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吧 关注:37贴子:175
  • 2回复贴,共1

你想她吗[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弘治十四年(1501),王守仁调到了刑部,当时全国治安不好,犯罪率很高,大案要案频发,他便从此远离了办公室的坐班生活,开始到全国各地出差审案。
  但是审案之余,王大人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四处登山逛庙找和尚道士聊天,因为他“格”来“格”去,总是“格”不出名堂,只好改读佛经道书,想找点灵感。
  不久之后,他到了杭州,在这里的一所寺庙中,他见到了一位禅师。
  据庙中的人介绍,这位禅师长期参佛,修行高深,而且已经悟透生死,看破红尘,是各方僧人争相请教的对象。
  王守仁即可拜见了禅师,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启示。
  可是他失望了,这位禅师似乎没有什么,只是与他谈论一些他早已熟知的佛经禅理,他慢慢地失去了兴趣。而禅师也渐渐屋檐,双方陷入了沉默。
  在这漫长的沉默之中,王守仁突然有了一个念头。
  他开口发问,打破了沉寂。
  “有家吗?”
  禅师睁开了眼睛,答:
  “有。”
  “家中尚有何人?”
  “母亲尚在。”
  “你想她吗?”
  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即刻的回应,空荡荡的庙堂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窗外凌厉的风声。
  良久之后,一声感叹终于响起:
  “怎能不想啊!”
  然后禅师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守仁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羞愧的人,严肃地说道:
  “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
  听到这句话的禅师并没有回应,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他庄重地向王守仁行礼,告辞而去。第二天,他收拾行装,舍弃禅师的身份,还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寺庙的主持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上门求佛的人竟然把自己的禅师劝回了家,要让他再待上几天,只怕自己这里就要关门了,便连忙把王大人请出了庙门。
  王守仁并不生气,因为在这里,他终于领悟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理:
  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1楼2016-01-12 14: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