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信吧 关注:46贴子:114
  • 0回复贴,共1

企业管理不好搞?看法家给您出主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企业中,以企业的集体利益为核心可谓是理所当然,领导者自然也不希望手下的员工将企业作为私人牟利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法家思想所面临的也正是这样的问题,对此法家从人性自私出发,提出了以“法”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人性是善是恶,一向难说。众所周知,孟子一向强调人性善,并从人性善的“同理心”出发建构道德规范。但是法家与此相反,主张人性恶,强调人的本性自私、趋利避害,并提出“利壮怂人胆”,只要眼前有利益诱惑,再胆小的人也愿意赴汤蹈火。或许我们难以认同法家人性恶的主张,但是大部分人或许会认同,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而根据法家思想,管理者所要做的,便是尽量同时利用人的善恶两面,激发起工作的生命力。
由于法家认为人性自私,没有人会真正一心地为统治者谋福利,因此要使得他人为自己办事,便需要以利益为诱饵。因而,为了设置有用的诱饵,统治者便有必要对他人进行了解,明白其软肋何在。这样一种做法其实在企业管理中十分常见,管理者就常以升职加薪等为奖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另外,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可能不一,管理者还可事先了解员工的情况,从而以满足其具体需求作为奖励来鼓动其积极性。
在儒家思想中,道德规范的遵守依靠人们的自觉性和本性善的“同理心”,但这是法家所怀疑的东西。法家认为,一个统治者不是要相信他人不会背叛自己,而是要让他人想背叛也背叛不了,这样一来便可以不寄希望于所谓的道德自觉。
在以前那个尔虞我诈的战乱时期,法家主张可以通过持有人质、以好的待遇加以引诱、或者设立层层官员进行监督,甚至通过实现酷刑来达到目的。而在企业中,管理者也常常需要警觉员工的不忠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只是法家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酷刑等手段似乎过于残酷,但其防范手下人这一本质还是很具有借鉴意义。
纵观法家的管理思想,想必大家多少会觉得残忍,而这也正是法家管理哲学的一大局限性。法家强调执法无情,一切讲求一个“狠”字,未免一点儿情面也不讲。这样看似公事公办,但现实情况复杂多变,这种管理模式其实十分容易导致执行过程的机械化,难以切实解释现实问题。这一点需要企业在借鉴法家管理模式过程中加以注意,要避免规章制度执行的僵化,就需要避免“不留情”的条例,不能在订立条例时毫不考虑人的情感层面,杜绝条例规范的冰冷无情。
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距离,笔头千万字也比不上实践上的躬行,法家的统御智慧要如何运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去,还望各位在实践中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摸索。


1楼2016-01-14 21: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