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心吧 关注:381,692贴子:827,939
  • 13回复贴,共1

你了解你的内心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敏感无能力的男生会误将对世界的洞察当做能力,以为身边的人都应欣赏自己;
有能力无敏感的男生会误将多维的人生,仅仅锁定为成就一个维度。——阳志平


IP属地:安徽1楼2016-01-27 18:23回复
    当我们与人聊天交流时,却仿佛在雷区跳舞,在钢丝漫步,我们心怀忐忑,我们小心翼翼,我们一边担心聊天的话题即将用尽,一边揣摩着别人话语里潜在的含义。——地图不等于疆域。在患得患失之中,我们忘了下意识地问自己,我们所担心的真的是事实吗?
    外向者将注意力关注在行动和结果上;而内向者将注意力放在自我感受和他人认同上,在互动环节中内向者将消耗掉更多的精力。


    IP属地:安徽3楼2016-01-27 18:24
    回复
      作为自小羞涩的孩子,我童年时向来不知怎么和人沟通,一心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上小学时,一个霓虹璀璨的仲夏夜,我去最好的朋友家踢球。朋友是个神勇的灵活胖子,一路连跑带盘带着球从后场直奔对方门前,小宇宙爆发嘭嘭嘭连进多球。我跑在他旁边每次都盼着他传我个球,他每次不是没看到我就是自己独自神勇,我球技又差,半场踢下来,我和球之间真是见证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就在我眼前,我却碰不到你。后来我心里难受,竟然坐在场边哭了起来,朋友大惊,跑来安慰我,他问我为什么哭?
      我抽着鼻涕说,你都不传我球?
      他笑着说,就这事啊?你怎么不说啊,你说啊,我传你。
      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为什么不说呢?我不说他怎么会知道呢?


      IP属地:安徽5楼2016-01-27 18:25
      回复
        第一个问题就是文艺青年们常犯的错误,第二个问题是精英主义者们向来忽视的。
        从个体意义来讲,我们感情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从更广阔的角度看来,我们的感情是人类进化中并未超越的缺陷。
        内向者有着比外在世界更为丰富的内心,一滴雨露可以内含光芒窥透大千,一次恋情可以开启第七种触觉豁然重生,一段互相纠缠的文字让人潸然泪下,一种不可言说的旷远忽地充盈胸前——这些多维多层次的体验让我们觉得不枉活人世一场,如果死亡是最坏的结果,那么最好的过程不是活,而是活着的感觉。
        从飘荡起伏的纷思中清醒,并再度审视这个无数个体链接的世界时,真相更为简单残暴:
        除非我们的想法能够影响或者改变周遭的世界,否则没人关心我们在想什么。


        IP属地:安徽7楼2016-01-27 18:26
        回复
          工具篇:
          把内在的敏感磨砺成对世界的洞察力。
          史玉柱从一个蓬头垢面的IT民工到颠覆者整个营销界——甚至于改变了中国营销史的一代奇才,靠的便是他内向性格中的敏感性。从脑白金到《征途》,他在一线战场主动观察自己消费者,研究自己的消费者,探察市场风向,不断改变策略,史总据说很少看营销类的书,而把自己的成功更多的归功于对消费者的了解及对人性的探究上。
          我们内在的地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等同于真实的世界需要建立参照物加以证明。验证模型有效性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将结论与事实进行比对,当反馈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时,意味着我们需要修改我们的认知模型了。


          IP属地:安徽8楼2016-01-27 18:26
          回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因为她很久没有发短信了,所以我觉得她不喜欢我了。”
            首先,审视地图的真实性。没有发短信≠不喜欢,没有发短信=没有发短信。没有发短信的原因有千万种,她忙着工作,她生性羞涩喜欢被动,她去国外出差,她最近人生不如意不想与人交流……注意力等于事实。之所以觉得她不喜欢你,是因为你一开始就担心她不喜欢你,所以她一举一动都会指向这个你已经假定好的“真相”——哪怕她抢着和你买单,哪怕她不愿意分享食物,哪怕她不让你帮她拎包。
            其次,建立参照物验证结论。横向上看看她平常对朋友如何表现,看看她最近生活动态,纵向上打听下她历届情感中的表现,对她的情绪起伏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看看自己是不是多想了。
            最后,以结果导引认知。结果导向的人行动更有效率。现在想一个问题:假设她不喜欢你,那么她喜不喜欢你这件事能不能决定你喜不喜欢她?


