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庞大的军事规模和实力,最直接证据,可从尹湾汉墓简牍中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窥得:
该集簿“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有关汉代武库建设中时代最早、内容最完备的统计报告,而且是发现在内郡政府文书档案上,其文献价值更非同寻常。正如中国文研所李均明先生在其武库《初探》中所言:该报告“指标项目甚多,数列明确,对我们深入了解汉代武器装备的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集簿中开列的是一个郡武库中珍藏车马器及与其相配应的作战武器和其它装备。其中皇室器物与库存器物分列清单。皇室器物冠以“乘舆”,库存武备以“库兵车”统称。其中库存武备之数量足以惊人,两项合计,“凡兵车器二百四十二千三百二十六万八千四百八十七”。
东海郡武库当为国家设在内郡的武库之一。《汉书·成帝纪》如淳注引记载:“北边郡库,官之兵器所藏,置令。”汉代不仅在长安,洛阳建直属中央的国家武库,而且在边郡、内郡分设武库。从集簿中档案记录来看,东海郡武库有两个特点,一是库存量大,如弩的总数即达537707件,矛的总数达52555件,有方(戈类兵器)达78392件。仅以此三顶足可装备50万人的军队,远远超出一郡武库之所需。二是该武库不属东海郡管辖。因为在东海郡吏员总簿或吏员设置簿都未见有“库令”的设置,因而可以断言,东海郡武库是国家设在东南沿海的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国家武库。
----------------------------------------------------
上面说到武库储有弩机537707件,这其中有车用弩11181件,普通弩526526件;其次,还有未装弩机的弩臂263798件
相比于弩,弓的数量少很多,这也反映了秦汉军队对弩的重视程度:有弓77521件,弓弦3987件
除了这些单兵弓弩外,该簿还记录有重型弩具如下:连弩车564乘,武刚强弩车10乘,应该是具备机动性和强大威力的重武器。前者所谓连弩,并非是连续发射之意,而是由多张弩弓连接在一起共同蓄势发力,是床弩的一种
-----------------
说完弓弩,再说防护用具
该武库集簿中,记载储有:盾9991件,皮甲142322具,铠甲63324具,甲札587299具;战马首铠97584具,骑兵装甲具5000余套(用于重装骑兵)
可见,除轻骑外,至少集簿所在的汉代永始四年,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重装骑兵来作为“突骑”
------------------
格斗兵器类
长柄兵器计有:车用铍1421件,铍449801件,矛50178件,有方(戟)78392件
这里铍就是一种形似短剑,后接长柄的双刃类矛兵器,继承自东周。此类兵器后来演变为槊。具备强力冲击穿刺能力,是步战和骑兵手中的利器
短柄格斗兵器计有:
刀156135件,剑99901件-----这也能看出,在汉代,环首长刀的出现,使剑的作用大为下降,而这种转变,正和骑兵近距作战的需要息息相关,因为当骑兵近距临敌、短兵相接时,马速减慢、冲击穿刺的杀伤力降低,劈砍的作用更需要。刀和骑兵的结合成为自然。
--------------------
同时在该集簿中,还记述了两件非常重要的骑具:
鞍鞯2080具,和上马鞒825具
关于马鞍马镫出现的最早时间,学术界多有争议。但在该集簿中,这两种称谓的骑具经学者研究考证,应该是随后出现的高桥鞍和金属马镫的早期形态,其中上马鞒即为皮质鞋套或皮绳套环,既有便于上马之用也可作为双脚支撑。
马鞍和马镫,是使骑兵更加稳定自如地在马上运用兵器,和支持长时间长距离奔袭作战的重要骑具。
这也成为汉代骑兵运用的例证
除此以外,该集簿中还有众多攻城、守城之军事物资,不再一一叙述了。
上述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即公元前13年,一座“军火库”的官方统计文书,反映了秦汉以来,中国方面的强大军事实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秦汉的军事,不仅仅依靠谋略、兵法、训练、军制等等软件,更有强大的装备或火力作为后盾。
