揽银,攻城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