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云吧 关注:71贴子:23,844

《窃明》 评论[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窃明,绝对值得一看的小说!

 会员  惜取江南月  发帖于  优秀小说评论区  2008-05-06  

 我看《窃明》 

  《窃明》之所以能获得众多书友的喜爱,除了熊猫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以外,我想书里众多可敬可爱的角色也功不可没。我在追看《窃明》的数月间,也为书中角色笑过,哭过,囧过,骂过……所以,我想试着稍稍分析一下《窃明》中的配角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 长生群英谱 




  影子慢熊 




  赵慢熊刚开始出现时,我总觉得是恶搞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如果不是由著名坑王早慢熊友情客串吸引眼球,这个角色实际并不出彩。所以,他在书的中后期出镜也越来越少,显得可有可无。但仔细一读却会发现,这个人所做的事,都对日后的情节有着重大的发展,或者是关系到日后重要的角色。比如张家灭门、赵氏提亲、为黄石举荐其后勤、商业两大臂膀等等,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黄石而活着。书里甚至没有描写到他想娶亲、升官之类的想法,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不可思议。赵慢熊就像是黄石的影子一样,躲在黄石的光芒下,为他做尽一切……有时我会在想,他是不是熊猫刻意写出一个角色,就像《二鬼子》中的真我与自我一样,表面上是两个人,实际上却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面,这样才可以解释他们之间诡异的、互补的、又时有分歧的关系。 




  热血宝刀 




  贺宝刀出场不到数百字的描写,马上可以让人了解到他的性格:热血、冲动、粗中有细(虽然他很少细过)、忠诚、正直……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缺点。某位书友说过的,贺宝刀就像是黄石的忠诚。我觉得贺宝刀还代表了黄石在穿越前的一面,那时他还没有背负上“背叛的原罪”(熊猫语)。他对未来充满幻想、带着一点点浪漫主义(完全现实又理智的不会想到穿越这种事吧)、同样怀着满腔热血、同样正直的回到明末这个大时代。而时代的残酷把他这一面全部摧毁,所以他一直非常注意保护贺宝刀。如果说之前他是看重贺宝刀的训练才能,但当长生军训练自成体系后,他仍然不愿意放贺宝刀到战场上去冒险,对其的冲撞也完全不会动怒,这一点我认为可以用他在愈来愈了解贺宝刀后,想要保护自己心里对过去那个自己的希望。不过可惜的是,我也认为贺宝刀会在最后一战中死去,因为只有贺宝刀的死,才能让黄石完全抛弃过去的自我,走上更加残酷的君主之路。 




  多智求德 




  金求德同样是由大神客串演出,但这个角色明显比赵慢熊更立体一点。他狡诈、多智、有着狂热的野心、在他最后一次参谋推演时,充满了教主风范(笑)。不过我不喜欢这个角色,也许是因为这类角色在***的书中已经见过太多,而他实在没有什么特别可爱之处。所以原谅我对这个角色的体会不深吧 




  朴实炉火 




  杨致远初初给我的感觉就是单位里、街坊家的那个“老杨”,除了与乖宝宝那段单相思以外,他实在是个不起眼的人。但在他用古怪的语音告诉黄石,“他们在听窗”那一段时,我突然想到一句话:真汉子,不流泪!为了让自己战友的形象、安全,为了心爱女子的幸福,他亲自把乖宝宝送到了别人的怀里。从此相隔一水间,永远隔绝自己的思念。幸好,这个老好人到了长生岛上,倒开始有了一点生气,每每看他和黄石争论种田事宜时那段鱼的烹饪方法时,都让人忍俊不住。幸好,他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懦夫云睿 




  这个建立起长生军侦察体系的人渣、罪犯、变态,在其他人手下时,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_=b),甚至为所有人所鄙视。他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来看,绝对是一个懦夫。但这样一个人却受到了黄石的接纳。虽然黄石对他只是物尽其用,但是他却从黄石身上得到了自己曾经有过,后来又失去,辗转反复求之不得的尊严和信任。所以他一个心眼的跟着黄石一条道儿走到黑也就不奇怪了。有趣的是,在他犯过花罪的事情曝光后,他同样被许多人鄙视,也许整个长生岛上,从头到尾没有鄙视过他的就是慢熊和黄石了。 




