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吧 关注:13,854贴子:142,570

关原合战时,真田家动向疑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原合战,真田昌幸选择加入西军的问题,鄙人不懂日语,只能从国内的部分资料中查询,一般给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真田昌幸和石田三成关系密切
2,判定沼田地区归属时,和家康结下了梁子
3,三成对于胜后加封真田家的诱惑
4,西军兵力占优
5,骑墙,嫡子加入东军,自己加入西军,保持不败之地


1楼2016-01-31 17:37回复
    针对以上原因,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对的还请赐教:
    1,对于此条本人资料有限,未查到有关昌幸和三成有密切往来的记录,不知真假
    2,根据资料当时沼田领的归属问题,是秀吉亲自下令划分的,虽然也有家康派神原康政参与运作的记录,但家康基本是按秀吉之意处理的此事,根据《加泽记》的描述,北条家臣猪邦现代(好像是这个名字,记不清了)武力夺取名胡桃城始末,也并未见到家康对于此事件的参与和言论的相关记载,所以说真田家和家康有矛盾,我是持保留态度


    2楼2016-01-31 17:41
    收起回复



      3楼2016-01-31 17:43
      回复
        上面两图截自不懂战国的《不屈的一族,真田三代记》


        4楼2016-01-31 17:44
        回复
          3,有记载说打赢家康后,三成许诺把信浓和甲斐等武田旧领封于真田。如果是真的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是以昌幸之智谋,当不会被画饼所骗,昌幸当明白许诺成立的前提有两个,一,西军打赢;二,三成守信;而这两条无论哪条昌幸都是无法通过自己的掌控达到万无一失,所以,以昌幸之智谋,当知,同意此诱惑,则无异于一场自己无法控制的豪赌,但是从甲州征伐之后真田家的表现来看,昌幸应该是一个以家族存续为主要考核点,而不是自己野心征服为主,或者说对于昌幸而言,家族存续是第一位的,野心扩张在于其次,(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如果我的看法成立,那么昌幸同意加入西军,则必不是诱惑为主,而是他认为加入西军,家族存续的可能性更大,而后还能获得较大收益


          5楼2016-01-31 17:46
          回复
            4,以昌幸之智谋,当知兵力并非决定胜败之关键,关键在于人心,在于大势。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关原战前,家康“势”更大,但是从“文武失和”来看。家康在人心上无疑是占优的,相传大谷吉继在战前就已看到西军没有优势,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但西军相较于东军也并无确切优势则没有疑问,对于昌幸而言,没有看到确切的西军胜势,就断言加入,是否会有失鲁莽,毕竟这次战队,是关乎家族存亡的大事。


            6楼2016-01-31 17:50
            回复
              5,这个比较扯淡,如果战前就定下骑墙,那么关原之战时真田家就绝不会如此卖力狙击东军了。


              7楼2016-01-31 17:51
              回复


                8楼2016-01-31 17:54
                回复
                  上图是不懂殿在真田三代记中的关原战队记录截图,也并没有原因记载昌幸为何选择加入西军,所以,昌幸加入西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9楼2016-01-31 17:56
                  回复
                    如果只说昌幸自己,那是可以说叫加入西军,但是看整个真田家,则是有大儿子加入东军的前提在。那么这么看来最好解释还是为了两面都下筹码,家名延续才是关键。当然比如昌幸和三成是连襟,信繁正室是大谷女儿。真田曾多次反复于德川上杉北条之间,这些也都是很重要原因。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1-31 18:27
                    回复
                      当然还有楼主臆测的原因6,就是昌幸在考虑,老子不玩吧大的,后世哪来材料拍真田丸


                      11楼2016-01-31 18:47
                      收起回复
                        关于两面下注的个人看法:
                        1,两面下注,成立的前提是自己加入的一方,自己如果表现太抢眼,则需己方能胜,才能保证自己的存活,换言之,自己表现太过,而自己加入的一方最终战败了,则自己很难得到另一方的原谅,要知道,真田家在关原开战前,在三成和家康那的话语权都是很弱的,所以很难保证加入另一方的自己人能保证战后自己不会被要求切腹。参考关原合战后,家康本来打算的对昌幸的处理方式。所以如果战前选择骑墙,较稳妥的做法是,两边都不用太抢眼的表现,战后如果发现自己加入的一方形势不利,可以学利家跳槽,还有被原谅的可能,所以看昌幸这么卖力,那么战前准备骑墙的方案,估计就有问题。(昌幸表示,老子不卖力,怎么圈粉,不准楼主胡说)@yx91111@自古卖艺不卖肾


                        13楼2016-01-31 19:27
                        收起回复
                          两面下注的看法2:战前昌幸并没有授意信幸家如家康,相反得知信幸要加入家康后,昌幸还派人去游说过信幸,只不过信幸没同意,如果这个记载正确,则说明昌幸初衷是加入西军,而长子要加入东军,这就是二人对于家族走向的见解不同,不是战前长兴就决定要骑墙了,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骑墙是战前预谋还是战后自然形成,如果是战前,则看以看做是昌幸加入西军的原因,如果是战后形成的既成事实,则昌幸加入西军的原因就还有待探讨。(昌幸表示,看你们真田丸怎么胡诌老子的初衷,就不给你们猜


                          14楼2016-01-31 19:34
                          收起回复
                            3:,就算骑墙,也该是保证自己存活为关键,从当时的局势看,怎么算家康都是有优势的,所以如果骑墙,也应该是自己加入胜算大的一方,让信幸加入细菌才对,或者说是昌幸智力有问题,觉着当时优势的是西军,那这条就另当别论


                            15楼2016-01-31 19:38
                            收起回复
                              一般而言,决定战争胜败的条件有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抛开战后的结果,谈谈战前的政治形势。
                              家康讨伐上杉,而后三成以家康违背秀吉命令为名,又讨伐家康。大义上貌似三成占了优势,但是首先以茶茶为代表的丰臣本家并未关于此次战争表明自己立场,换句话说,两不支持,其次武断派站在家康一方也能说明,其实在当时人们并未把这次战争当成决定天下归属的一战,他们是觉得打完了,天下还是丰臣的,这不过是场内战,不然这些亲丰臣家的也不会那么随意就站在甲亢一方。而且甲亢作为五大老之首,本身的大义话语权就大于三成,所以综合来看,家康在大义这至少是不那么明显输于三成的。


                              16楼2016-01-31 20:34
                              收起回复