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吧 关注:10,719贴子:21,498
  • 0回复贴,共1

《残春旅舍》命题全错,2015 全国2卷黑了13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命题者未能结合作者经历体会诗句含义,仅据字词理解,不知意在言外,于作者感情其实一无所知。“孤寂愁苦、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云云,妄意猜测罢了。韩偓的人生经历、作诗背景,试卷仅注“流徙闽地”,此外教材无相关内容。考生全然无知,作答“分析”,不过画瓢、学舌而已!以下是我的解读,以见真义。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首联:旅舍旁,夜雨后,残春景物赫然在目;一样的时令,相似的景色,勾起作者对去年的回忆。身在此境,心驰长安,因而作者自我感觉精神有些恍惚。
颔联:心中想着往事,近看眼前景物——蜂儿抱着花须落到地上,鱼儿吹着柳絮前行,作者敏感的意识到这与自己被贬逐的经历暗合!神奇的“灵感”产生了。去年(天复三年二月十一日,公元903年)此时,作者因触怒乱臣朱温被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三贬邓州司马,东出硖石,南入长江,北上汉水。朱温又杀相、劫昭帝,作者恐再被加害,乃暗中弃职不就,途中转入洞庭,远避长沙,来到这旅舍中。“树头蜂抱花须落”暗合被朱温斥逐贬官出京,“池面鱼吹柳絮行”暗合被迫一路辗转过洞庭的贬逐之旅。有此感悟,才以此景入诗,借景喻事。蜂、鱼暗喻朱温,花须、柳絮暗喻作者。
颈联:三贬用心险恶,作者借机逃脱朱温魔掌,有意在南方偏远之地找一处安全栖身之所,这是“禅伏诗魔归净域”隐含的真意。唐末藩镇割据,朱温势力有所不及。“诗魔”喻朱温,“静域”指安全之所。身在重围之中,如何得脱?作者在北上汉水途中掉头南下,而家眷东至登州,走海路下福州。这是作者为防不测的计谋,朱温难料。这是“酒冲愁阵出奇兵”的真意。“愁阵”喻重围,朱温的势力范围;“奇兵”喻分两路走的计谋。假言参禅、饮酒以掩其事。
尾联:“梁”也可指车梁(车辕前的横木),“两梁”暗指两路。“两梁免被尘埃污”真意为,作者与家眷分两路走,便于脱身,以免被截获拘押。作者弃职不就,官位也就没了,此时官帽是否有必要继续戴着呢?作者觉得先收拾起来为好,毕竟时局难料。下一步到哪里谋职呢?作者的想法是,要等待有见识、知我才能的人邀请,自己不便贸然前往。这是“拂拭朝簪待眼明”的真意。其后不久韩偓果被闽王王审知派人接去福州,受到礼遇。
感情:贬途其实是逃生之路,他明白这点,所以不会为此“孤寂愁苦”。他预先做了周密安排,对前途清楚、自信。为大唐,朝中只有他一人“报国危曾捋虎须”,他已尽其所能了。血腥朝廷、傀儡人君,仁人避之犹恐不及;“忠于大唐、心系故国”,岂不矫情。从后两联,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不畏邪恶势力,面对危难不露声色、机智应对的智慧和勇气。既不失名节,又能全身而退,韩偓亦甚稀有之人!
[注]①错误。据本诗内容和作者年谱推断,这首诗不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其时当在湖南,往长沙途中(904年春)。入闽在906年。作者接受王审知邀请入闽,是已经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了,怎么还要“待眼明”呢?讲不通。必在入闽之前。


1楼2016-01-23 15: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