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拳又叫武子拳,起源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50—500年间),被外国人誉为“东方武学之鼻祖”,国人称为“兵圣”的大军事家孙武子的“搏刺术”,属“武子门”。到战国时齐国的大军事家孙武子之孙,孙膑在继承其祖父《武子·搏刺术》的基础上创编了《搏击术》,共有360手,由“启架、散架、大架、小架、过手架(三十二手)、击架(搏手架)、打穴手”等套路组成。
孙膑在任齐国任军师期间,两次战役,使齐国威震四方,诸候东面朝齐。孙膑功成退隐后,齐威王“召大夫、述兵法、演击技,召开春秋角试(打擂比武),”把孙膑的“搏击术”在全国推向高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荀子说:“齐人隆技击”(见《荀子·议兵篇》,)《汉书》也有“齐愍以技击强……”的记载,后人把“搏击术”称为孙膑拳,但是否是其所编,至今除了一些简略的记载外,已不可详考。
孙膑拳其拳法,刚劲勇猛,朴实无华,技击性强。练可养生自娱,用可克敌制胜,其特点是在“启架”排打筑基进行“硬功”锻炼的基础上,在“散架”的“开启功”中,通过“以形引气、以动炼气”的演炼,达到“内外合炼”的功效,会炼者多长寿。在实战中,孙膑拳注重“手出暴以寸劲,劲发山倒树倾”,气势磅礴,式式紧凑,招招相扣,三五相贯,手手相连,在搏击中,注重不招不架,不格不拦,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我也打,你不打我粘着你打,只要一出手,就是“出手三不让,出溜出溜靠、耪、撞,三节胳膊两接腿,粘在身上不死也带伤”的搏击法则。
其拳谱曰:
武子门中孙膑拳,三百六十手相连。三五相贯能搏手,八推九垒能练演。
启架三八把基筑,散架八八炼步手。大架炼势十二八,小架炼意九个八。
四八喂打过手架,(俗称三十二手)。击架四九鬼神愁,精炼四九打穴手。
由于武子门、门规苛刻,传承严谨,会练者又名氏不彰、持艺不炫,多不为人知,所以孙膑拳就成了一个稀有的古老拳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