1楼2008-07-07 10:23回复
    宋哥和独孤弟 




      这两个人曾经是恶搞同人中很受欢迎的男主角。这两人也是熊猫描写过的辽民典型。私以为,宋哥那没出过场的弟弟代表了辽民的仇恨,独孤弟那短命的哥哥则代表了辽民的自私。为了求生,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一些,独孤兄杀害、劫掠起同胞不眨眼。而为了报仇,宋弟杀起独孤兄也没有手软。本是同胞却因为后金的罪恶而自相残杀。他们之间身怀血海深仇,但在国家、民族面前,个人的意志都是那么渺小。最后,他们并肩做战,真正融为一个整体。 




      二、 东江英雄录 




      毛文龙 




      感谢熊猫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到这位英雄的生平。一开始毛帅出场,熊猫并没有在正面对他做过多的渲染,这是熊猫的聪明之处。如果一开始就大书特书毛帅功绩,估计许多如我这般的小白早早就将此书下架了。熊猫把我们带入书中那个时代,在用了大量的笔墨铺垫敌后斗争的辛苦之后,再通过书中若有若无的几句话突出了毛帅的功绩。书的后半部分,熊猫再着重描写毛帅风采时,我一下子觉得理当如此甚至会觉得熊猫早就该这样描写毛帅了! 




      潘一刀与李乘风 




      这位在全书中只出现过两次的小配角,万万没有想到会令如此多的书友为其落泪伤怀。当白孙二人向黄石求救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潘一刀是什么人,甚至连他在什么地方出现都忘了。然后,当黄石用短短几百字,把这位朴实忠诚的硬汉子的惨状描写出来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再三看来亦然。李乘风在贾明河他们的口中,是一个令我没有好感的家伙,但我同样也没想到,熊猫为他安排的死亡,同样扭转了我的想法。也许他不是个体恤部下的武将,也许他也是个争权夺利的家伙,但他同样也是东江群雄的一员,他也是跟随着毛帅,在敌后艰苦的环境下保家卫国的真男儿。


    2楼2008-07-07 10:24
    回复
      三、 皇帝与太监们 




        天启与崇祯 




        天启与崇祯一直名列“有志青年最想穿越的明朝皇帝”一二位。比起还会引发别人同情的崇祯,天启的形象一直是极不堪的。幸好《窃明》出现了,熊猫根据史料中找到的一点点关于天启性情记载,给我们描述了另一个不同的天启。天启出场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场时的描写却极用心。熊猫没有一上来就急着扭转天启的形象,他通过一段段文字,每次一点的改变着天启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相信很多人在开始看到描写天启的段落时,还会觉得可笑、鄙视(比如吴穆上书怀疑黄石时,天启的反应),但逐渐的,我们感觉到了天启的可亲、可悯、可爱、可悲。至最后天启之死一段,终让人泪落如雨。 




        至于崇祯,初出场还是个可爱的小正太,但是熊猫为了再现历史的那一幕、扒下袁崇焕的光环,他仍然按崇祯原来的性情来描写了这个角色,所以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人气与其兄相差甚远。也让我看得很是别扭。 




        吴公公 




        终于要写到可爱的吴公公了。记得小说写到吴公公初经战阵时,似乎我就是第一批公开在书评区宣称吴公公是史上最可爱的公公了。吴公公刚登场是一个小丑式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清楚官场上下的弯弯道道,光明正大的无耻,令人发噱。他有着雄心壮志,为此他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然后这样一个人,在某方面却总是脑子转不过弯来。他在黄石声望达到一个高峰时,向天启、孙承宗写去怀疑的书信——不可否认,孙承宗此后对黄石的压制是由这封信引起的,虽然孙承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黄石。他在东林势大时,却宁愿自尽也不愿构陷魏忠贤自保。他为人处事看似圆滑,却坚守自己的底线;他不识字,却也明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理——而他真的这么做了。吴公公不愧是***第一公公! 



