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魔法小屋吧 关注:47贴子:660
  • 3回复贴,共1

引进哈利波特的内幕

收藏回复

  • 221.239.78.*
   当人文遇上哈利 

    王瑞琴到现在还很感激当时任《中华读书报》编辑的赵武平,“没有他帮忙,引进《哈利·波特》的进展也许不会很顺利。” 

    正是因为赵武平告诉了她J.K.罗琳代理人的具体联系地址,人文社才具备了进一步争抢“哈利·波特”的条件。 

    1999年10月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的出版人就了解到“哈利·波特”这本颇具传奇色彩的畅销书,但没有料到的是:这样一本儿童书居然越来越火,令人瞠目结舌的销售数字不断刷新,还有那近乎疯狂的热销场面报道,国内出版界终于感悟到“哈利·波特”也可能成为一本风靡中国的畅销书。 

    当时网络并不发达,与国外联络没有现在方便,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儿室主任王瑞琴和编辑叶显林多次联系都无法探知J.K.罗琳代理人的具体联系地址。恰巧,王瑞琴得知赵武平从英国回来,他们一起谈到了英国畅销书“哈利·波特”。王瑞琴便向赵武平打探联系方式,赵武平告诉她地址,人文社这才与J.K.罗琳的代理人联系上。 

    从2000年10月6日“哈利·波特”(1—3)首发到现在,“哈利·波特”来到中国已经7年,王瑞琴称哈利·波特已经成为她事业中的一部分,“我非常喜欢‘哈利·波特’,我把他当成了一个亲手养大的孩子,非常亲切。‘哈利·波特’给我带来了快乐,我也比过去更富有童心。” 

    7年前,把“哈利·波特”亲手带到中国的一幕幕,仿佛如昨。 

    50万册销量决定哈利来到人文社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人文社之所以能拿到“哈利·波特”的版权,其中关键一条是能否满足J.K.罗琳的代理人要求的50万册的销量。 

    对单册首印动辄近百万的哈五、哈六来说,50万册实在不算太多。放到现在,可能任何一家出版社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但那时却要承担很大风险。 

    更要命的是“人文社少儿编辑室刚恢复,就碰上‘哈利·波特’版权之争”,王瑞琴说。 

    而之前,王瑞琴与叶显林已经与英方开始了一轮又一轮“艰苦的谈判”。当时有7家出版社参与了版权之争,而且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除了人文社之外还有江苏少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等。 

    “‘哈利·波特’的版权之争像拍卖场上一样竞相报价,人文社很有可能不是其他出版社的对手,但论及出版文学经典的成就,人文社在国内恐怕鲜有对手。”当J.K.罗琳的代理人要求了解人文社的时候,王瑞琴深信这点肯定会打动英方。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向英方发去了长达几十页的传真,概述了人文社50年来在中外文学图书出版方面的辉煌业绩。 

    看来这些传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英方了解了人文社的历史、人员情况、出书状况,尤其是出版外国作品的情况以后,J.K.罗琳的代理人问:“你们能不能销售50万册?” 

    王瑞琴的答复是:“能!” 

    其实当时她心里也没底,“当时唯一的目标是,先谈下版权再说。”50万册的销量,决定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归属。 

    2000年8月底,人文社召开新闻发布会,聂震宁社长向媒体介绍了“哈利·波特”的购买版权情况以及翻译、出版和营销计划。2000年10月6日,“哈利·波特”(1—3)首发,每种首印20万册。本来王瑞琴提议各印30万册,发行部没有十分把握,要求各印10万册,聂社长取了一个中间印数。 

    在王瑞琴的印象中,几乎都来不及兴奋,突然之间她就变得特别忙,忙得有点灰头土脸:看稿子,谈封面,找插图,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媒体…… 

    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哈利·波特》开创了中国出版史的新纪元,中国的出版界跨出了一大步,向国外购买版权的出版社多起来了,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复兴。而国外的出版社也同时惊喜地发现,中国开始重视外国儿童文学的版权引进。 

    有了“哈利·波特”(1—3)的良好发行,人文社顺利获得了哈4、哈5、哈6、哈7的版权。2001年6月1日,“哈利·波特”(4)首发,首印20万册。2003年9月23日,“哈利·波特”(5)首发,首印80万册。2006年10月15日,“哈利·波特”(6)首发,首印80万册。 



1楼2008-07-03 16:40回复
    真大好爱与哈利有关的一切人和事


    禁言 |4楼2008-07-03 17:3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对!


      IP属地:日本禁言 |6楼2008-07-17 10:54
      回复
        挖个坟,好文


        IP属地:上海禁言 |7楼2020-03-27 2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