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尘劫灭吧 关注:6贴子:1,048
  • 11回复贴,共1

历史-波希战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1-30 07:55回复
    决定希腊命运的马拉松之战
    马拉松平原座落在雅典东北42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3公里。公元前490年9月的一天,一支波斯大军在这里登陆,打破了马拉松平原惯常的寂静。600艘波斯战舰把月牙形的海湾挤得水泄不通,岸上是3万波斯大军筑起的一座庞大的营垒。波斯大军已经在这里停留了许多天,波斯人的运输船往返穿梭,源源不断地从小亚细亚的基地运来人马,军械和给养。
    在紧靠马拉松平原的一座山顶上,是雅典军队的营地。雅典士兵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平原,观察波斯军队的一举一动。两支军队这样对峙有好多天了,山下的波斯人好整以暇,并不急于攻击雅典军队,因为拖到时间越长,波斯海军运来的部队就越多,要知道在爱琴海对岸的小亚细亚,还有10万波斯军队等着被送过来。山上的雅典营地里,气氛却十分紧张,人人都是一脸的凝重。雅典军队只有区区1万人,而这是雅典除去卫戍部队以外,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家底。除了斯巴达以外,其他希腊国家都拒绝援助雅典,而斯巴达的2000援军还要等好几天才能到达。
    雅典的军事委员会,由10位将军组成,分别代表雅典十个最大的家族。委员会设军政长官1名,每年在雅典贵族中选举产生。这年的雅典军政长官是卡利马什(Callimachus),他召开会议,要求大家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投票结果是五票赞成,五票反对,这就意味着卡利马什的一票将决定雅典的命运。卡利马什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他走出大帐,站在山坡上遥望人喧马嘶的波斯大营,心潮澎湃。希腊人面对的是一个近50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波斯帝国,无论在国力,军力上希腊和波斯都无法相比。如果选择与波斯为敌,则前途凶险,输掉任何一场战役就可能导致亡国。卡利马什思前想后,始终无法痛下决心。


    4楼2016-01-30 07:56
    回复
      2 天降大任
      值得雅典人庆幸的是,在投票赞成决战的五位将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将力挽狂澜,领导雅典军队史无前例地击败波斯大军。
      米提亚德(Miltiades)出生于雅典一个最古老的家族。他的祖父曾经取得了一个色雷斯小国切索尼(Chersonese)的宗主权,因而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切索尼的王子。几年前,波斯王大流士征服色雷斯以后,率军越过多瑙河进入南俄草原,企图征服那里的游牧民族塞提亚人(Scythian),他临行前将多瑙河上的一座浮桥交给几个希腊藩邦守护(其中包括切索尼),以备不虞之时能够安全返回。后来大流士果然在南俄草原受挫,不得不撤回来。这时米提亚德建议拆毁浮桥,将大流士困在多瑙河对岸。这一招相当狠辣,因为大流士大军此时粮草将尽,后面又有塞提亚骑兵紧紧追赶,如果不能及时渡过多瑙河,大流士即使不死于塞提亚人的箭下,也会死于饥馑。可惜其他的希腊城邦首领无人有这样的胆识,米提亚德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流士安全返回。
      很快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大流士,于是米提亚德成为波斯帝国头号通缉犯,不得不逃到雅典。他刚到雅典,就主持收复了沦落敌手多年的两个爱琴海岛屿,立刻成为雅典炙手可热的人物。这时雅典刚刚驱逐独裁者希皮亚斯(Hippias),成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米提亚德的政敌于是指控他在切索尼搞独裁统治,欺压人民。这个罪名倒是证据确凿,可是米提亚德在崇拜英雄的雅典人气正旺,这项指控最终被雅典议会束之高阁。
      米提亚德曾经作为藩属参加过波斯的军事行动,对波斯军队的组织和优劣了如指掌。波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大多数是被胁迫参战的藩邦士兵,士气低落,协同作战的能力差,局势危急时往往会丧失斗志,溃不成军。从战术角度来看,波斯的弓箭无法穿透希腊步兵的盔甲,而波斯步兵方阵只有一层盾牌防护,如果前排被希腊密集阵突破,后面的轻装步兵根本无法和希腊长矛对抗。