        魏忠贤 




        魏忠贤的祸害从小就听得多了,在《窃明》一书里,熊猫似乎无意重复前人说过的东西,在描写魏忠贤时着重把笔墨放在了他做过的“有用之事”,以及他对天启的忠诚之上。魏忠贤最后的描写,是在我们了解东林并不像主流宣传那样,因此对他的死也会感到一丝悲凉。吴公公有黄石赠信相殉,魏忠贤也有李朝钦陪他上路,如果在黄泉路上相见,魏忠贤也会感动于吴公公对自己的义气吧!


      3楼2008-07-07 10:25
      回复
         六、 皇太极与莽古尔泰 

          皇太极是本书反派第二人。在任何描写回到明末抗清的小说中,他都是向来的反派男一号,可惜在《窃明》中,袁崇焕珠玉在前,他也只好屈尊第二了。因为我对无爱的角色向来是草草带过,因此我对其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黄石在喊我怕皇太极。直到最后他杀掉莽古尔泰一幕,才将他的狡诈、狠毒、多智表露无疑。在他看来,杀掉莽古尔泰有几大好处,一可以稳定军心;二可以用亲哥哥的人头与黄石谈判;三如果能逃回后金,少一个已无斗志的竞争者可以让他更容易稳固统治地位。而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可以看穿后金对于胸怀大志的黄石的战略意义为何,其智谋的确是令人惊叹。只可惜他看错了黄石。在黄石与其多次接触中,黄石一直给他留下了野心勃勃的印象,这个认知使他至死都不能了解,为什么黄石一定要置后金于死地。因为他不是穿越者。 




          莽古尔泰是反面人物中非常可爱的一个,也许是因为其早早就丧失了对黄石的威胁的缘故,人们也较容易忘记这个人物曾经也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抛开其所有背景不说,熊猫笔下的莽古尔泰就是一个勇猛善战的粗豪大汉,表面上看来与贺宝刀有点相似。这种角色本来就不讨人厌,而他在被黄石一次次击垮信心以后的种种表现,也使人更容易产生怜悯感,自然也就容易喜欢上这个角色了。莽莽的一生就是凶猛的野兽被驯化成绵羊的过程阿~~远目~~~


        5楼2008-07-07 10:27
        回复
          八、 小配角给我深刻印象的一个瞬间 

            张老汉:神灵大概听到了老张的祈祷,所以一口气赐给他三个儿子,不过老张把小三起名“再弟”显然是过于贪心了。看来神灵也有些生气了,没有送来更多的孩子。 




            商人细作:后金士兵踢开书房门,一下涌了进来,商人惨笑着反手握住小刀,一刀割下自己的辫子,轻蔑地把它扔到黄石的脚下,“叛逆,拿去吧。” 




            张元祉:我并非为毛军门卖命,我身为大明武官,自然是为大明天子守此镇江…… 




            陈忠:爷爷叫陈忠 




            方震儒:你是要送本官仪金么?算了吧,拿了军饷我会睡不好觉的。 




            章肥猫:章肥猫的眼睛已经红了,他哆嗦着嘴唇对黄石抱拳道:“黄大人,有卑职在,左翼就安如泰山。” 




            邓肯:一把抢过火把后,邓肯就全力把它向火门按去,同时发出一声大喝:“这是我的荣誉!” 


            黑岛一夫:呸,你这个鬼夷! 




            08年1月31日病中的胡言乱语


          7楼2008-07-07 10:28
          回复
            第二篇

            窃明

              主人公黄石穿越到明天启年间。
            发展路线:贫民――从军――兵马大都督
            主要业绩:扫后金(鉴于最好的朋友之一是满蒙混血,俺就不提建奴俩字了),灭奢安,荡倭寇。
            虽然黄石中间曾一度放弃“窃明”的志向,以戚继光为人生楷模,不过时势造枭雄,按书中提示,他最终黄袍加身。

            这本书在2007年度曾掀起轩然大波,双方交火的主要问题在于袁崇焕的忠奸。这个问题最后谈,但窃明之所以火爆绝非因为“袁黑”,而是在于在冷兵器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各种人物的刻画。


