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空吧 关注:9贴子:347

航天灾难与事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小数点的代价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前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两小时后将坠落,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副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视上,观众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的对母亲说:“妈妈,你的图象我在这里看的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一根头发。那么,你能看清我吗?”“能!儿呀,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像英雄那样活着!”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问题: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告别仪式。科马洛夫永远的走了,他留下了对亲人,对祖国永恒的爱。但更震撼人们心灵的是,他对女儿的那番话。它警示着人们,对待人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即使是一个细枝末节,也会让你付出沉重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代价。



1楼2008-07-02 08:59回复
    2 阿波罗一号
    意外发生前,各队员均躺卧在他们的座椅上,完成他们将在太空中进行的项目清单,同时修理通讯系统问题。下午6时31分 (2331 GMT),一把声音(相信来自查菲,因为只有他有通畅的频道)透过对讲机说:“驾驶舱内发生火警。” 数秒后,通话在一痛楚的叫声中结束,从闭路电视中可看到怀特正尝试打开舱盖。不过,该两件式舱盖的设计须要队员先松开数个门栓才可打开内舱盖,因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启舱盖。再者,内舱盖是向内开启的,这国际设计标准目的是在太空飞行时利用舱内的气压来进一步封密舱盖空隙。火警产生的热空气令舱盖紧闭,而舱内气压亦在数秒内升至足以阻止队员逃离的程度(其实,舱内气压以高至能够令太空舱破裂)。


    火警
     火势迅速漫延并于数秒内失去控制。由于充满有毒气体及面罩失灵的关系,地面人员需时5分钟才能成功打开舱盖及控制火势。各队员的宇航服及连接至舱内维生系统的输气管都被大火烧溶,格里森及怀特的宇航服更被烧至溶合一起。从他们各人的死亡位置来看,明显地他们曾尝试逃生,但从来没有这机会。负责打开舱盖的怀特,死亡前正向他的门挽伸去,明显地曾尽力逃生。开启舱盖的程序为格里森先放下怀特的头枕,然后怀特开始解除超过12个门栓。事实上,即使怀特能解除所有门栓,舱内气压已升高至根本不可能打开该向内开启的舱盖的程度。查菲的工作则为关掉太空船上的仪器及与地面控制保持联络。他的尸体被发现时仍扣著安全带于其右座位上。在首次呼叫“火警!”后17秒,三名队员均已死亡。

     根据“阿波罗204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 (Report of the Apollo 204 Review Board) 附录D 第11专门小组(详细报告参见下列连结),格里森身体有36%皮肤达三级程度烧伤(一级、二级和三级总和达身体皮肤面积的60%),他的宇航服70%被烧毁。怀特身体有40%皮肤达三级程度烧伤(一级、二级和三级总和达身体皮肤面积的48%),他的宇航服25%被烧毁。查菲身体有23%皮肤达三级程度烧伤(一级、二级和三级总和达身体皮肤面积的29%),他的宇航服15%被烧毁。不过,后来证实他们并非被火烧死,而是吸入浓烟致死。

     指令舱的制造商北美人航空 (North American Aviation) 原本建议舱盖为向外开启设计及能在紧急情况利用“爆炸门栓”开启舱盖。制造商亦建议舱内应使用氧/氮混合的空气,像地球表面一样,而非百分百氧气。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赞成建议,理由为舱盖或会意外开启(这情况发生在自由钟7号上——具有讽刺意味地是那次任务也是由格里森驾驶——导致“自由钟7号”在溅落后后回收时沉落海中。格里森认为舱盖应更坚固稳当及更难开启),及如果释放过多氮气,太空人会昏倒及死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亦指纯氧环境在水星计划及双子星计划中证明为安全,因此在阿波罗上使用应该是安全的。而且,此设计能节省重量。


    起因
     火警相信是太空船内长达50千米(31里)电线的某处产生的火花所引起的。因为舱内的纯氧环境(气压为15磅每平方英寸(psi) 或 100千帕斯卡(kPa)),火警迅速不受控制。其后“阿波罗204调查委员会” (The Apollo 204 Review Board)确定一条布置在指令舱驾驶员座位下,连接环境控制单元的镀银铜电线的特氟龙绝缘保护被剥离,并与其相关的掩门发生重复磨擦。此电线于一条乙二醇/水冷却剂管线的接合点附近通过,而该处亦发生泄漏。乙二醇与由银制成的阳极进行电解作用,其间的强烈放热反应点燃了乙二醇混合物,其后更在加压纯氧中燃烧。[3] 一宗类似的事故发生在1961年3月,前苏联太空人Valentin Bondarenko在一个被隔离的模拟舱内受训,舱内为百分百纯氧并发生火警,导致该太空人死亡,多年来前苏联都刻意对公众隐瞒意外。其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调查发现铝会在百分百氧气环境中像木般燃烧,调查亦排除了太空船内使用不合规格电线及欠缺一个插座把手为起火原因。舱内亦有很多易燃物品,其中一种易燃物为“维可牢”(Velcro,一种尼龙刺黏扣),作用为在失重状态下固定舱内物品于墙上。

     火警发生后,阿波罗计划在得到重新设计前被暂停,而结果如下:

