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上看见有人转发惦记了很久的实物,本来想摸到原网站看看有没有多的图,结果看完原文我缭乱了……
—————————————以下是转载正文——————————————————
错金铜座白玉杯:通高8.2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4.2厘米。杯体系用整块羊脂玉雕琢而成,呈圆筒形。
鎏金香熏:通高10.5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6.7厘米。焚香用的熏炉,豆形,铜质,表面鎏金。有盖,子母口,盖面隆起,透雕三只曲颈扭腰的虎,首尾相连。
鎏金卮:通高10.7厘米,口径7.4厘米,盛酒的器皿。体呈圆桶形,铜质,表面鎏金,有盖。
上述文物均为西汉时期,国家一级文物。1975年3月涡阳县石弓山镇西汉墓出土,现藏阜阳市博物馆。
=鎏金器物:嵇康墓出土的文物珍宝-
天生一副傲骨,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过着自己田园隐士般的生活,竹林饮酒、流觞曲水,从容赴死给历史留下一个隽永的身影。逝后墓穴依山凿石而建,墓在山腹中,直至1975年才在涡阳县石弓镇被发现。鎏金卮、鎏金香熏等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鎏金器物随之从墓中出土。
-开山取石发现嵇康墓-
“嵇康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却不趋世俗,不幕于官,将一首《广陵散》弹奏得余音绕耳,被杀害后其后人将他葬在了家族所在地石弓镇的嵇山。”涡阳县文化局副局长胡智,谈起历史名人嵇康如数家珍,对于其墓穴的发现称之为缘分和偶然。
胡智介绍,嵇康祖籍会稽,如今的浙江绍兴人。先人因避仇,举家迁徙到现在的涡阳县石弓镇附近的嵇山,以山取姓,改姓嵇。嵇康家族在当地显赫一时,曾娶曹操曾孙女,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遭诬陷,被司马昭处死。
嵇康被害后,家乡很多人都知道其墓室就在嵇山腹中,与山融为一体,但具体在何处却无人知晓。直到1975年3月,石弓镇周围的村民开山取石,随着一声爆破声,一个洞穴随之露出。从洞穴的设置和特征可以看出,该洞穴为一墓葬。这一发现让周围人兴奋不已,纷纷猜测这一墓穴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嵇康墓。
很快,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闻讯而来,开始对墓穴进行研究探寻。经佐证,这个偶然发现的墓穴就是世人讨论已久、西汉时期建的嵇康墓。
-依山凿石修建墓室-
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门,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
“当时发现的时候,墓穴内的物品已寥寥无几,只剩下石凳、石椅和几件鎏金器物。”胡智介绍,虽然出土文物不多,但鎏金香熏、鎏金卮,尤其是错金铜座白玉杯确是难得的精品,做工雕刻都十分精细,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记者了解到,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把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齐”,将“金汞齐”涂在铜器的表面,加热使水银蒸发后只剩下金子留在铜器的表面而不脱落。在青铜上鎏金的技术发明于战国时期,汉代称鎏金为黄金涂或金黄涂,到唐代称镀金。
-专供贵族使用的鎏金器物-
让胡智和考古专家们惊叹的是错金铜座白玉杯,由整块羊脂白玉旋切琢磨加工而成,玉质致密细腻,油脂感极强。器壁打磨光滑,底口内敛,嵌纳于铜底座口沿浅槽内。铜底座内壁鎏金而成,杯底素面无纹,外壁描金,上下各饰一周凸弦纹作纹饰区边栏。喇叭形足部饰变体流云纹,圈足底绘柿蒂纹,极富美感,雍容华贵,是皇亲贵族享用的奢侈品。
“由此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繁荣和独特的经济文化。”胡智表示,汉代的丝绸之路,促使香料、玉石等物品源源不断的输入,为手工艺的创新和玉器的高水平加工提供了物质基础,无论是构图选材还是加工制作,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无论是鎏金香熏还是白玉杯,经过了2000多年,鎏金物品仍金光灿灿,玉质温润细腻,绝对是西汉时期的珍品。”胡智介绍,目前这几件珍贵文物,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珍藏在阜阳市博物馆内。
记者 李锦文 实习生 雷丹丹
——————————————————————————
于是这究竟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这个墓是西汉的?
