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自明,近年来SUV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相当令人瞩目。目前的SUV主要指那些以轿车平台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轿车的舒适性,又具有一定越野性的车型。SUV的价位十分宽泛,路面上的常见度仅次于轿车。SUV的热潮最早从美国延烧开来,不仅欧美地区在流行,连远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厂商也开始开发SUV的车款。国产车品牌自然也不甘屈居人后。我们能够看到众多的国产车品牌正在努力朝这一方向努力,也确实有一些品牌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这里为大家简单盘点一下几个主要的国产车品牌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本人并非专业人员,也没有试驾很多车的个人体验,以下评价和盘点难免有许多技术性或者常识性错误。希望各位大神能够积极指正。这里只盘点个人有一点点了解的品牌车型,
其他还有众多优秀的品牌此贴没有涉及到的,欢迎大家积极补充。
还有啊,这贴只做简单盘点评价,不排名,不想评价孰优孰劣!若各位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来大家灌水和讨论!
长安
作为在轿车和SUV领域都取得了成功的自主品牌。长安依托颇具现代感的设计而崛起,也拥有完善的整车开发流程体系,同时拥有很多自主研发的动力总成、主动安全技术,变速箱依托于爱信等厂商合作供应,匹配良好。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技术和市场,但是目前来说后劲不足。
长安的CS系列在市场上有相当的占有率。在一向引以为豪的设计上也更加突出时尚感和霸气感,相信如果在系统化开发管理上有所改进,其市场份额和口碑品牌友好度会有更好的表现。如何以更具整体性的思维去面对挑战,这是长安CS系列开发者应当考虑的。
长安Cs35
长安Cs75
长安Cs95
长城
长城旗下的哈弗近年来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完整的产品线、营销售后等方面的实力均衡性,以及SUV细分市场深耕的战略成功都有可称不俗的表现,但其核心技术的建树不大,动力总成、底盘开发、新能源技术等基本都是靠引进手段,因此综合实力一般。
哈弗的H系列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还算优秀。在设计感和试驾体验上也堪称优异,相信如果能在自主产权技术上有所突破,其未来应该不可估量。话虽如此,也不得不承认,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开发确实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调整好技术创新和市场运营的关系,将决定长城汽车将来会走向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哈弗H2
哈弗H6
哈弗H8
比亚迪
比亚迪在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实力可以说是毋容置疑,同时由于旗下产品自产的比率非常高因此有着非常丰富的技术储备,被大量网友看好。但软肋在于由于依赖山寨手段过久,在产品设计、底盘开发等车辆开发的基础课方面落下太多。
比亚迪S系列市场人气表现不俗,但占有率略逊于其名气。在设计上,可以看到比亚迪正在努力抹除学习模仿的痕迹,几代车型的外观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创新。相信如果在基础性技术上有大的提升的话,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比亚迪S6
比亚迪S7
奇瑞
目前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是由于发迹最早,且对汽车开发的基础相当重视,因此在底盘开发、正向研发、品控流程等基础方面相当扎实。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自主正向开发都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混乱的市场营销,略显死板和平庸的设计阻碍了其推广和发展。
瑞虎系列SUV市场表现不佳,占有率有限。在设计感上的平庸和守旧使其错失了审美眼光日益刁钻的客户群体。奇瑞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市场份额,在SUV这块大蛋糕上就不得不多花些心思。
瑞虎
吉利
通过并购沃尔沃、DSI等老牌厂商,吉利在主动安全技术、动力总成技术等方面实力大幅提升,在轿车市场上取得了持续性成功。从帝豪到新远景、再到博瑞,其核心技术、产品研发、成本管理等流程方面都有了比较完善均衡的实力。
相较于轿车方面的成功,吉利的SUV系列车却颇有壮士扼腕,折戟沉沙的悲凉感。其市场占有率远不及它轿车上取得的成就。论设计,论性能,也还算不错。但其口碑和市场实在不容乐观。要想在SUV上有所成就,吉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人并非专业人员,也没有试驾很多车的个人体验,以下评价和盘点难免有许多技术性或者常识性错误。希望各位大神能够积极指正。这里只盘点个人有一点点了解的品牌车型,
其他还有众多优秀的品牌此贴没有涉及到的,欢迎大家积极补充。
还有啊,这贴只做简单盘点评价,不排名,不想评价孰优孰劣!若各位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来大家灌水和讨论!
长安
作为在轿车和SUV领域都取得了成功的自主品牌。长安依托颇具现代感的设计而崛起,也拥有完善的整车开发流程体系,同时拥有很多自主研发的动力总成、主动安全技术,变速箱依托于爱信等厂商合作供应,匹配良好。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技术和市场,但是目前来说后劲不足。
长安的CS系列在市场上有相当的占有率。在一向引以为豪的设计上也更加突出时尚感和霸气感,相信如果在系统化开发管理上有所改进,其市场份额和口碑品牌友好度会有更好的表现。如何以更具整体性的思维去面对挑战,这是长安CS系列开发者应当考虑的。
长安Cs35
长安Cs75
长安Cs95
长城
长城旗下的哈弗近年来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完整的产品线、营销售后等方面的实力均衡性,以及SUV细分市场深耕的战略成功都有可称不俗的表现,但其核心技术的建树不大,动力总成、底盘开发、新能源技术等基本都是靠引进手段,因此综合实力一般。
哈弗的H系列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还算优秀。在设计感和试驾体验上也堪称优异,相信如果能在自主产权技术上有所突破,其未来应该不可估量。话虽如此,也不得不承认,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开发确实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调整好技术创新和市场运营的关系,将决定长城汽车将来会走向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哈弗H2
哈弗H6
哈弗H8
比亚迪
比亚迪在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实力可以说是毋容置疑,同时由于旗下产品自产的比率非常高因此有着非常丰富的技术储备,被大量网友看好。但软肋在于由于依赖山寨手段过久,在产品设计、底盘开发等车辆开发的基础课方面落下太多。
比亚迪S系列市场人气表现不俗,但占有率略逊于其名气。在设计上,可以看到比亚迪正在努力抹除学习模仿的痕迹,几代车型的外观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创新。相信如果在基础性技术上有大的提升的话,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比亚迪S6
比亚迪S7
奇瑞
目前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是由于发迹最早,且对汽车开发的基础相当重视,因此在底盘开发、正向研发、品控流程等基础方面相当扎实。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自主正向开发都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混乱的市场营销,略显死板和平庸的设计阻碍了其推广和发展。
瑞虎系列SUV市场表现不佳,占有率有限。在设计感上的平庸和守旧使其错失了审美眼光日益刁钻的客户群体。奇瑞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市场份额,在SUV这块大蛋糕上就不得不多花些心思。
瑞虎
吉利
通过并购沃尔沃、DSI等老牌厂商,吉利在主动安全技术、动力总成技术等方面实力大幅提升,在轿车市场上取得了持续性成功。从帝豪到新远景、再到博瑞,其核心技术、产品研发、成本管理等流程方面都有了比较完善均衡的实力。
相较于轿车方面的成功,吉利的SUV系列车却颇有壮士扼腕,折戟沉沙的悲凉感。其市场占有率远不及它轿车上取得的成就。论设计,论性能,也还算不错。但其口碑和市场实在不容乐观。要想在SUV上有所成就,吉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