      7楼2016-01-30 07:58
      回复
        从政治角度来看,时间并不站在雅典人一边。几年前被驱逐的雅典国王希皮亚斯投奔了波斯,成为大流士的高级顾问。他不但向波斯人献上完整的希腊地图,而且积极为波斯远征军出谋划策,马拉松平原这个登陆地点就是希皮亚斯选定的。并不是所有的雅典人都有坚强的斗志,许多人摄于波斯帝国的军威,沦为内奸。通向马拉松的航道曲折艰险,但一路上都有人在岸上用青铜盾牌反射阳光,为波斯舰队指引航向。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和波斯大军对峙的时间越长,雅典的政治局势就会变得越复杂,而投降派的颠覆阴谋就越有可能得逞。
        正当卡利马什犹豫不决的时候,米提亚德走上前来说道:“现在整个雅典的命运握在你的手上,你必须决定是甘愿被波斯人奴役,还是奋起抗争,为雅典赢得自由,也为你赢得千古不朽的名声。如果我们不立刻与敌决战,波斯军队会越来越强大,而雅典的投降派会越来越嚣张。我坚信雅典健儿强过波斯人百倍,胜利一定属於我们!”米提亚德这一席话打消卡利马什的顾虑,他终于投票支持和波斯大军决战。


        8楼2016-01-30 07:59
        回复
          3 马拉松之战
          米提亚德由於众望所归,被推选为战役总指挥。正当雅典军队准备下山列阵时,一支援军出人意料地到达了。这支援军来自希腊小国普拉提亚(Plataea),多年前雅典曾经帮助他们打退了邻国的侵略,普拉提亚对雅典感恩戴德,这次得知雅典有难,立刻发举国之兵来援。虽然普拉提亚援军只有1000人,但极大地鼓舞了雅典人的士气。
          雅典方面参战的11000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此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没有积水,两边都是泥沼地。为了使雅典的阵线不被波斯骑兵从两翼迂回,米提亚德决定不惜削弱中央方阵的力量,将雅典阵线向两侧延伸,使两边的泥沼地成为天然屏障。这样重新部署以后,雅典的步兵方阵在中央只有四行纵深,而两翼仍然保持八行的厚度。
          雅典步兵列阵完毕以后,米提亚德立刻下令冲锋,这时雅典军队距离波斯阵线大约有1500米。通常希腊密集方阵先是稳步前进到敌军弓箭射程以内,然后开始高速冲向敌阵。为了不给波斯军队足够的时间组织和调度,米提亚德一开始就命令士兵跑步前进,然后逐渐加快速度,距敌300米时全速冲刺。希腊步兵表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平,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一路狂奔,而阵形丝毫不乱。


          9楼2016-01-30 07:59
          回复
            波斯人看到兵力悬殊,且没有骑兵掩护的雅典步兵远远地冲了过来,就好象是看着一群扑火的飞蛾在自取灭亡。波斯步兵严阵以待,等到雅典人冲到300米距离时,开始弓箭齐射。波斯人射出的箭密如飞蝗一波接一波地落在高速奔驰的雅典方阵之上,如同雨打芭蕉一般在雅典步兵的盔甲和盾牌上纷纷弹开,不能造成任何伤害。没等波斯人放出几轮弓箭,雅典步兵就已经冲到近前。希腊方阵密集如林的长矛带着巨大的动能猛烈冲击波斯人的盾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金属碰撞声中,两支军队搏杀到一起。
            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两翼的盾牌防线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波斯方阵的队形比希腊方阵疏松许多,为的是给轻装步兵足够的空间弯弓射箭。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16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的盾牌防线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顿时崩溃,很多人被希腊长矛连人带盾刺穿。前排的波斯队长们力战以后全部阵亡,而将他们身后的轻装步兵暴露在雅典人的长矛之前。失去盾牌保护的波斯步兵们毫不畏惧地拔出弯刀上前格斗,他们三五成群,拼命用弯刀拨开雅典人的长矛,企图靠近肉搏;与此同时,他们后面的步兵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放箭。但雅典人的密集阵前四排的长矛重迭向前,波斯人即使能拨开第一排长矛,也很难躲过接踵而来的后三排长矛的攒刺。这样波斯步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靠近一步。波斯骑兵本想迂回到雅典阵线后面,但雅典方阵的两翼几乎是紧贴着平原两边的泥沼地,波斯骑兵根本没有机动的空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以紧密队形冲击雅典人的方阵,但由于缺乏盔甲保护,结果也是纷纷倒在雅典方阵的矛下。面对雅典人无坚不摧的凌厉攻势,波斯士兵的战斗意志开始动摇。
            波斯阵线中央是由身经百战的波斯老兵组成,战斗力相当强劲,而攻击他们的雅典中央方阵又只有四行纵列,冲击力不足,战局在这里胶着起来。波斯步兵一度突破了雅典人的阵线,迫使雅典的中央方阵集体后撤以保持完整队形。但是波斯的两翼此时已呈溃逃之势,雅典的两翼开始向中央包抄过来,夹击波斯的中央方阵,而后退的雅典中央方阵也乘机杀了回来。会战到这个时候波斯军队败局已定。


