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中山前,魏国已击败秦国,解决了西面的威胁稳占中原,但魏文侯名义上晋国执政官,实际上赵氏的影响力不输于魏氏,魏文侯需要一个机会真正确立魏氏三晋之首的地位,三晋联合不定好领导的位置,日后后患无穷。
赵氏邀请魏氏出手帮忙解决中山其实不怀好意,赵襄子死后赵氏内乱没有保持住对中山的压力,魏氏逐步稳固中原打压赵氏的影响力,赵氏内外交困,所以借中山国一事来试探魏氏。魏氏不答应帮忙,赵氏会指责魏氏领导不力,以此打击魏氏执政的威望。魏氏答应帮忙,也需要跨境作战空耗实力,就算能拿下也很难守得住,最后得利的还是赵氏。
魏文侯在不破坏三晋联合的前提下选择出手中山,不光要确立三晋之首的位置,还有就是要将赵国挡在北方,限制赵氏的发展,日后东线西门豹治理邺城,西线吴起镇守河西,太子击和乐羊驻扎中山,这三个地方对赵国构成强大威胁,迫使赵国既不敢轻易跳出三晋同盟,也不敢挑战魏氏领导的位置,当然魏文侯还是注意力度控制的,该给甜头还是给的,自从魏国入驻中山后,直到日后吴起离魏,赵国都没公开挑战魏国。
至于宋国,当时魏国已在渗透淮泗,但时机还不到。魏文侯虽然击败秦国,但还没重创,秦国仍有相当的战力,直到日后阴晋之战是秦国的家底才全拿出来。淮泗是晋楚齐的缓冲地带,此时贸然灭宋,齐楚不会袖手旁观,秦国背后虎视眈眈,晋国内部到底谁是老大还没确定,晋国霸主之位几经旁落就是因为内部不稳形不成合力,何况明眼人已看出晋国已经三分,很难再统一,这时候后出手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