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儿童吧 关注:812贴子:17,586
  • 9回复贴,共1
把两个镜头剪辑到一起以产生第三种含义,是电影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1楼2016-01-06 20:21回复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包括室内设计和艺术涂料领域。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相对于长镜头电影表达方法。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即剪辑)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了时空上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方式。所谓的蒙太奇理论最初是由谢尔盖·爱森斯坦为首的俄国导演所提出,主张以一连串分割镜头的重组方式,来创造新的意义,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战舰》里,将一头石狮子与群众暴动重复交叉剪辑在一起,制造出无产阶级起义的暗示性意义。此外,除了以上所说的影像蒙太奇之外,还有“音响蒙太奇”。
    ===================
    蒙太奇是建筑学术语,后被应用于电影艺术中,通常指将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以达到叙事效果、创造节奏或刻画情绪。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6-01-06 20:50
    回复
      【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学派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他们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时代的革命电影艺术,而他们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蒙太奇的实验与研究上,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创作了《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等蒙太奇艺术的典范之作,构成了著名的蒙太奇学派。
      ========================
      学院派的蒙太奇创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蒙太奇方向的研究和实验,并将之总结成一套系统可操作的理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6-01-06 20:53
      回复
        【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在19世纪末拍出历史上最早的影片时,他是不需要考虑到蒙太奇问题的。因为他总是把摄影机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即全景的距离,把人的动作从头到尾一气拍完。后来,发现胶片可以剪开、再用药剂黏合,于是有人尝试把摄影机放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距离、角度拍摄。他们发现各种镜头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能产生惊人的不同效果。这就是蒙太奇技巧的开始,也是电影摆脱舞台剧的叙述与表现手段的束缚,有了自己独立的表现方式的开始。
        一般电影史上都把分镜头拍摄的创始归功于美国的埃德温·鲍特,认为他在1903年放映的《火车大劫案》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的开端,因为他把不同背景,包括站台、司机室、电报室、火车厢、山谷等内景外景里发生的事连接起来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包括了几条动作线。但是,举世公认还是格里菲斯熟练地掌握了不同镜头组接的技巧,使电影终于从戏剧的表现方法中解脱出来。蒙太奇在无声片时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
        在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为人类创作第一部电影时,机位必须是固定的,演员的动作需要一气呵成。直到胶片可以互相黏合,人们才开始尝试将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剪贴在一起,因此也诞生了电影独立于戏剧的表现方式,这就是蒙太奇的开始。
        1903年的美国影片《火车大劫案》就是一个蒙太奇的经典案例,埃德温·鲍特将不同内景、外景结合起来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格里菲斯进一步将这些蒙太奇的技巧加以总结成完整的理论,蒙太奇技术开始有了质的发展。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6-01-06 21:14
        回复
          【声音与色彩】
          从1927年起,电影有了声音,这时电影从创作到理论都发生了一次极大的震动。画面有了声音,不再是单纯的视觉的解释,电影能够更逼真地反映生活,原来无声片合法的许多假定性的东西,以及作者直接表达自己见解的方法,不再适用了。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有不少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如卓别林和雷内·克莱尔,都有一段时期对有声电影抱怀疑的态度,而理论家爱因汉姆更对有声电影始终予以否定。
          另一方面,又有人以为蒙太奇是无声电影的产物,在有声电影的土壤上已经没有生存的地位。事实说明,有声虽然限制了某些蒙太奇方法的运用,但是电影从单纯的视觉艺术变为视听艺术,银幕上的人物成为可见又可闻的完整形像,这就大大地扩大了蒙太奇的用武之地。画面加上了声音,从此蒙太奇不只是画面与画面的关系,而且又有了声音与声音,声音与画面的关系。而所谓声音,又包括人声、自然音响与音乐三者。人声里又包括台词、解说词、内心独白以及人群的杂声。因此,画面与声音的结合涉及画面与人声、与自然音响、与音乐的各种结合,声音与声音的结合涉及这种种声音之间的结合。由于这样的复杂性,使电影的声音构成和声画构成有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给视听艺术开阔了无限广阔的新天地(见电影声音)。电影从黑白片发展成彩色片,色彩成为电影的表现手段之一,给电影带来色彩的蒙太奇新课题,又一次丰富了电影蒙太奇的世界。
          ==========================
          1927年,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多著名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对其抱怀疑或否定态度。更有多数人认为在有声电影时代没有蒙太奇生存的土壤,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声音在电影中的应用,画面与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的结合,使得蒙太奇有了更多重的表达层次。
          彩色片发明后,色彩在电影中得到应有,再一次让蒙太奇太放异彩。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6-01-06 21:33
          回复