            10楼2016-01-30 08:00
            回复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撒尔迪斯,号称500万,实则30-50万人左右,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及尼人各造一座。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
              也许你不信,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七天七夜才全部渡过海峡。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
              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这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希腊,奥林匹克高于一切,运动会期间是禁止打仗的。因此,希腊人在关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带了300名近卫兵来增援。斯巴达军队的战斗素质极高,不仅英勇强悍,而且除了训练有素,组织严密外,装备也十分精良,武器是锋利的标枪、长矛和短剑,而盔甲包括全封闭的头盔与护面、铠甲和护腿,圆形的青铜盾牌制作工艺精良,提供了最好的防护,斯巴达战士最大的特点是都身披从肩至踝的红色披风。


              14楼2016-01-30 08:02
              回复
                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一半御林军沿着荆棘从生的小道直插后山。他们穿峡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时候,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本来,列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已布置下1000 余名佛西斯城邦的守军。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插了下去。
                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波斯军迂回到背后时,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遣退了失去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只留下他的300斯巴达近卫兵迎战。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700名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并负责防守斯巴达人的背后,但他们很快便被薛西斯的御林军歼灭了。
                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扑向关口,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标枪投掷,标枪投完了,就以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短剑劈砍,接连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战斗中列奥尼达阵亡,斯巴达勇士奋力反攻,又夺回了他的尸体。斯巴达的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斯巴达人的环形阵重重包围,只管射箭,无休无止的箭雨下,斯巴达人不断倒下,直到最后一个人。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占。
                付出2万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于薛西斯来说,就象一场恶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另一个是因为奉命回去送信。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英勇战死,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可见斯巴达的军纪之严。


                16楼2016-01-30 08:04
                回复
                  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将他们庞大的舰队编成波斯海军,建立了海上霸权。在希波战争初期,波斯海军有战舰1200余艘,而雅典海军只有战舰70艘,根本无力和波斯争夺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希腊是民主政治,扩建海军的提案往往因为费用巨大而被议会否决。雅典议员们过于计较蝇头小利,对制海权的战略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希腊能够掌握制海权,就可以阻止波斯从海上增援和补给,这样在希腊作战的波斯远征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100多年后罗马就是因为牢牢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才拖垮了在意大利征战的汉尼拔大军。
                  公元前483年,雅典附近发现一座银矿,开采以后能够给雅典带来一笔巨额收入。雅典议会讨论如何处置这笔意外之财时,大多数议员主张平均分配给所以雅典公民。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晓之以理,动之以利,终于说服众人将资金全部用于扩建海军,此人就是后来被称为雅典海军之父的特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


                  19楼2016-01-30 08:05
                  回复
                    2 时势造英雄
                    和其他的雅典著名政治家不同,特米斯托克利出身贫寒,完全靠个人奋斗一步一步地登上雅典政坛的顶峰。特米斯托克利从小就野心勃勃,对功名利禄无比渴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小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你将来不会默默无闻,不是名垂千古,就是遗臭万年。” 特米斯托克利是参加马拉松战役的10将军之一,此战后米提亚德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特米斯托克利嫉妒得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不过米提亚德不到一年就身败名裂,将雅典的政治舞台拱手让给特米斯托克利和阿里斯蒂德(Aristides)。
                    特米斯托克利虽然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在复杂的局势前往往表现出卓越的分析和决断能力。马拉松之战以后雅典人大多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只有特米斯托克利坚信这只是开始,波斯人肯定会卷土重来,而艰苦的斗争还在后面。他力主加强国防,扩建海军,时刻准备和波斯再战。由于在扩建海军的国策上存在分歧,特米斯托克利和雅典政坛的另外一颗巨星阿里斯蒂德成为水火不容的敌人。
                    阿里斯蒂德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和特米斯托克利形成鲜明对比。阿里斯蒂德出身雅典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性格谦和豁达,是雅典上流社会的典范人物,被人称为“阿青天”(Aristides The Just)。他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处处为雅典人民着想,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和特米斯托克利交恶,纯粹是因为他生性保守,不能接受海军至上的观念,也不愿看到特米斯托克利权力过大,威胁到雅典的共和体制。两人的政治角力终于以阿里斯蒂德被雅典放逐告一段落。
                    阿里斯蒂德被放逐以后,特米斯托克利出任首席执政官(Archon),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主持将银矿全部所得用于扩建海军,一共建造120多艘战舰。特米斯托克利还亲自参与设计希腊战舰,使其短小精悍,速度快,机动性强,非常利于在希腊狭窄曲折的海湾里作战。按此前的惯例,一艘战舰上的18名士兵都是弓箭手和标枪手,纯粹用于防御敌人登船。而特米斯托克利设计的海军编制,一艘战舰上只有4名弓箭手,其他14人都是重装步兵,他们的任务就是登上敌船近身格斗。这个新编制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被证明是决定战局的胜负手。


