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好不容易写好了,由于手贱还没保存就删掉了,已经崩溃一轮了,现在再提笔,希望可以顺利发上去。
相信很多刚开始接触单品咖啡的朋友在进行手冲时都是非常的小心翼翼,会很注重去细水冲煮。一开始我自己也会那样。
最近把自己从堕落中捡回来之后发现,你越是在意细水流,越是小心翼翼去冲。出来的咖啡就越发拘谨,层次和风味也会显得压抑不展。(前提豆子的烘焙的风味体现不要太差,碳化类型的就别提了)
本人用倩碧去手冲,在同一磨豆机-hg one,同一滤杯-钻石滤杯,同一手冲壶-bonavita电控温版,同一比例去冲煮。
第一次:闷蒸时间1:30秒,细水流2次断水完成,比例1:15。香气会有,但稍显微弱,入口酸度和甜度也有,过渡也比较苍白,而且有一点青涩味,虽然不会靠后,但也有不愉悦的感觉。温度降下来后会提升回酸甜和body,故冲煮的失误较多。思考后做出修改去再试一次
第二次:闷蒸时间1:40秒,一次注水完成,水流的冲击力加大,在没有冲破粉层的最大限度带动起滤杯里的颗粒。水粉比一样,但喝起来的酸甜转换会比较有承接,body也圆润起来。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味道活过来了。
以上手法并不是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让每种咖啡冲起来都好喝,主旨是说明,冲煮时水流不要一味的往越细越好,越慢绕圈越好,要找适合自己的手法和充分理解你的豆子和器具。
LINSON

最近把自己从堕落中捡回来之后发现,你越是在意细水流,越是小心翼翼去冲。出来的咖啡就越发拘谨,层次和风味也会显得压抑不展。(前提豆子的烘焙的风味体现不要太差,碳化类型的就别提了)
本人用倩碧去手冲,在同一磨豆机-hg one,同一滤杯-钻石滤杯,同一手冲壶-bonavita电控温版,同一比例去冲煮。
第一次:闷蒸时间1:30秒,细水流2次断水完成,比例1:15。香气会有,但稍显微弱,入口酸度和甜度也有,过渡也比较苍白,而且有一点青涩味,虽然不会靠后,但也有不愉悦的感觉。温度降下来后会提升回酸甜和body,故冲煮的失误较多。思考后做出修改去再试一次
第二次:闷蒸时间1:40秒,一次注水完成,水流的冲击力加大,在没有冲破粉层的最大限度带动起滤杯里的颗粒。水粉比一样,但喝起来的酸甜转换会比较有承接,body也圆润起来。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味道活过来了。
以上手法并不是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让每种咖啡冲起来都好喝,主旨是说明,冲煮时水流不要一味的往越细越好,越慢绕圈越好,要找适合自己的手法和充分理解你的豆子和器具。
L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