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在我们的烧友,对音响器材的高解析度方面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倾向,其中一种是音素单元的边缘清晰、深刻进而发展为明亮的细线条工笔画类型,我们常在一些发烧书籍中看到一些文章称这种解析度为"硬解析",因为它能给人以明朗的感觉。这种硬解析主要深受现代派的烧友们用来重播带有强烈现代气息的电声音乐。而另一种倾向是音素单元的边缘并没有经过刻意的勾划,而是处于一种自然的明暗过渡,有一点象摄影照片中的过渡色,烧友们称这种解析度为"软解析",它能给人以柔美甜蜜的感觉,适合于重播一些古典型的器乐和声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至于"硬解析"与"软解析"哪一种好,这得根据烧友自己的口味而定了,任何人也不能武断乱下结论。其实,上一次的发烧音乐欣赏会上我们就专门搭配了两种不同解析的系统,只可惜当天是"六一",再加上某单位举办巨额抽奖活动,使得很多烧友没能亲身体验一下"软"与"硬"的比较。不过在昨天的欣赏会中,朋友们依然欣赏到了"硬解析"的滋味。从近年来高档器材的发展趋势分析,音响器材设计似乎有轻"硬"重"软"的倾向,我想这可能是只有软解析才能营造出音乐的质感的原因吧。再说了,近来国家不是在大力提倡弘扬严肃音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