     舱内气压不会被加压至高于大气压力2磅力每平方英寸(lbf/in2)(14帕斯卡(kPa))。发射时舱内空气为海平面气压,60%为氧气,40%为氮气。发射期间气压将会调低至5千帕斯卡(kPa),并逐渐在飞往月球的头24小时内转为100%氧气 
     舱盖改为向外开启设计,并可在10秒内开启。 
     舱内的易燃物料改为使用一些会自动熄灭物料。 
     配管系统及电线均包上保护绝缘材料。 
     修正1,407处线路问题。 
     尼龙宇航服改为使用带有涂层的玻璃纤维制宇航服。 
     对于线路的改进在两年后的阿波罗13号中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指令舱关掉电源4天期间所凝聚的水,在重新 进入大气层前的启动都没有导致短路。


    2楼2008-07-02 09:02
    回复
      -


      3楼2008-07-02 09:03
      回复
        联盟


        4楼2008-07-02 09:04
        回复
          3 n1 前苏联希望N1火箭能把宇航员带上月球。N1号运载火箭是为实现前苏联登月计划而设计的,它的动力系统庞大复杂。火箭第一级使用了30台强大的发动机,燃料为煤油和液态氧。 
           于1969年(阿波罗11号17天前)进行的第一次试飞,因氧气管开裂而爆炸,原因源自一颗螺栓。火箭只飞了200米高,而它本身就有100米高。
           之后的三次发射都以爆炸为结局。甚至有一次在地面上就炸开了。

            发动机数量过多是N1号火箭致命的弱点。由于工程设计者无法有效地平衡这些发动机的推动力,因此也无法控制整个运载火箭。此外,如何为每个发动机添加燃料也成为一个问题。 

            前苏联在1976年放弃了N1计划。当时,前苏联太空计划负责人格卢什科下令销毁N1号火箭所有部件。但是,仍然有许多N1号火箭的部件被保存了下来。1974年,美国基斯特勒宇航公司就购买了94台N1号火箭的发动机,用以改装新火箭。


          5楼2008-07-02 09:37
          回复
            -


            6楼2008-07-02 09:38
            回复
              -


              7楼2008-07-02 09:39
              回复
                晕,有五级...


                8楼2008-07-02 09:41
                回复
                  4 哥伦比亚号,大家都知道


                  9楼2008-07-02 09:49
                  回复
                    -


                    10楼2008-07-02 09:49
                    回复
                      5 挑战者号,也不用说了


                      11楼2008-07-02 09:50
                      回复
                        6 长征火箭失误
                        1992.12.21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升空45秒后,卫星发生爆炸,但火箭仍然将残骸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事后经过协商,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卫星和火箭都没问题,仍用长二捆补射一颗B3通信卫星。

                          1995.01.26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升空不久,卫星爆炸引发火箭爆炸,星箭俱毁。事后中方认定的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的振动频率(12.7Hz)与卫星相同,从而卫星产生共振,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美方认为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结构破坏,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双方将两种意见都写入了故障说明书。为了以后客户保险起见,中方改进加强了整流罩,并做到绝不在气象不好的情况下发射。由此可推论到澳大利亚B2通信卫星发生爆炸也是此原因。

                          1996.02.15长三乙火箭(CZ-3B)首发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号,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约22秒,火箭头部着地,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全部损失,星体和箭体基本没有大的残骸。死亡6人,伤57人,爆炸地点距发射架1200米,毁伤民房80余间。故障原因后查明为惯性基准大回路里的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造成惯性基准无输出,以后长三乙四射四成。

                          1996.08.18长征三号发射中星7号,因火箭发动机第三级提前关机,发射失败。

                          自此以后至今,长征火箭连续发射30次,均获成功!


                          1992年3月22日,长二捆(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1卫星,点火后,紧急关机,卫星无恙。因未能构成一次发射,根据国际惯例,故未计算在长征火箭发射记录内。故障原因为一助推器的一个焊点有多余铝屑物,造成助推器点火后即关机,火箭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实施了紧急关机。

                          1994年,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加注燃料时,不慎发生爆炸,厂房受损,有人员伤亡。


                        12楼2008-07-02 09:58
                        回复
                          1996.02.15长三乙火


                          13楼2008-07-02 10:01
                          回复
                            7 德尔塔(三角洲)火箭失败
                            “三角洲-Ⅱ”运载火箭的发射失败率较低。1997年1月17日,“三角洲-Ⅱ为美空军发射GPS卫星,但在发射后13秒因控制系统故障而自行引爆。
                            1998年8月26日,“三角洲-Ⅲ”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搭载“银河-X”通讯卫星。但火箭在发射后20秒失控,并自行引爆。1999年5月4日的第二次发射也并不成功,由于火箭第2节发生爆炸而导致发动机提前自动关闭,使第2节火箭及其搭载卫星停留在距地表157公里的倾斜轨道中,后由NASA耗时数月才将卫星推引至预定轨道。直到2000年8月23日,“三角洲-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才成功,将4348公斤的DM-F3测试卫星送入太空。


                            14楼2008-07-02 10:06
                            回复
                              感谢


                              16楼2008-09-27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