且这个武库军备的数量,也直接证明了,秦汉军队和战争规模的真实性。
该集簿“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有关汉代武库建设中时代最早、内容最完备的统计报告,而且是发现在内郡政府文书档案上,其文献价值更非同寻常。正如中国文研所李均明先生在其武库《初探》中所言:该报告“指标项目甚多,数列明确,对我们深入了解汉代武器装备的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集簿中开列的是一个郡武库中珍藏车马器及与其相配应的作战武器和其它装备。其中皇室器物与库存器物分列清单。皇室器物冠以“乘舆”,库存武备以“库兵车”统称。其中库存武备之数量足以惊人,两项合计,“凡兵车器二百四十二千三百二十六万八千四百八十七”。
东海郡武库当为国家设在内郡的武库之一。《汉书·成帝纪》如淳注引记载:“北边郡库,官之兵器所藏,置令。”汉代不仅在长安,洛阳建直属中央的国家武库,而且在边郡、内郡分设武库。从集簿中档案记录来看,东海郡武库有两个特点,一是库存量大,如弩的总数即达537707件,矛的总数达52555件,有方(戈类兵器)达78392件。仅以此三顶足可装备50万人的军队,远远超出一郡武库之所需。二是该武库不属东海郡管辖。因为在东海郡吏员总簿或吏员设置簿都未见有“库令”的设置,因而可以断言,东海郡武库是国家设在东南沿海的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国家武库。
----------------------------------------------------
上面说到武库储有弩机537707件,这其中有车用弩11181件,普通弩526526件;其次,还有未装弩机的弩臂263798件
相比于弩,弓的数量少很多,这也反映了秦汉军队对弩的重视程度:有弓77521件,弓弦3987件
除了这些单兵弓弩外,该簿还记录有重型弩具如下:连弩车564乘,武刚强弩车10乘,应该是具备机动性和强大威力的重武器。前者所谓连弩,并非是连续发射之意,而是由多张弩弓连接在一起共同蓄势发力,是床弩的一种
-----------------
说完弓弩,再说防护用具
该武库集簿中,记载储有:盾9991件,皮甲142322具,铠甲63324具,甲札587299具;战马首铠97584具,骑兵装甲具5000余套(用于重装骑兵)
可见,除轻骑外,至少集簿所在的汉代永始四年,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重装骑兵来作为“突骑”
------------------
格斗兵器类
长柄兵器计有:车用铍1421件,铍449801件,矛50178件,有方(戟)78392件
这里铍就是一种形似短剑,后接长柄的双刃类矛兵器,继承自东周。此类兵器后来演变为槊。具备强力冲击穿刺能力,是步战和骑兵手中的利器
短柄格斗兵器计有:
刀156135件,剑99901件-----这也能看出,在汉代,环首长刀的出现,使剑的作用大为下降,而这种转变,正和骑兵近距作战的需要息息相关,因为当骑兵近距临敌、短兵相接时,马速减慢、冲击穿刺的杀伤力降低,劈砍的作用更需要。刀和骑兵的结合成为自然。
--------------------
同时在该集簿中,还记述了两件非常重要的骑具:
鞍鞯2080具,和上马鞒825具
关于马鞍马镫出现的最早时间,学术界多有争议。但在该集簿中,这两种称谓的骑具经学者研究考证,应该是随后出现的高桥鞍和金属马镫的早期形态,其中上马鞒即为皮质鞋套或皮绳套环,既有便于上马之用也可作为双脚支撑。
马鞍和马镫,是使骑兵更加稳定自如地在马上运用兵器,和支持长时间长距离奔袭作战的重要骑具。
这也成为汉代骑兵运用的例证
除此以外,该集簿中还有众多攻城、守城之军事物资,不再一一叙述了。
上述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即公元前13年,一座“军火库”的官方统计文书,反映了秦汉以来,中国方面的强大军事实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秦汉的军事,不仅仅依靠谋略、兵法、训练、军制等等软件,更有强大的装备或火力作为后盾。
且这个武库军备的数量,也直接证明了,秦汉军队和战争规模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