                    20楼2016-01-30 08:05
                    回复
                      3 萨拉米斯海战
                      希腊联军统帅尤利比亚德被波斯海军的表面强大所震摄,准备放弃萨拉米斯岛,撤退到波罗奔尼撒半岛,在连接希腊半岛的狭窄地段筑起一道墙进行消极防御。特米斯托克利坚决反对,威胁说如果尤利比亚德执意撤退,他就率领雅典人离开希腊远走高飞,到地中海西部重建家园。两人正争执不下的时候,阿里斯蒂德从流放地乘快船到达萨拉米斯岛,同时也带来了海峡北面出口被埃及舰队封锁的坏消息。
                      阿里斯蒂德一下船就前来拜会特米斯托克利,两个昔日的死对头如今尽释前嫌,共商大计。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阿里斯蒂德也认为应该在萨拉米斯海峡与波斯决战。两人然后和其他希腊将领见面,告诉大家现在已经没有退路,说服众人同波斯决一死战。波斯人断了希腊人的后路,反而激起希腊联军死战的勇气和决心,看来薛西斯并不懂得围师必阙的道理。
                      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向波斯投诚,谎称希腊联军已经丧失斗志,打算趁夜突围。波斯舰队于是整夜在海峡外面守候,而希腊将士则在岸上休息以养精蓄锐。天亮以后,疲惫烦躁的波斯人按捺不住,闯进海峡来挑战,于是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波斯人在萨拉米斯岛对岸筑起高台一座,而薛西斯端坐在高台之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海峡的每一个角落。薛西斯身边站立数十名书记官,个个手持功劳簿,准备当场记下波斯战舰的表现。
                      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如同一个个海上城堡。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有一个岛屿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战舰一次只能通过几十艘,这样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海潮上涨,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它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100多艘,而希腊联军有370艘战舰,形成以多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人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拦腰撞沉,后面的波斯战舰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舰只,大家都动弹不得,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高呼:“为祖先的坟墓、为希腊诸神的祭坛而战斗!”个个奋勇当先,跳上波斯舰船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杀得波斯军落花流水。波斯战舰上的士兵都是弓箭手,根本挡不住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


                      22楼2016-01-30 08:06
                      回复
                        希腊舰船小巧灵活,在狭窄的海峡里运动自如;而波斯战舰巨大笨重,拐弯掉头都十分困难。希腊舰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快速插入波斯舰队之中猛冲猛打,使波斯舰队混乱一团,前后碰撞,只能各自为战。波斯海军司令眼看败局已定,便下令撤退。可是被接踵而至的后续部队堵住。海峡外面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里面的战况,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海峡里涌,都希望在薛西斯眼前表现一番。於是波斯海军在海峡里被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丧失了进攻能力。
                        希腊联军在这场8小时海战中损失了约40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有的史学家认为超过600艘,而人员伤亡十万,也有人认为波斯舰队200艘战舰被击沉,50艘被俘。波斯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的一处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让人触目惊心。薛西斯在山头上从头到尾目睹了这场海战的经过,想到称霸希腊的雄心随着舰队的惨败而消失,不禁潸然泪下。
                        海战胜利以后,特米斯托克利主张派舰队去赫拉斯滂海峡烧毁波斯人的浮桥,将薛西斯困在希腊;而性格保守稳重的阿里斯蒂德不赞成这样做,他认为薛西斯的海军虽然已残,陆军尚有数十万之众,如果烧了浮桥,势必把薛西斯逼成一头困兽,后果难以预料,不如让他安全返回波斯,然后集中力量消灭留下的波斯军队。特米斯托克利深以为是,便再次派人到波斯阵营假装投诚,谎称希腊人打算派舰队去烧掉赫拉斯滂浮桥。薛西斯得知大惊失色,立刻从陆路兼程返回小亚细亚。他留下的30万波斯陆军在次年的普拉提亚战役中全军覆灭,第二次希波战争於是以波斯惨败告终。
                        从此希波战争攻守易位,希腊联军开始主动出击,控制从爱琴海到黑海的各个战略要地,并将波斯势力从许多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中赶了出去。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主导希腊联盟长达27年,史学家讽刺地称这段时期的希腊联盟为“雅典帝国” 。


                        23楼2016-01-30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