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殿下吧 关注:64贴子:2,264
  • 3回复贴,共1

【备份】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的意思大概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过多音乐的喧嚣让人耳音难辨,过多的美味佳肴令人口味难分,骑马奔驰在野外游猎令人心发狂.难得的珍宝使人的行为有差失.所以圣人的生活应该是充实内在而不追求声色悦目.因此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保持安足的生活. 

其实上边乱七八糟一大堆就是告诉咱,别太奢侈.追求内在美才是最好的. 

上天赋予我们眼睛就是来看东西的,文中的色彩则不过分.赋予我们耳朵就是来听声音的,音也合情合理.嘴巴就是掌管吃的,哈哈,这个自然不用说.这些,都是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最普通常见的事,因为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谁都喜欢,但是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取舍的问题.老子主简朴,无欲.虽说人是欲望之物,但是度是可以控制的.一个成功的人绝不是把上边的几个"五"全部占尽的. 

色: 

走在街上,都喜欢打扮打扮,谁不希望吸引别人的眼球呢?而对方也因为看到养眼的人而愉悦.若不是这样,这些装扮是毫无意义的.人们为了让这些变得更加有意义,就花大量的RMB去打扮自己,这样你我比来比去,只会越陷越深. 

说个更简单的例子,就拿蘑菇说吧.谁都知道,能够食用的蘑菇,它的外表并不漂亮.而那些外表漂亮的蘑菇,却是最毒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被美色诱惑而失败,例子不少吧.褒姒一笑,整个西周都结束了. 

"美丽"本身就是一种陷阱.(这里的美丽指后天败金而塑造的,而非自然) 

外表,就是色彩丰富的光环,是每一个人都会去追求的,但是还是要强调度.若追求到发狂的地步时,就必然会行妨.就好像离太阳越近,就越发的灼热,甚至烧死自己. 

音: 

懂得了五色令人目盲的道理,五音的就更简单解释了. 

每个人读道德经的体会都是不同的,我看的这本书的作者把音译为流行音乐.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把音定义为那些出谋划策的人每天在你耳旁告诉你如何去做的那些话!虽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过分的相信别人,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很好.与其如此,还不如应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前提是控制做事度的方向) 

味: 

五味,即酸甜苦辣咸,也就是美味佳肴,人类的口舌具有品尝和鉴赏味道的能力,好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就少吃或者不吃.这样就养成了口舌的贪欲.这样就会导致偏食,挑食(这不是我么~),以至于营养不均衡导致的各种问题,疾病.其实还是那点事,人不能任着性子胡来,还是要考虑度的问题,不爱吃的可以少吃,但是还要吃,爱吃的可以多一点,但不应该玩命吃.这点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就做的很好嘿. 

从上面几点看,不关事五色,五味,五音还是乱七八糟的一大堆,之所以会给我们带来伤害,都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在膨胀.老子主张的是保持一种属于自我的内在安静恬淡的生活,放弃追逐远离自我的,外在的,声色犬马的物欲生活.如果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甚至减小它,我们就会享受到一个快乐,无忧无虑的自己. 

由此可见,享受应该是理性而非感性的.最后一句话,把一切都看的淡些,也许就会更快乐. 


IP属地:北京1楼2008-07-05 01:11回复
    - =


    IP属地:广西2楼2009-01-23 22:18
    回复
      d


      IP属地:北京3楼2009-05-01 00:40
      回复
        行啊老弟。。。。。。。。


        4楼2009-07-13 0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