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造福人民的一项伟大事业。重要意义就是让大家都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三十年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蓬勃开展,对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快绿化国土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全社会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意识。更有力地推动了国土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次打胜仗后,他都要下令将士们在获胜的战场上广种杨树,以示胜利。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要他们种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他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受其影响,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延续下来。董奉三国时的名医,他规定,凡经他手治愈的病人,都必须种植杏树。轻病者愈后栽杏一棵;重病者愈后栽杏五棵。在他的一生中,就这样栽杏树几万棵。至今,人们仍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佳话来赞美德高望重的医生。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孙中山显示是中国最早意识到植树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就把3月12日定为我们中国的植树节。这是植树节的由来。树木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还能减少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危害,所以我们要爱护、关心树木和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