            【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1925年拍摄的,是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得萨阶梯”被认为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理论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用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话说,就是“上下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异常丰富的含义便象火花似地发射出来。”例如《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回答“永远”之后接上的两个花枝的镜头,就有了单独存在时不具有的含意,抒发了作者与剧中人物的情感。
            爱森斯坦把辩证法应用到蒙太奇理论上,强调对列镜头之间的冲突。对于他,一个镜头不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东西”,只有在与对列的镜头互相冲击中方能引起情绪的感受和对主题的认识。他认为单独的镜头只是“图像”,只有当这些图像被综合起来才形成有意义的“形像”。正是这样的“蒙太奇力量”才使镜头的组接不是砌砖式的叙述,而是“高度激动的充满情感的叙述”,正是“蒙太奇力量”使观众的情绪和理智纳入创作过程之中,经历作者在创造形像时所经历过的同一条创作道路。
            =================================
            作为蒙太奇理论大师,爱森斯坦于1922年在《杂耍蒙太奇》中发表了相关的纲领性宣言,他认为蒙太奇不仅是一种电影的表现手法,更是一种哲学和思维方式。
            爱森斯坦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蒙太奇理论,强调对列镜头之间的冲突,单个的镜头没有任何用处,只有当不同的元素对立,才能对主题产生更具创见性的意义,将观众的情绪和理智纳入创作中来。因此他说:“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6-01-06 22:10
            回复
              爱森斯坦的见解是与苏联早期对蒙太奇的狂热分不开的。库里肖夫认为电影的素材就是一段段拍下来的片段,演员的表演与场面的安排不过是素材的准备。他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一个没有任何表情的演员的特写后面接上3个不同的片断,第一个是一盆汤,第二个是躺着女尸的棺材,第三个是抱着玩具的女孩。据说观众看了就认为第一个片断表明特写的表情是想喝那盆汤,第二个表明的是沉痛的悲伤,第三个表明的是愉快的微笑。这显然是对蒙太奇作用的夸张,抹煞了表演艺术的作用。当时连普多夫金也说过“一个镜头只是一个字,一个空间的概念,是死的对象,只有与其它物像放在一起,才被赋予电影的生命。”爱森斯坦甚至把蒙太奇比作象形文字,说蒙太奇有如象形文字中一个“犬”字加一个“口”字,叫“吠”,表示狗叫,两个名词的合成产生了一个动词。
              爱森斯坦在从事戏剧活动时提出所谓“杂耍蒙太奇”,在舞台上失败后,又认为电影才是实现“杂耍蒙太奇”的场地。所谓“杂耍蒙太奇”就是运用强烈的,哪怕是离开情节结构的镜头、插曲或节目来达到抓住观众的效果,从而使其接受作者要灌输的观点。
              ========================
              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的理解受到早期苏联蒙太奇学院派,库里肖夫就认为电影就是一段段的素材,演员在场景中表演不过是素材的准备。普多夫金也说“一个镜头只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死的对象,只有与其它物像放在一起,才被赋予电影的生命。”
              这种对相互与绝对的辩证,早在中国的道家经典《南华经》中就有相关论述,老子在第二章中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当然老子的立意甚高,不但指出了意义是主观相对存在的,更揭露了它的客观虚无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6-01-06 22:31
              回复
                【普多夫金】
                普多夫金对蒙太奇的视野则更广阔些,他不把注意力只集中于蒙太奇的对比和比喻的作用,而是把蒙太奇作为既是叙述手段又是表现手段来看待。他在《论蒙太奇》一文的开头就声明:“把各个分别拍好的镜头很好地连接起来,使观众终于感觉到这是完整的、不间断的、连续的运动——这种技巧我们惯于称之为蒙太奇”。当然,这种工作不是刻板的机械的操作,也不是盲目的任意的编排,要把镜头组织成“不间断的连续的运动”,“就必须使这些片断之间具有一种可以明显看出来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只是外在形式的,例如前一镜头有人开枪,下一镜头一人中弹倒下,但更重要的是“深刻的富于思想意义的内在联系。”
                他还进一步指出在简单的外在的联系与深刻的内部联系两端之间,还有无数的中间形式。但总之,“一定要有这种或那种联系,直到尖锐的对比或矛盾”。因此,他又为蒙太奇下了个定义:“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全面地展示和阐释现实生活中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并认为蒙太奇决定于导演天资的高低,“这种天资使导演善于把生活现象之间的潜伏的内在联系,变为彷佛昭然若揭的鲜明可见的可以直接感受而不必解释的联系”。正因如此,贝拉·巴拉兹说电影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真正的创造,优秀的导演不仅展示了画面,同时还解释了画面。
                =====================
                普多夫金对蒙太奇的理解更进一层,他把蒙太奇视为叙事手段和表现手段,认为蒙太奇就是把镜头组织成“不间断的连续的运动”,而不同镜头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深刻的,中间还有其他无数的可能。
                这种将生活现象之间潜伏的内在联系,变成一种直接的画面感受,决定了一个导演的天资高低,也就说说一个出色的导演,不仅要对生活有严肃体验,还要富含深刻洞见,最后还要能将不同的潜在联系明确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6-01-06 22:50
                回复
                  【分类】
                  蒙太奇从理论上分为很多种:
                  叙事蒙太奇:比如说“人在走路” “拉开门的手” “人已经进门” 这三个镜头拼合一起,构成了"人走进门来“这样一件事。
                  平行蒙太奇:将两个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发生动作剪辑在一起,比如说一场这个镜头是A在抢钱,下个镜头是A的女友此时在车内等待。
                  对比蒙太奇:大雪天,镜头1 A在豪华场所花天酒地 镜头2 穷苦的B在乞讨 ,等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6-01-06 23:06
                  回复
                    【功能】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6-01-06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