            IP属地:安徽10楼2016-01-27 18:28
            回复
              把对别人的在意锻炼成共情的能力。
              内向者明明就是沟通之神!在沟通的五个层次中,他们很容易就进入第四层沟通:
              1)一般性交谈。应酬性的,肤浅的。
              2)陈述事实。
              3)分享个人想法和判断。
              4)分享情感。
              5)沟通的高峰。
              内向者非常善于解读微表情及肢体语言,聊天时对方不经意的轻拽衣角,无意识的眼球向下或者
              某个特定词语对方谈话时的不断出现,都隐藏了潜意识某种深层的含义。
              外向者交谈时往往更具有攻击性,所以容易忽视这些微小的信号;而内向者如果能够解读这些信息,无疑会更容易切入交谈者的频道中,与其产生共鸣。
              前两天面试的时候,最后一面的大老板是个美国人,当年在耶鲁读的Asian Study,我们聊天的时候,我说我曾经写过中文小说并且获过奖。后来说到使用Excel做数据分析,他用了一个比喻,他说,All those data is telling you a story.
              后来我越想越是喜欢这个比喻,或许他是无意识的表达,或许他是因为知道我有写小说的背景所以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但无疑,这样的比喻让偏文的我更易产生共鸣,甚至从数据分析这种繁琐的工作中看到了某些浪漫的特质。
              这就是语言与沟通的魅力。


              IP属地:安徽13楼2016-01-27 18:30
              回复
                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人,我的发音不算标准,我的语言并不精准,但是不要紧——在沟通影响力的体系中,肢体语言占据了55%的效果,语音语调占据了38%的效果,而语言只有8%的地位。
                每一次演讲前我必定要先至少背稿20次,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停顿,哪怕一个看似即兴的发挥,都是我演练过超过20次以上的,虽然这扼杀了不少表演的兴趣,但保证了我即便在大脑空白肢体紧张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惯性的继续演讲。
                每一个故事的铺垫,每一个推进高潮的方式,每一次可以影响共鸣的情感爆破点,我都要自己反复体验,在脑海中演练观想,确定整个过程的流畅后才敢定稿。(个人认为一个好故事的三要素是:气氛,高潮和想象空间)


                IP属地:安徽15楼2016-01-27 18:32
                回复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
                  沟通、演讲、交际的能力是我们完全可以练习的!
                  凭什么打球画画弹吉他这种事情我们可以反复练习,但是沟通这么重要的能力我们却不愿提高?有些小的沟通习惯,只要反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IP属地:安徽16楼2016-01-27 18:32
                  回复
                    一个在500强工作的朋友前两天完成了公司的360° review,让她惊奇的是,她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与别人眼中她的形象相去甚远。其中有超过半数的评价者认为她是一个非常cheerful的人,她自己却并不这么觉得,她一向认为自己是个冷静寡言的内向者。
                    一个匿名评论者写道:Always feel being appreciated around her.(总是觉得自己被她赞赏)
                    我问她,为什么别人会有这样的感觉?
                    她想了想说,我不觉得自己是个激励型的沟通者。但是和别人聊天时,如果有人有什么成就或者有什么好消息分享,我会下意识的说“真棒啊!”“太好了!”这一类的口头禅。可能这就是他们觉得我很cheerful的原因吧。
                    相信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技巧。


                    IP属地:安徽17楼2016-01-27 18:33
                    回复
                      内向从来不是劣势,它是一个礼物。
                      它让我触摸到每一个人内心柔软的角落,它让我倾听夜风流水的语言,它让我看到斑斓的梦幻世界在梦中腾腾升起;岁月翩跹,我也意识到,为了保护心中的一份敏感,我需要以更强大的方式生存在这个现实世界中。


                      IP属地:安徽18楼2016-01-27 18:33
                      回复
                        本文转载自知乎,原问题为“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作者:Hu Ya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51945/answer/34910927


                        IP属地:安徽19楼2016-01-27 18:41
                        回复
                          既为交心,那你了解你的内心吗?
                          作为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我常常苦于内心的孤独;但也正因为如此,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
                          现在想来,内向又有什么不好?
                          反正我打算继续在我的小王国里怡然自得。


                          IP属地:安徽20楼2016-01-27 18:53
                          回复
                            看来贴吧的人还是太浮躁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1-28 0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