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论吧 关注:234贴子:13,971
  • 0回复贴,共1

听讲五教王拾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十二年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二 理论究极的性空与事实亲证的中道
   三 天台和贤首合评
    甲 台贤的优点
    乙 台贤的缺点
  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关于判教,在印度初期,分有许多部派,每派都以自己一派为正统的真正佛法,以别派非是正统佛法或非佛法。这在印度部派时期如是,到了大乘兴盛时期,则大乘人以大乘佛法为究竟了义,以小乘为非究竟非了义的方便法;这并不是不承认小乘是佛法,不过判他为方便法吧了。后来大乘也渐渐地分有部派,起初已有小乘、大乘之分,加以大乘中又分,遂有唯识宗和空宗的三时教之判了。如解深密经,就是印度判教的一个根据。印度有明显的唯识宗与空宗的两种三时教,实在清辨后戒贤、智光的时候;其时、已在中国的天台宗之后。所以古人说判教唯是中国所有,并无印度的根据,这是不对的。如瑜伽论引证解深密经的三时说,也算是已有判教了。不过在小乘时,因每派都有全部三藏经典,故只认自派为正统他派非佛法的部派分判。大乘初起,虽不以小乘为满足,但不能抹煞它,只能容纳之而为了不了义的分别。其次至大乘又生派别,如唯识宗亦不能抹煞空宗,不过经容摄而不以它为圆满吧了。这在印度的判教,大略如是。
  中国的佛法,传来时在印度已大小并行,故大小乘之分已不成问题。且来华传弘佛法者,大抵学大乘而兼弘大小乘者,无定执小乘而排斥大乘的。所以也就无一定大小之诤论。或大小并重;或以小乘是大乘之方便;或云佛法一味,因根机不同故有见大见小之异。如佛教传来中国时,像鸠摩罗什和菩提流支等,皆立一音教──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只随机领受有了义不了义,并无教之可判。到了六朝的齐梁时代,判教之风始盛,各派皆以自己专讲之经论为最高,如涅槃宗以涅槃常住为究竟,地论宗以地论为最高,梁之光宅法云又判法华经为实教等。如是或分顿教、渐教,或分权教、实教,或分半字教、满字教,乃至分判为三教、四教、五教者。然当时之判教,犹甚简单,亦无定式。


IP属地:安徽1楼2016-01-30 17: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