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说完了差速器,差速锁,限滑差速器,再来说说所谓的“电子差速锁”,它的中文名称看起来只和“电控差速锁”相差一字,但二者概念却有天壤之别。
电控差速锁前面已经讲过,通常只出现在全时四驱车(用来锁止中央差速器或驱动桥轮间差速器)或者分时四驱车上(用来锁止轮间差速器),而毫无理由出现在一辆前横置发动机的前驱轿车或前驱城市SUV上,如果有人指着这样的汽车,跟你开始说“这车装备了可以锁止差速器的电控差速锁”之类的话时,你可以99.98%的不相信,然后抱着那0.02%的疑问向他咨询一下:“您这车,火星来的?”
而那些把“电子差速锁”和“电子限滑差速器”混为一谈的人,就更加值得我们钦佩了。因为所谓的“电子差速锁”,不论它有多少种英文缩写(EDL、EDS、XDS等等),它的实质都不会变,它和之前我们提到的各种差速器、差速锁最大的差别就是,“电子差速锁”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用通俗的话说,“电子差速锁真不是东西!”它只是一项ABS/ESP系统的扩展功能而已。
换言之,即使你把汽车完全拆散,也绝对找不到一套叫做“电子差速锁(EDL、EDS或XDS)”的装置。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们以前驱车转弯时的情况为例:在转弯时,由于惯性作用,车辆重心外移,地面与内侧前轮的摩擦力小于外侧,所以内侧车轮更容易打滑,一旦车轮发生打滑,此时由于差速器的平均分配转矩特性,能够施加的有效转矩便只能达到打滑车轮滑动摩擦力的力矩水平,因此有附着力的外前轮得不到足够的驱动力矩,所以车辆将会出现严重的转向不足(俗称推头),车头外甩无法转向,失去方向控制。
而电子差速锁,会利用轮速传感器的信息及车辆其他传感器信息对车轮的工作状态和车辆行驶状态 作出判断,当监测到内侧车轮将发生打滑或已经打滑时,制动系统能够对内侧前轮的车轮实施制动,这相当于提高了打滑车轮这一侧的附着系数,使传递到轮端的有效扭矩提升,只要这个通过制动带来的“附着系数”比外侧有附着力车轮的附着系数高,差速器就能够传递足够的驱动转矩驱动外侧车轮转动,使车辆保持方向的可控性。好了,这就是“电子差速锁”,和前面我们提到的各种“锁”以及“限滑”差速器都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的原理被很多城市SUV用来控制轮间的扭矩分配』
虽然相比真正的限滑差速器和差速锁在性能上仍有差距,但是这仅属于ESP的附加功能,无论在成本上还是结构上都更加简单(完全没有结构嘛...),因此,“电子差速锁”的原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很多城市SUV开始利用“制动”来进行轮间的扭矩分配,帮助车辆提高公路行驶性能和通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