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年前,北大吧刚刚解除封禁之时,我常常能在很多帖子的回复里读到同学们简短而干脆的志气话,写着诸如“2016,誓上北大”“2016,相约未名湖畔”。当时的我一半是吃惊,一半是迷惑。2016,太遥远了。那是多遥远的将来啊,远得我无法想像,就好像高中的我无法想像高考后的一切,无法想像北大的一切。
如今这里的各类誓言里的四位数早已换成了“2018”“2019”,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惊呼遥远。可2016,已经悄悄地出现在了我电脑屏幕的右下角,出现在了手机上,出现在了每一个人的口中。
你也有同感吗?我想你应该比我更加期待。因为誓言约定的时刻,你腾飞的时刻,终于要来了。
你可能已经在作最后的冲刺,等待四月用笔抄下北大的通讯地址寄出自主招生的材料,等待六月在神圣的雪白的高考试卷上告诉阅卷老师,你属于北大;你可能已经经历北大研究生招生的笔试,等待二月成绩的公布,等待三月在北大的教室接受教授们复试的检阅;你也可能已经在当下北大各金秋营里拿到竞赛保送资格,也可能已经在去年夏天因优异的成绩保推研到北大;你们共同期待着,在八月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在博雅塔下,第一次学唱《燕园情》:“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这一切的一切,尽在2016。你的一生,将铭记这一年。
对于北大,2016也将是全新的一年。去年参加本吧新生征文的十多位大一小朋友,来年开学迎接他们的不再是锣鼓喧天的迎新,而是接踵而来的选择、压力和挑战。而和我一起奋战在本吧吧务一线的几位师弟,也即将穿上我曾穿过的学士服,拿到百闻不如一见的学位证与毕业证,告别在北大的本科生涯。北大是常新的。过去的一年里换了新上任的校长,荣获了历史性突破的奖项,就连校园都因一夜竖起的新楼而变得陌生。这让人惊喜,这是北大的活力之源。
2016不只属于北大,它属于每个人。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方向,2016给这一切赋予了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否身处北大,无论是否梦想北大,2016都将毫无偏见地甘当他前进的马达。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在攀登自己的阶梯,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幸福。这异彩纷呈的世界,就是北大所珍视的价值。
祝福梦想北大的人在2016年实现他,祝福身处北大的人在2016年突破他,祝福默默注视北大的人在2016年能感受到享受到他的光芒,化作自己的动力。祝福北大即将面对的更大的赞誉与诋毁,祝福我们未知又可敬的未来。
如今这里的各类誓言里的四位数早已换成了“2018”“2019”,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惊呼遥远。可2016,已经悄悄地出现在了我电脑屏幕的右下角,出现在了手机上,出现在了每一个人的口中。
你也有同感吗?我想你应该比我更加期待。因为誓言约定的时刻,你腾飞的时刻,终于要来了。
你可能已经在作最后的冲刺,等待四月用笔抄下北大的通讯地址寄出自主招生的材料,等待六月在神圣的雪白的高考试卷上告诉阅卷老师,你属于北大;你可能已经经历北大研究生招生的笔试,等待二月成绩的公布,等待三月在北大的教室接受教授们复试的检阅;你也可能已经在当下北大各金秋营里拿到竞赛保送资格,也可能已经在去年夏天因优异的成绩保推研到北大;你们共同期待着,在八月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在博雅塔下,第一次学唱《燕园情》:“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这一切的一切,尽在2016。你的一生,将铭记这一年。
对于北大,2016也将是全新的一年。去年参加本吧新生征文的十多位大一小朋友,来年开学迎接他们的不再是锣鼓喧天的迎新,而是接踵而来的选择、压力和挑战。而和我一起奋战在本吧吧务一线的几位师弟,也即将穿上我曾穿过的学士服,拿到百闻不如一见的学位证与毕业证,告别在北大的本科生涯。北大是常新的。过去的一年里换了新上任的校长,荣获了历史性突破的奖项,就连校园都因一夜竖起的新楼而变得陌生。这让人惊喜,这是北大的活力之源。
2016不只属于北大,它属于每个人。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方向,2016给这一切赋予了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否身处北大,无论是否梦想北大,2016都将毫无偏见地甘当他前进的马达。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在攀登自己的阶梯,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幸福。这异彩纷呈的世界,就是北大所珍视的价值。
祝福梦想北大的人在2016年实现他,祝福身处北大的人在2016年突破他,祝福默默注视北大的人在2016年能感受到享受到他的光芒,化作自己的动力。祝福北大即将面对的更大的赞誉与诋毁,祝福我们未知又可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