            8楼2008-07-07 10:45
            回复
              架空小说因为题材的关系,注定其主线必然是如何促进历史发展,无论这种发展是民主制度还是称王称霸,所以在人物的刻画上就存在除了主人公之外其他角色的面目模糊之感。典型如《新宋》《曲线救国》,这两部称得上是架空历史小说中的扛鼎之作,可惜除了石越和李富贵外,两本书加起来只勉强记得住一个林雨长,把其他人话和行动张冠李戴一下也没什么问题。

              但窃明里,我起码还分得清赵慢熊和贺宝刀,邓肯与金求德,也不会把孙承宗和老党棍错当成一个人――虽然他们都是东林党。


              9楼2008-07-07 10:46
              回复
                很多角色都有值得读者记得住的个性和细节。
                如贺宝刀,典型的武将,总是不合时宜的插嘴,为了一个小兵和上峰吵架,搅乱同僚的好事,送别时粗鲁的训斥妻子给自己丢脸,却在开战前夕跟黄石絮絮叨叨的交待后事。
                如杨致远,其实本身相当平庸,智计不如赵慢熊,勇武不如贺宝刀,本该归入路人甲的行列,但他在出征前把自己心仪的女子嫁给同伴,象哭一样的笑看着大家去听墙根,一下子这个人物就立了起来,打动了读者,也打动了黄石-他深深下拜,许下永不相负的誓言。
                这点很佩服灰熊猫,因为和《命运的抉择》之类下了大气力在配角刻画上的小说不同,窃明整本书基本上是围绕黄石来写的,对其他人物并未花费多少笔墨,但正是这些寥寥无几的墨水却很精练很到位的描绘出那令人印象的情节,使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什么人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全部纹丝不乱,严丝合缝――这点多么难啊。


                10楼2008-07-07 10:48
                回复
                  当然,这些角色依旧不免有2D的嫌疑,用严格的标准去衡量还是失于脸谱化,未能深入,但能够让读者记得住,让读者牵肠挂肚――比方我就庆幸最后没有点明贺宝刀的战死――这本身就非常非常不容易――试问,梁羽生笔下的角色你能记住几个?古龙呢?金庸呢?

                  这就是差距,是会不会讲故事,会不会把故事讲得好看的问题,与文学造诣无关。


                  11楼2008-07-07 10:49
                  回复
                    除了人物的刻画外,窃明本身对战斗场面描写得也很好看,嗯,只能说很好看,因为我是军盲,对军事问题一窍不通,如有异议请去SC军事版和拿破仑论坛……

                    大凡架空军事描写,回去大多就是造枪造炮,用先进斗败后进,《明》《指南录》《大汉龙腾》《命运的抉择》走的就是这条路子,至不济也是炼钢炼铁,如《商业三国》,但我脑中总会想起李富贵的一句话:这些人以为把先进的东西搬回去就行了吗?


                    12楼2008-07-07 10:49
                    回复
                      拿着竹竿竹棍的明军怎么把元军赶出的中原?
                        


                      13楼2008-07-07 10:52
                      回复
                        装备了机关枪的清军一定能打败八国联军吗?


                        14楼2008-07-07 10:52
                        回复
                          朝鲜战场上jfj是怎么打败m军的


                          15楼2008-07-07 10:53
                          回复
                            架空小说多似过江之鲫,,但能把军事问题分析得这么细致透彻却又引人入胜的却寥寥无几――还有一部《大汉帝国风云录》,这个以后说


                            17楼2008-07-07 10:54
                            回复
                              灰熊猫对战场描写也非常到位,长枪兵的描写非常精彩,虽然合理性存疑。试问,如果用弓骑兵从远处包绕骚扰,重骑兵冲锋又何解?毕竟在火器成为主流之前骑兵的强大毋庸置疑,骑步抗衡,如果不借助地势人和之利骑兵胜利应是意料中的。当然作者描写也注意了这个问题,战斗的第一场重头戏盖州之战便设置了让骑兵无从发挥的地势因素,既然怎么样都有金手指的因素,所以这都是题外话。


                              18楼2008-07-07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