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学者认为四川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有饮茶和茶的商品生产,到唐代形成了盛产茶的习惯。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至唐肃宗至德元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宋代于成都、秦州各置榷买马司,后汉才提举茶事兼理马政,遂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少数民族贸易马匹。到北宋,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取地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丰十一月,提举茶场司上奏:阶州未立卖茶场务督官,请求以熙宁十年以前税率管理。朝廷批准。(《阶州直隶州序志》)元丰五年,茶场大提举陆师闵上书朝廷提议:“文、阶州接连,而茶法不同,阶为禁地,有博马、买茶场,文独为通商地”。要求文州亦禁茶叶民间交易,官买茶叶。朝廷批准陆师闵提议。(《宋史·食货志》)北宋熙宁以后便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的茶叶,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换买马匹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绍兴十二年五月,以郑刚中为川、陕宣抚副使。置陕西诸路(主要在陇南)的差马场。(《宋史·高宗本纪》)“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明太祖实录》卷251)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交本加厉地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民族的主要手段。明初在秦州、洮州(临潭)、河州(临夏)、雅州(雅安),清代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设置大使职掌与前代。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万历年间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这些现象也反映在当时文人的作品中,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之兴旺与繁荣,直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驰,私商茶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直至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