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
齐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贵池市南郊三里之遥,北临长江,是皖南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门户;这里南连九华圣地,西处秋浦仙境,与池州古城、杏花村遗址鼎足相望,其间阡陌纵横,山环水绕,魅力徒生。
齐山风景
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知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漫步其间,如行画中,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 一面青山三面湖,清新秀丽的齐山由十余座峰峦迤俪排列,“参差列岫似围屏,斜压湖天十里青”。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陆游称赞“齐山景物绝佳”。远江近湖,萦青缭白,山水因借,既蕴江南的清新明丽、诗情画意,又富皖南的质朴自然。
齐山人文
这里的人文景观也是丰富多采的。自唐代会昌初年,池州刺史李方元发齐山摩崖石刻之先端,其后任——晚唐诗人杜牧在齐山西巅建造翠微亭以兹李白(李白游秋浦诗人诗作中有“开帘当翠微”的诗句),登山入亭,饮酒赋诗,写下《齐山九日登高》佳作以来,齐山广为海内所知,寻踪觅迹、吟诗作赋、观景揽胜的游人接踵而至。千百年间,到过齐山的骚人墨客,文臣武将仅《齐山岩洞志》就收载诗词歌赋、游记铭文一千余篇。遥望石壁上的“还我河山”,不禁使人想去岳飞绍兴元年北上抗金途径齐山题留的“征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赶月明归”(《池州翠微亭》)。石壁峭岩上散布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其中当以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包拯题“齐山”最为壮丽。
齐山景点
齐山位于安徽省贵池区城南1.5公里处,318国道绕山而行。齐山高不过百米,有10余座峰峦,高程相近,大小相似,故称齐山。又云:因唐池州齐映有善政,后人以刺史姓氏命名齐山。
齐山自西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湖滨,总体远观,形如伏虎昂首。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誉,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知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漫步其间,如行画中,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
齐山与包拯
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12月7日,包公因“坐失保任,降为兵部员外郎,知池州。”(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1)。而在此之前,包公年仅20岁的独生子又不幸病故。虽然遭受家庭和政治上的双重打击,包公到任后,仍在短短的时间内办理了许多疑案和惠民实事。明《嘉靖池州府志》卷6有“辩浮江尸与痊僧冤,时称神明,为治严而不刻,所至缩靡费,以利民”的记载,备受老百姓称颂。
翌年7月22日,好友吴照邻、王德师从东京专程来到池州,并带来了包公即将还朝的喜讯。好友相见,分外亲切。包公特地陪同两人游览齐山。不觉间,一行人已登上寄隐岩,小憩畅叙,话题自然讲到了齐山。当时,人们对这座山名来历众说纷纷纭:
有说齐山有十余座小山峦,其高几乎相等,十分整齐,故而得名;
另一说法是:唐贞观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时,常游这座秀美玲珑的无名小山,后因他“有惠政于池,后人仰其功德,以其姓而命山名。”
包公表示赞赏后一种说法。吴照邻等人立即请包公为齐山题写山名,以正其号。包公欣然命笔,写下了堂堂正正高大刚健的“齐山”二字,并刻于寄隐岩崖壁之上,笔力遒劲,果有青天所龙图之气概。
齐山四景
观音瀑、古栈道、唐三寨、齐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