—————————————以下是转载正文——————————————————
错金铜座白玉杯:通高8.2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4.2厘米。杯体系用整块羊脂玉雕琢而成,呈圆筒形。
鎏金香熏:通高10.5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6.7厘米。焚香用的熏炉,豆形,铜质,表面鎏金。有盖,子母口,盖面隆起,透雕三只曲颈扭腰的虎,首尾相连。
鎏金卮:通高10.7厘米,口径7.4厘米,盛酒的器皿。体呈圆桶形,铜质,表面鎏金,有盖。
上述文物均为西汉时期,国家一级文物。1975年3月涡阳县石弓山镇西汉墓出土,现藏阜阳市博物馆。
=鎏金器物:嵇康墓出土的文物珍宝-
天生一副傲骨,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过着自己田园隐士般的生活,竹林饮酒、流觞曲水,从容赴死给历史留下一个隽永的身影。逝后墓穴依山凿石而建,墓在山腹中,直至1975年才在涡阳县石弓镇被发现。鎏金卮、鎏金香熏等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鎏金器物随之从墓中出土。
-开山取石发现嵇康墓-
“嵇康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却不趋世俗,不幕于官,将一首《广陵散》弹奏得余音绕耳,被杀害后其后人将他葬在了家族所在地石弓镇的嵇山。”涡阳县文化局副局长胡智,谈起历史名人嵇康如数家珍,对于其墓穴的发现称之为缘分和偶然。
胡智介绍,嵇康祖籍会稽,如今的浙江绍兴人。先人因避仇,举家迁徙到现在的涡阳县石弓镇附近的嵇山,以山取姓,改姓嵇。嵇康家族在当地显赫一时,曾娶曹操曾孙女,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遭诬陷,被司马昭处死。
嵇康被害后,家乡很多人都知道其墓室就在嵇山腹中,与山融为一体,但具体在何处却无人知晓。直到1975年3月,石弓镇周围的村民开山取石,随着一声爆破声,一个洞穴随之露出。从洞穴的设置和特征可以看出,该洞穴为一墓葬。这一发现让周围人兴奋不已,纷纷猜测这一墓穴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嵇康墓。
很快,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闻讯而来,开始对墓穴进行研究探寻。经佐证,这个偶然发现的墓穴就是世人讨论已久、西汉时期建的嵇康墓。
-依山凿石修建墓室-
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门,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
“当时发现的时候,墓穴内的物品已寥寥无几,只剩下石凳、石椅和几件鎏金器物。”胡智介绍,虽然出土文物不多,但鎏金香熏、鎏金卮,尤其是错金铜座白玉杯确是难得的精品,做工雕刻都十分精细,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记者了解到,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把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齐”,将“金汞齐”涂在铜器的表面,加热使水银蒸发后只剩下金子留在铜器的表面而不脱落。在青铜上鎏金的技术发明于战国时期,汉代称鎏金为黄金涂或金黄涂,到唐代称镀金。
-专供贵族使用的鎏金器物-
让胡智和考古专家们惊叹的是错金铜座白玉杯,由整块羊脂白玉旋切琢磨加工而成,玉质致密细腻,油脂感极强。器壁打磨光滑,底口内敛,嵌纳于铜底座口沿浅槽内。铜底座内壁鎏金而成,杯底素面无纹,外壁描金,上下各饰一周凸弦纹作纹饰区边栏。喇叭形足部饰变体流云纹,圈足底绘柿蒂纹,极富美感,雍容华贵,是皇亲贵族享用的奢侈品。
“由此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繁荣和独特的经济文化。”胡智表示,汉代的丝绸之路,促使香料、玉石等物品源源不断的输入,为手工艺的创新和玉器的高水平加工提供了物质基础,无论是构图选材还是加工制作,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无论是鎏金香熏还是白玉杯,经过了2000多年,鎏金物品仍金光灿灿,玉质温润细腻,绝对是西汉时期的珍品。”胡智介绍,目前这几件珍贵文物,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珍藏在阜阳市博物馆内。
记者 李锦文 实习生 雷丹丹
——————————————————————————
于是这究竟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这个墓是西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