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多数人都认为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多吃些补药,补养补养身体,强身健体,总有好处,至少没有害处。故每到冬季,子女孝敬父母、晚辈孝敬长辈、走亲访友等都爱送点补养品。
其实不然,所谓补药,就是补益不足、补偏救弊的药物。如果一个人的阴阳气血并无不足,五脏六腑无偏无弊,却偏要去吃补药,岂不是无事找事,就好像在新衣服的上面硬要缝上几块补丁一样。体不虚、身无病的人,迷信补药,甚至把补药当饭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常常把一个好端端的人“补”出毛病来。这种情形,可谓屡见不鲜。
有的人并无血虚,却经常服用龙眼肉去补,以致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有的人并无阳虚,又服鹿茸去补,以致心中烦热,心悸失眠,甚至咽干舌燥,鼻中流血。有的人体型偏瘦一点,既不虚弱,也无疾病,以为补药可以补胖,于是大量服用党参之类,结果倒也很快补“胖”了,其实是周身困重,补“肿”了。
当然,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者脏腑亏损,病属虚证,就可以使用补药,去补其不足,补偏救弊,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然而,无论身体虚弱而进补,或者患有虚证而吃补药,都应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补得适当,有益健康。如果不懂得补药的不同性质,不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不针对虚在何脏何腑,乱服补药,只能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例如,有人的体质属于火体,病情又属肺脏阴虚,因听说冬天吃附子炖羊肉大有补益,于是连连进补,结果弄得全身热如火燎,咳嗽咯血。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附子是温补肾脏之阳的药物,性质属于大辛大热,阴虚火体的人吃了,就好像火上浇油。
有人会说,附子这种性质峻烈的补阳药,药性用反了,自然容易出问题,如果使用药性平和的人参之类的补药总不会有啥问题,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人参自古就是一味珍贵的大补之药,用得恰当,确能补益人体,甚至救人性命,但却又不能迷信它。清代名医徐灵胎说得好:“人参用之而当,能补养元气,拯救危急,然不可谓天下之死人皆能生之也。”
徐灵胎在这里强调的“人参用之而当”很重要,如果用得不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例如,平素体质偏热,或者病属阴虚,误用温性的红参,就会助火,不仅烦热、口干、便秘,而且常常引起烦躁、失眠、甚至鼻血。湿热壅滞的浮肿,服用人参则浮肿更盛。感冒发烧的病人,如无明显气虚而乱投人参,只会加重病情。高血压患者服用人参,往往使血压升高,甚至诱发中风。服用人参剂量过大、时间过长,还可能引起“人参滥用综合征”。
事实证明,任何药物都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即使像药性平和的补药人参也不例外,用得恰当,固然是“灵丹”,用得不当,也是“毒药”,还是徐灵胎说得好:“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因此,应加大中医药知识的正确宣传和普及,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使民众走出无病乱补、有病错补的误区。必须经过中医辨证论治,才能对症下药。如果盲目乱补,不仅多花冤枉钱,而且危害健康,这又何苦呢?我们一定要记住清代名医余听鸿的忠告:“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服药者可不慎乎?”请注意,这“一日误补”,就会“十日不复”,如果“日日误补”,则将“何时才复”呢?!
其实不然,所谓补药,就是补益不足、补偏救弊的药物。如果一个人的阴阳气血并无不足,五脏六腑无偏无弊,却偏要去吃补药,岂不是无事找事,就好像在新衣服的上面硬要缝上几块补丁一样。体不虚、身无病的人,迷信补药,甚至把补药当饭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常常把一个好端端的人“补”出毛病来。这种情形,可谓屡见不鲜。
有的人并无血虚,却经常服用龙眼肉去补,以致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有的人并无阳虚,又服鹿茸去补,以致心中烦热,心悸失眠,甚至咽干舌燥,鼻中流血。有的人体型偏瘦一点,既不虚弱,也无疾病,以为补药可以补胖,于是大量服用党参之类,结果倒也很快补“胖”了,其实是周身困重,补“肿”了。
当然,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者脏腑亏损,病属虚证,就可以使用补药,去补其不足,补偏救弊,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然而,无论身体虚弱而进补,或者患有虚证而吃补药,都应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补得适当,有益健康。如果不懂得补药的不同性质,不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不针对虚在何脏何腑,乱服补药,只能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例如,有人的体质属于火体,病情又属肺脏阴虚,因听说冬天吃附子炖羊肉大有补益,于是连连进补,结果弄得全身热如火燎,咳嗽咯血。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附子是温补肾脏之阳的药物,性质属于大辛大热,阴虚火体的人吃了,就好像火上浇油。
有人会说,附子这种性质峻烈的补阳药,药性用反了,自然容易出问题,如果使用药性平和的人参之类的补药总不会有啥问题,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人参自古就是一味珍贵的大补之药,用得恰当,确能补益人体,甚至救人性命,但却又不能迷信它。清代名医徐灵胎说得好:“人参用之而当,能补养元气,拯救危急,然不可谓天下之死人皆能生之也。”
徐灵胎在这里强调的“人参用之而当”很重要,如果用得不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例如,平素体质偏热,或者病属阴虚,误用温性的红参,就会助火,不仅烦热、口干、便秘,而且常常引起烦躁、失眠、甚至鼻血。湿热壅滞的浮肿,服用人参则浮肿更盛。感冒发烧的病人,如无明显气虚而乱投人参,只会加重病情。高血压患者服用人参,往往使血压升高,甚至诱发中风。服用人参剂量过大、时间过长,还可能引起“人参滥用综合征”。
事实证明,任何药物都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即使像药性平和的补药人参也不例外,用得恰当,固然是“灵丹”,用得不当,也是“毒药”,还是徐灵胎说得好:“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因此,应加大中医药知识的正确宣传和普及,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使民众走出无病乱补、有病错补的误区。必须经过中医辨证论治,才能对症下药。如果盲目乱补,不仅多花冤枉钱,而且危害健康,这又何苦呢?我们一定要记住清代名医余听鸿的忠告:“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服药者可不慎乎?”请注意,这“一日误补”,就会“十日不复”,如果“日日误补”,则将“何时才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